登录注册
中信建投: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前景
春韭369
中线波段的机构
2022-07-31 11:54:23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机器人的制造水平不断地提高,机器人在的不同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不仅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改革,还提高了制造业相关产品的质量,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人为误差等问题,满足了当前社会对制造业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在生活和医疗中,机器人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特别推出【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前景研究专题】。我们将持续更新机器人板块的投研成果。中信建投证券机械、家电、医药等行业,多角度解读当前机器人产业政策、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行业研究

中信建投机械|自动化设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20220708)

中信建投机械|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持续推进,扰动中继续前行——机械子行业2020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报告五(20210624)

中信建投家电|从iRobot年报看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趋势(20220213)

中信建投家电|扫地机器人专题二:下一阶段谁能胜出?(20211219)

公司研究

中信建投机械|汇川技术(300124):业绩符合预期,龙头效应持续凸显——工控/工业机器人系列报告(20220430)

中信建投机械|汇川技术(300124):汇川技术的复盘与展望——工控与工业机器人系列深度  (20210930)

中信建投医药|微创机器人-B(2252):技术水平迎头赶上,核心产品收获期将至(20220413)

中信建投机械|雷赛智能(002979):业绩短期承压,伺服系统助力长期成长——工控和工业机器人系列报告(20220424)

中信建投机械|绿的谐波(688017):疫情影响Q1业绩,不改高增长趋势——工控和工业机器人系列报告(20220503)

中信建投机械|埃斯顿(002747):利润率短期承压,全产业链优势继续凸显——工控/工业机器人系列报告(20220501)

(点击报告标题阅读原文)
行业研究
图片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率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的双足行走问题,至此揭开了人形机器人研究的序幕。电动车巨头特斯拉于2021年宣布将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擎天柱”,预计该项目的价值将超过新能源车和FSD芯片。2022年6月,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9月30日可能推出能够运转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预计可以实现类人的灵活操作。Tesla Bot外形设计接近人类平均身材,全身采用轻量化材料,并且在面部有一个重要信息显示屏。它的四肢使用40个机电执行器进行操作,其中手臂12个、颈部2个、躯干部2个、手部12个、腿部12个。此外,它具有人类级仿生手,脚部为2轴平衡设计,有力反馈感应,可以实现平衡和敏捷的动作。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未来量产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后的定价有望在2.5万美金左右,相当于六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定价体系。这样的定价,未来如果想要有盈利,我们判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支持,因为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来看,只有中国供应链可以助力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降低成本,还可以保障交付。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未来可在多个场景投入应用。考虑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具有人形形态,同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实现平衡和敏捷的动作,承担20kg左右的负载,我们预计它可能适用于生活居家、车辆周边、工商业等通用或定制化应用场景,甚至可能被派往火星等外太空环境中工作。
经过我们分析,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投资机会包括:1) 原有电动车供应商切入机器人供应链;2)非电动车供应商切入机器人供应链。

图片
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持续推进,扰动中继续前行—机械子行业2020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报告五
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双增长,国产龙头业绩表现较好
从工业机器人整体产销来看: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23.71万台,同比增长26.81%。2020年中国全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15万台,同比增长14.79%,扭转了2018、2019年由于制造业不景气导致的机器人销量放缓的态势。从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整体占比为29.2%,较2019年下降了0.5pct,主要由于外资机器人品牌实行降价策略,挤占了部分国内抗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市场份额。但是,2020年,国产头部工业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有较大提升,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卡诺普、众为兴等。
从工业机器人板块的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工业机器人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161.22亿元,同比增长17.20%;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滑56.16%;板块整体毛利率为25.97%,同比增长0.35pct,净利率为2.27%,同比降低3.53pct。板块期间费用率略有增长,其中研发费用率达到7.61%,同比提升1.82pct;减值损失/营业收入为5.04%,较2019年增加了3.57pct。板块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576.70%。总体来看,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表现较好,但是疫情期间口罩机相关业务对行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带来了比较大的波动,不是常态。
2021年:Q1景气度高企,全年有扰动因素但仍是高景气状态
从工业机器人整体产量来看:2021Q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78714台,同比增长127.20%,不仅产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也创新高。进入Q2,增速有所回落所致,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高,行业本身依然处于高景气状态。
从工业机器人板块的财报数据来看:2021Q1工业机器人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39.36亿元,同比上升51.12%;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18.32%。板块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2.90%、3.87%,同比分别下降3.45 pct、2.62pct;2020年板块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8.89亿元,同比增长576.70%;板块减值损失/营业收入为5.04%,较2019年增加了3.57pct。总体来看,依然是头部企业表现较好,但是同样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受2020年同期有口罩机相关业务的影响等,呈现出比较大的下滑。
全年展望: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暂时短缺影响,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期出现回落,不过依然处于景气水平。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行业受益制造业产业升级趋势,受益劳动力减少背景之下的人工替代趋势。具体下游来看,5月3C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回升至27.60%,5月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增速分别达38.40%和238.90%,有望拉动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汇川技术、埃斯顿、绿的谐波,建议关注拓斯达、埃夫特-U等。

图片
从iRobot年报看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趋势
核心要点:从iRobot年报看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趋势
本周iRobot发布2021年财务业绩,并对2022-2024年业绩做出展望。作为海外扫地机器人标杆,iRobot的市场预测及战略规划对国内投资者探究海外市场具有较高借鉴意义。本份财报及相关材料给予的主要信息点体现在:
①海运及原材料影响对21H2业绩造成较大拖累,并将延续影响至22H1,下半年不利因素有望逐步修复缓解;
②2022-2024年业绩预期乐观,收入增速处于12%~22%较高双位数区间,毛利率由21年的35%提升5pct至40%;
③长期维度看,全球扫地机器人前景光明。iRobot判断扫地机仍处于渗透早期(early majority),欧美市场5年CAGR仍有至少20%以上的增速水平(美国30%,部分欧洲国家超30%);
④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硬功能创新、场景化改进及针对性营销是扩大市场的战略方向,近年iRobot中高端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⑤高度重视复购市场,已购人群二次贡献的销售额与盈利水平均超过首次购买者。
投资建议:目前家电板块内的重点公司估值均处于偏低位置,在稳增长政策的预期下,我们预计公司板块将有比较明显的估值修复空间。家电行业目前拥有“2022年相对更好的基本面”、“估值水平整体处于低位”、“公募基金配置少”三大核心优势,重申板块的配置价值。
三条主线布局家电板块公司:
1)把握低估值修复,推荐美的集团(000333.SZ)、海尔智家(600690.SH)、老板电器(002508.SZ)、新宝股份(002705.SZ)。
2)把握景气度较高的子行业,建议重点关注弹性标的表现,推荐亿田智能(300911.SZ)、石头科技(688169.SH)。
3)把握二线龙头的新机会,推荐海信家电(000921.SZ)、莱克电气(603355.SH)。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芯片缺货涨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图片
扫地机器人专题二:下一阶段谁能胜出?
我们在《阶梯式增长模型:如何把握扫地机行业景气周期》中指出行业的发展是阶梯式增长,包括颠覆式创新、渐进式创新和停滞期,并且认为行业如果进入到渐进式创新阶段,需要关注产品、供应链体系和营销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本篇报告着力于微观企业层面,从管理背景、产品体系(研发、生产和产品)和市场体系(营销和渠道)三个层面对行业的重点公司进行评估,回答什么样的公司将在下一个阶段竞争力?
龙头企业打法各不相同。1)团队背景:科沃斯管理层多是贸易或制造业出身,擅长产品销售及大规模制造,供应链和营销能力较强;石头科技管理层多是技术开发或产品经理出身,企业文化属于技术导向型,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实力较强。2)研发:石头科技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科沃斯,从研发体系看,科沃斯采取机器人、小家电事业部研发中心并举的研发体系;石头科技采用基础研究院和产品事业部相结合的模式。从专利储备看,科沃斯数量更多,石头在不断赶超。从产品落地看,科沃斯推新速度更快、产品矩阵更全。石头科技致力于打磨产品,产品SKU精简。3)生产:石头科技专注研发设计,全部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科沃斯ODM起家,自建产能提升效率。4)产品:科沃斯多系列覆盖低中高端市场,旗下产品基本实现热门技术功能全覆盖。石头科技坚持技术驱动路线的创业路径,主要聚焦中高端市场且产品力较为突出。5)渠道:科沃斯国内渠道线上线下结合,海外自建渠道稳步耕耘,积极推进全球化渠道布局;石头科技经销模式快速渗透,外销打入海外较成熟市场。6)营销:科沃斯营销投入高,全平台发力。石头科技营销投入相对较低,在新兴媒体渠道营销上发力,并关注海外市场营销。
哪种风格的企业能够更好踏上行业周期节奏?从长期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再怎么强调创新能力也不为过。在行业处于颠覆式创新阶段时,竞争主要聚焦于产品创新,生产并不是获取高附加值的环节。外包代工的生产模式有助于初创企业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快速上市,及时转换研发成果。但是,当行业进入到渐进式创新阶段,行业渗透率的提升需要依靠成本降低做进一步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将凸显。
投资建议:扫地机器人龙头公司已经积累了先发优势,在越来越比拼综合竞争的情况下,小公司弯道超车的难度在加大,核心推荐石头科技(补齐短板,明年改善可期)和科沃斯(综合实力突出,高激励目标彰显信心)。
风险提示:芯片缺货、海运运力紧张、原材料价格上升、行业增速不及预期等。

公司研究

图片
汇川技术(300124):扣非净利率承压,各板块成长性值得继续期待
事件一
公司2021年营收179.43亿元,同比增长55.87%,归母净利35.73亿元,同比增长70.15%;扣非后归母净利29.18亿元,同比增长52.55%。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45.95亿元,同比增长34.65%,归母净利10.82亿元,同比增长79.70%;扣非后归母净利5.01亿元,同比增长3.10%。
事件二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7.78亿元,同比增长40.01%,归母净利7.17亿元,同比增长11.00%;扣非后归母净利6.98亿元,同比增长11.62%。
2021业绩保持较高增速,龙头效应持续发挥
2021年,尽管下半年边际增速有所放缓,但公司全年业绩仍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由于:1)主要业务需求较为旺盛,其中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需求呈现前高后低,全年同比分别增长约65%、111%;新能源汽车业务全年维持高景气度,同比增长171%;电梯业务需求虽然边际下滑,但全年仍有14%的稳健增长;2)公司保供保交付策略有效落地,有效抢占市场份额;3)公司国产龙头品牌效应持续体现,大客户认可度高。
2021毛利率下滑,非经常性损益推动净利率提升
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5.82%、19.92%,同比分别-3.14、+1.67个pct。
毛利率降低主要由于:1)产品结构变化,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94%,高于公司整体增速,但是毛利率仅21.91%,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2)大宗商品&芯片价格上涨。
净利率增长主要由于:1)公司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在工薪酬上涨、股权激励费用分摊增加和战略投入增加的同时,期间费用率仅19.70%,同比下降1.32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85%、4.83%、-0.38%、9.39%,同比分别-1.72、-0.21、+0.10、+0.50个pct;2)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达到6.55亿元,同比增长250.21%,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
2022Q1保持稳健增长,业绩符合预期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47.78亿元,同比增长40.01%,归母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1.00%,符合预期。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34.57%、15.01%,分别同比下降4.78、3.92个pct,主要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和原材料成本压力持续。期间费用率21.18%,同比增长0.78个pct,主要由于研发投入较多。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75%、5.02%、-0.27%、10.68%,同比分别-0.95、+0.09、-0.12、+1.77个pct。
经营目标稳健,长效激励持股计划彰显信心
公司年报披露2022年度经营目标为收入同比增长25%~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30%。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披露公司2022年度长效激励持股计划达成条件为实现归母净利润42亿元,展现较强业绩增长信心。
风险提示:制造业景气持续下滑风险;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及芯片成本继续上涨风险。

图片
汇川技术的复盘与展望——工控与工业机器人系列深度
研究背景:十年十倍养成记
公司成立于2003年,始终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其核心技术就是对电机轴的控制,包括变频器、编码器、伺服控制、矢量控制等技术。经过1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和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供应商。200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59亿元增长至115.11亿元,CAGR达到38.99%;归母净利润由0.49亿元增长至21.00亿元,CAGR达到33.44%。其中,2010-2020年的十年间,归母净利润由2.20亿元增长至21.00亿元,增长接近10倍。相较于工控、新能源车电机电控和动力总成系统的同行,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无论是绝对值还是CAGR都处于前列,我们认为公司在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一是治理结构;二是业务发展路径的选择。
治理结构复盘:团队极具凝聚力与战斗力
管理团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公司当前管理层主要来自19人创始团队,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背景及工作背景,大部分曾于华为电气和艾默生担任管理、技术或销售岗位要职,整体从业经验丰富,技术底蕴雄厚。与初上市时相比,除了由于募资活动造成股权有所分散和少量人员变动以外,公司股权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实控人仍为朱兴明,核心管理团队持股比例高。
管理团队始终保持极强的战斗力:公司自2003年成立至今,业务由单一的变频器、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发展至覆盖通用自动化、电梯电气大配套、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五大领域,并不断改进经营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解决方案,深入创造价值;公司组织变革管理能力较强,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前已经进入第四阶段的组织架构搭建期;截止目前,公司一共进行了五期股权激励并发布了长效激励持股计划(草案),覆盖公司董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深度绑定核心成员利益。
业务发展复盘:善于选择方向,逐步构建三大基本盘
公司第一桶金来自电梯行业,受益国内地产基建投资:国内地产基建投资推动电梯行业在过去20年蓬勃发展,公司通过多年深耕电梯控制领域成长为业内龙头企业。2019年,公司收购了贝思特,进一步实现国内中高端电梯全市场覆盖,并将市场空间由50亿元左右的电梯一体化及专机,拓展至530亿元左右的电梯大配套(2021年合计)。同时,公司电梯电气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帮助客户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客户粘性,推动公司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公司第二桶金来自通用自动化与工业机器人,受益制造业升级和国产化:尽管存在一定扰动因素,但是长期来看,通用自动化行业受益制造业产业升级趋势和劳动力减少背景之下的人工替代趋势,属于优质赛道。公司通用自动化产品也由最初的单一产品变频器 ,逐渐丰富至当前的包含变频器、伺服系统、编码器、PLC&HMI、视觉系统等在内的多样化产品,并且通过提供创新的行业专机或“工控+工艺”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在多个细分行业确定了领先地位。根据MIR睿工业披露的数据,2020年变频器、伺服(含通用与专用伺服)、PLC和HMI市场规模分别为301.4、203.7、130.0、40.7亿元,公司变频器市场份额为前三名,伺服市场份额已成为第一名,PLC&HMI目前市场份额较低但未来将快速提升。
公司第三桶金来自汽车行业,受益电动化浪潮:新能源车市场进入市场驱动期,渗透率快速提升,电机电控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公司自2008年起就正式成立新能源部门,目前已经可以为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2020年,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市场份额达到10.6%,排名第二。根据我们的测算,2021年中国电机电控市场规模合计约240.95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514.46亿元;公司在商用车电机电控市占率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乘用车电机电控市占率有望达到15-20%,成长为行业龙头。
定增顺利发行,募资主要用于升级业务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及盈利能力
2021年7月13日,公司发布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告,成功募资21.3亿元。此次定向增发主要有以下有三大作用:①升级业务结构,推进公司整体发展战略;②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③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其中,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约8.2亿资金用于收购汇川控制49%股权,实现对汇川控制的100%控制。此次收购有利于加大公司对PLC/HMI产品的投入,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提升公司通用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风险提示:制造业景气下滑风险;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图片
微创机器人-B(2252):技术水平迎头赶上,核心产品收获期将至
手术机器人大时代,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机器人手术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强、可进行复杂操作等优势,将引领外科手术变革。直觉外科在腔镜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接近垄断地位,美敦力、强生等器械巨头也在积极布局手术机器人产品,通过低成本和轻巧性进行差异化竞争。2020年腔镜机器人在中国的渗透率不及美国的1/20,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刚刚起步。受国产产品上市、配置证放开、纳入医保等因素催化,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有望快速增长,2026年有望达到30亿美元以上。
微创机器人通过自研+对外合作成为国内龙头。公司布局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手术机器人“黄金赛道”。产品组合包括两款已获NMPA批准的产品及八款处于不同研发、临床、注册阶段的候选产品。公司作为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中技术能力成熟、产品布局全面、注册进度领先的龙头公司,有望快速推进图迈与鸿鹄的商业化,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
腔镜机器人:技术水平先进,二代产品预计2023年上市。图迈的泌尿外科适应症临床试验显示其安全性良好,有效性不劣于达芬奇Si,现已获批上市应用于该适应症;图迈二代的多学科注册临床试验已于2022年1月顺利完成全部入组,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获批,成为全球第二个、国产首个全面覆盖胸腔、腹腔、盆腔领域重要复杂术式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依托产品性能优势、微创平台渠道优势及产品性价比优势,图迈有望快速商业化。
关节置换机器人:鸿鹄研发进度领先,国际化潜力巨大。公司构建“设备+配套耗材+骨科植入物”骨科手术机器人生态,有望和微创骨科产品形成协同;公司重视国际化,鸿鹄有望于2022年在中国及美国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手术机器人。
掌握底层技术并建立专利壁垒,有望维持先发优势。手术机器人研发壁垒较高,公司在机器人本体设计、控制算法、电气工程、影像导航和精准成像5项核心技术方面积累深厚,具备机械臂和三维电子腹腔镜的自主研发能力。图迈是自研程度最高的国产手术机器人之一,使用公司自研的机械臂,通过采购上游零部件自主安装生产。
风险提示:持续亏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图片
雷赛智能(002979):业绩短期承压,伺服系统助力长期成长——工控和工业机器人系列报告
事件一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27.13%,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24.05%;其中Q4单季度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9.02%,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1.90%。
事件二
公司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减少10.64%。
深耕运动控制行业,2021全年实现较快业绩增长
公司2021年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①行业景气度较高,根据MIR睿工业披露的数据,2021年国内工业自动化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922.79亿元,同比增长16.82%,其中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达到233.27亿元,同比增长40.15%。②公司提升在基础电子、半导体、3C制造、光伏、锂电、物流等细分行业的附加值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伺服系统类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48.26%,高于行业增速;步进系统及控制技术类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88亿元和1.81亿元,同比增长18.84%和22.21%。
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成本和研发投入导致2021年利润率承压
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24.05%,略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1.64%,同比减少0.98个pct,净利率为18.15%,同比减少0.45个pct。综合来看,近年来公司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略有降低,主要由于:①2021年伺服系统业务整体增长较快,其毛利率较低,为33.64%,拉低总体毛利率;②原材料涨价、芯片供应紧张状况持续,带来成本压力;③2021年期间费用率为23.62%,同比增长1.49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52%、5.29%、11.28%和-0.46%,同比分别+0.52、-1.18、+2.04和+0.12个pct,其中公司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同比增长55.19%,系公司注重提升研发实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增研发人员所致。
分产品来看,伺服系统助力增长,运控布局不断优化
1)步进系统类业务:①公司是国内步进系统龙头企业,市占率超过35%,行业领先优势明显;②公司通过持续优化闭环步进控制算法和增加新产品新功能,提高了闭环步进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步进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领导地位。
2)伺服系统类业务:①2017-2021年,公司伺服系统类业务(包括交流伺服和低压伺服)收入规模由0.69亿元增长至3.17亿元,CAGR达到28.90%,保持较高增速;②低压伺服系统方面,受益于国内喷印写真设备行业、纺织服装设备行业的恢复性增长,以及AGV设备行业的市场突破,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47.50%;③交流伺服系统方面,公司交流伺服第七代L7系列以及第八代L8高端系列表现良好,在光伏、锂电、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52.30%
3)控制技术类业务:①受益于5G应用逐步普及、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快、3C项目型订单需求增长和集中交付,自动化设备需求持续增长;②公司近两年推出的小型运动控制PLC、中型运动控制PLC等新产品贡献收入增长迅速,运动控制卡实现稳步增长,并且扩展到更广的行业应用。
2022Q1利润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2亿元,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10.64%,业绩增速下降主由于广深疫情影响公司生产交付。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0.51%、18.24%,同比分别下降1.43、2.39个pct,主要由于疫情影响公司生产交付进度,但是费用支出较为刚性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具体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22.54%,同比增长2.00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09%、4.54%、0.28%,同比分别+0.61、-1.17、+0.78个pct,研发费用率为10.63%,同比增长1.79个pct。
风险提示:制造业景气下滑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疫情影响交付风险。

图片
绿的谐波(688017):疫情影响Q1业绩,不改高增长趋势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4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0.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10.78%。
业绩略低于预期系疫情影响公司生产交付,需求仍然良好
相比2021Q4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82.95%、154.36%、203.97%,2022Q1上述三个指标增速均环比有所下降,主要由于:①2022Q1,尤其是3月,华东地区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导致物流运输受阻,公司原材料采购和产品交付节奏明显受影响;②2021Q1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基数较高。
从需求端来看,公司2022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存货分别为0.08、1.97亿元,同比增长43.54%、53.85%,表明目前公司订单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需求仍然良好。
股份支付和研发费用增加导致净利率承压
2022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2.42%、38.89%,同比分下降0.18、8.47个pct。其中净利率下降较为明显,主要由于期间费用率达14.88%,同比增加7.15个pct。具体来看,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2%、6.18%、-4.94%、12.23%,同比分别-0.28、2.85、+1.14、+3.43个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公司2021年推行股权激励,2022Q1计提约200万股份支付费用;研发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
下游长期需求向好,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从长期需求来看: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以及老龄化,持续推动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公司谐波减速机持续受益。另一方面,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拓展,应用领域不止于工业机器人。①就谐波减速机来讲,由于具有自身体积小、传动比大等优点,加之公司创新底层数理模型,大幅提升产品刚性指标,为谐波减速器打开了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拓展至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E系列)、新能源设备等多个领域。②公司产品除了谐波减速机,还有一体机、精密液压件等新品,可分别用于数控机床、人形机器人等市场。综上①②,2021年,数控机床、医疗器械行业为公司贡献收入0.24、0.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60%、237.34%。
从短期需求来看: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2Q1,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20.50%,虽然整体边际增速有所放缓(2021Q4增速为28.08%),但是公司结构性需求仍然旺盛,一方面,公司虽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超过60%,但是国内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处于份额提升期,产销增长高于行业。另一方面,协作机器人销量2022Q1同比增速达到45.76%,仍保持高于机器人行业总体的增长态势,协作机器人所有关节都用谐波减速机,推动谐波减速机持续快速增长。综上两方面,加之公司产品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低20-30%,判断公司产品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产能处于快速释放期,有望满足下游旺盛需求: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精密谐波减速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谐波减速器产能50万台,2021年年底公司产能达到30万台,预计2022年底产能将达到50万台(含原有9万台)。
风险因素: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国内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行。

图片
埃斯顿(002747):利润率短期承压,全产业链优势继续凸显
事件一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20.33%,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减少4.75%,扣非后归母净利0.67亿,同比增长9.71%;其中Q4单季度营业收入7.19亿元,同比减少3.78%,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19.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4亿,同比增长138.14%。
事件二
2022年Q1营业收入8.05亿,同比增长26.59%,归母净利润0.60亿,同比增长83.70%,扣非后归母净利0.25亿,同比增长12.18%。
扣非业绩增长稳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
2021年,公司营收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具体来看,①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实现收入20.23亿元,同比增长20.42%,受益于公司继续坚持“通用+细分”战略,工业机器人抢占市场份额成效显著,同时充分利用自主核心部件、成本、质量和定制的竞争优势拓展机器人细分市场,巩固在新能源、金属加工等行业的领军地位,2021年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销量达到1.1万台左右,较2020年5000-6000台同比增长约100%,继续位列内资品牌第一名,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及工作站业务收入增长104.70%,焊接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153%。②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实现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20.14%,主要受益于公司充分发挥TRIO全球运动控制专家地位和自身具备的自动化核心部件和机器人的综合优势,推动基于TRIO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机器人+运动控制一体化的机器自动化单元解决方案业务快速增长,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已经成为核心部件业务的重要部分。
公司2021年Q4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由于: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整体战略收缩,重点布局锂电行业,2021年收入下降25.29%;②全球供应链波动,导致海外零部件供应有延迟。
盈利能力短期继续承压,长期有望改善
2021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2.54%、4.04%,同比分别-1.59、-1.06个pct。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①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料、磁钢及机器人铝制金属结构件、减速机等,磁钢、减速机等部件所需的金属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芯片及部分零部件的缺货情况持续;②尽管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毛利率达到32.46%,同比增长0.15个pct,但是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业务由于疫情、汇率和高毛利产品销售减少,毛利率仅32.71%,同比减少5.09个pct。
净利率下降,除毛利率因素外,主要由于2021年公司非经常损益0.55亿元,同比减少18.00%,系2020年公司处置将军路土地导致基数较高所致。
展望未来,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继续增长,未来规模效应和费用管控作用将逐步体现,盈利能力有望迎来改善。
公司继续保持内资品牌领先地位,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优势继续凸显
公司继续保持内资品牌领先地位:①根据睿工业披露的数据,2021年,公司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1.12万台,同比增长98.00%,在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到4.11%,同比增加0.95个pct,继续保持内资第一地位;②2022年Q1,公司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3150台,同比增长61.79%,市场份额达5.14%,同比增长1.36个pct。
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优势继续凸显:①公司覆盖了包括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通过持续多年研发高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②公司陆续收购了英国TRIO、德国M.A.i.、德国CLOOS等海外公司,国内国际市场整合效果明显。2021年,焊接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在中国市场实现153%的高速增长,WAS系列工业机器人顺利发布并在下游客户中成功部署;TRIO针对国内市场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产品国产化布局基本完成。
风险提示: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下行风险;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风险;疫情造成生产交付不及预期风险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绿的谐波
S
埃斯顿
S
中大力德
工分
3.1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8-05 23:59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永远的柏拉图
    自学成才的老股民
    只看TA
    2022-07-31 18:59
    太长了,买就对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7-31 12:0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