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消费电子2024年展望-市场温和恢复,关注VR及AI终端创新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09 21:01:43

会议要点

1. VR/AI创新聚焦

消费电子市场进入温和复苏阶段:2023年经历去库存,2024年有望正常化,行业估值提升明显。2023年末消费电子板块因库存清理完毕引发拉货高潮。

关注VR产品以及AI技术发展:苹果新产品将拉动消费电子大类增长,AI技术落地应用有望推动新终端成长动力。

光学创新技术是关键方向:所有手机厂商重视光学创新,对AI与大模型开发核心,原材料及供应链经历价格压力后将迎来恢复。

2. 2024电子消费品市场前瞻

2024年消费电子市场预计会出现温和复苏,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表现预期超越整体市场。

PC市场增速预期达到8%,受新概念催化和升级换代需求提振。

供应链环节若随下游需求回暖,将带动价格回升和盈利能力改善。

3. 新机遇洞察

消费电子市场展望:VR、折叠屏手机等细分市场创新机遇值得关注,折叠屏市场供给端创新与价格降低提高了消费者接受度。

折叠屏市场增长迅速:2023年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同比+13%,中国市场同比+97%。2024年中预期折叠屏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AI终端关键趋势:2024年移动AI应用落地及变现将成为竞争焦点,AI在PC和手机的应用被看做重要发展方向。

4. 2024消费电子AI与VR创新

AI端侧设备展望:联想计划2024年9月后推出搭载端侧大模型的PC,其他厂商也紧随其后,AI兼容PC预计2025年渗透率达37%,2027年达60%。

芯片架构革新:arm架构芯片在AI应用上展现优势,可能挑战传统x86架构,arm架构芯片如高通骁龙X和苹果M系列显示出市场潜力。

硬件升级趋势:PC端AI应用需要更多内存,异构计算集成,及芯片性能迭代提高。功耗、散热与电池续航能力是挑战,需要厂商综合优化。

5. 关注2024消费电子AI与VR新机遇

PC领域AI应用已做充分准备,预期将带动消费者体验革新

智能手机AI应用尚处初期阶段,但各大厂商已在持续优化生态和操作系统

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关注毛利率改善、份额提升或出货量增加的公司

6. 硅基显示与定制化调节

苹果及其他品牌进入VR市场,将增加市场关注度,推动行业发展,但会导致市场份额分散,增加竞争。

预计未来两年内,头部玩家如苹果将发布高端及低端VR产品,苹果产品售价可能大幅降低并提升出货量,促进生态繁荣。

硅基OLED被视为未来VR行业主流显示方案,随着成本降低及供给提升,产业链相关公司将受益。

7.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新机遇

消费电子的市场在恢复,MR和AR等技术有望成为新投资热点,苹果可能带来生态颠覆。

苹果及其他大厂对交互方式和软件生态的创新将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终端市场带来新机遇。

在光学领域,手机镜头行业将在周期性底部信号明确后迎来盈利修复及创新共振。

8. 2024消费电子市场展望

手机光学突破点:2024年将发生潜望式、液晶波导和3D视觉三大光学创新。潜望式模组需求微棱镜精密加工技术,原料供应商及制程企业受益。

AR硬件光学创新:AR光学创新强劲,数值衍射光波导技术推动AR硬件发展,光波导生产技术系AR领域投资关注点。

工业级精密光学替代趋势: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竞争激烈且壁垒高,国产显微镜厂商崛起,科研院所逐渐采用国产高端显微镜。

9. 终端AI革命与生态重构

AI智能终端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形成新的流量入口,深刻影响终端厂商商业模式。

手机厂商拥有硬件入口的优势,短期内有机会利用AI集成提前布局,参与内容分发、获取话语权。

中长期手机厂商角色可能转变,但具备硬件和软件生态的企业如小米,可能拥有行业先机。

10. 折叠屏创新与零部件涨价分析

折叠屏市场收入弹性大的领域是铰链和显示屏,特别是UTG玻璃与显示模组,凯盛科技可关注。

2024年零部件涨价对品牌方负面影响有限,需求端与供给端无变化下,毛利率下行风险不大,涨价传导幅度受控。

新兴市场智能手机增长潜力优于成熟市场,人口、收入、智能手机渗透率三个驱动因素都有释放空间。

11. 2024消费电子产品透视

预期增长温和:2024年手机和PC市场预期增长分别为3.5%和8%,总体增量不明显,存在不确定性。

AI与VR领域长期逻辑:AI手机和PC等消费电子产品虽短期增长有限,但长期前景正面,期待新产品和应用的推动。

供应链变革:短期内看好美股公司的SOC、GPU、CPU及存储等芯片技术,长期可能有国产化零部件的机会。

会议实录

1. VR/AI创新聚焦

各位投资人晚上好,我是中金公司分析师贾荣赫,欢迎各位参加今晚的电话会议。今晚,我们消费电子团队将分享今年消费电子板块的投资观点及市场行业更新。2023年,手机行业经历了去库存过程。到了下半年,整个产业链的库存水平,无论是整机还是原材料,都回归到了正常水位,尽管某些芯片物料的库存仍低于正常水平。

 

从今年的展望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基本上能够实现比去年更好的复苏,我们称之为“温和复苏”。对于传统板块而言,成长主要依赖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动。新产品方面,我们预计苹果的L码将很快发布,并从硬件与软件生态来看,它将大幅提升相较于以往M二产品的性能。因此,我们认为这款产品将为消费电子板块带来全新的成长机会。

 

在新技术方面,今年AI及端侧应用的落地将成为亮点。在去年的大型模型开发主要在云端进行大量训练之后,今年我们预计大模型将在手机或PC上实现端侧应用,为端侧设备提供一个技术框架基础。在硬件支持下,我们相信这将催生许多新的应用场景,类似于智能手机助推移动互联网及新APP的发展。

 

在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技术领域——光学技术方面,各手机厂商正在重点创新。比如OPPO发布的X7旗舰20版采用了双潜望式配置。我们认为苹果在光学方面也将展现创新,并将成为AI或大型模型中信息输入的核心媒介与桥梁。

 

接下来,我们团队的韩静、陈琳和天晴会对各个板块进行详细汇报。汇报结束后,我们会安排一个问答环节。首先,请韩晶对整个消费电子市场和AI进行详细汇报。谢谢。

 

感谢贾总。我将从三个方向汇报:首先是2023年的回顾,包括估值和基本面;其次是手机和PC市场2024年的展望;第三是贾总提及的AI终端前景。

 

2023年的回顾中,我们看到电子板块的估值水平有明显提升,特别是消费电子板块。尽管整体呈现波动,它与供需关系变化密切相关。四季度,消费电子行情受库存出清和新品上线的拉动显著。

 

然而,投资人对消费电子后续需求的持续性缺乏信心,这是今年消费电子板块股价不佳的核心原因之一。在港股市场,由于消费电子公司完成库存调整,加上部分核心公司表现优秀,估值水平相对较高。

 

从覆盖公司的前三季度财报来看,2023年显示出增利不增收的状况。尽管收入增速同比逐季下滑,但利润从二季度起逐季回升。增利不增收主要是因为核心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和PC的出货量疲弱,导致收入端没有显著改善。但供应链端的变化,特别是从2023年三四月份开始,有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和库存消化,从而支撑了利润端表现。

 

进入2023年下半年,库存去化速度加快,直至三季度基本完成库存出清。这带来了毛利率和净利润逐季的显著改善,并彰显了收入改善以外的成果。由此,我们分析了重点公司,得出结论:消费电子板块在三季度已经触底。

 

关于供应链端,你会发现由于库存高和行业压力,供应链承受了大量降价压力。尽管核心组成部分如存储面板价格下滑,从三季度起已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消费电子板块在三季度已开始触底。四季度,整个板块出现普涨行情。展望2024年,我们预计市场将沿着这两个逻辑进展,即终端整体的库存清理后,将积极提升市场份额;供应链的压力已降至较低水平,零部件价格开始出现上涨趋势。

 

2. 2024电子消费品市场前瞻

从当前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的手机市场出货量持续低迷,但我们观察到三季度已经完成筑底。因此,对于2024年来说,我们预计手机包括PC市场将经历一轮温和的复苏。具体到地区,2023年前三季度新兴市场的表现已经超过了整体大盘,特别是中东、拉美和非洲地区。基于这一趋势,预计这些新兴市场在2024年会继续超越全球手机市场的整体表现。

 

对中国市场而言,自2023年8月份起,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已转正,这既得益于较低的基数,也因为诸如双11这样的促销活动以及手机厂商推新力度加大。中国市场在三季度完成筑底之后,目前正处在逐渐上升的趋势中。

 

另一个明显趋势是,由于2023年前三季度终端产品销售存量下降,全年的竞争相对不太激烈。而这在某些厂商的表现上得到体现,比如传音在2023年的出货量表现极为出色,这得益于其率先完成库存出清以及在新兴市场的快速市场份额扩张。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新品,也在2023年四季度获得了极高的市场关注。基于这些动态,我们预期制造商在2024年将推出更多新品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手机和PC市场的整体前景方面,根据像ABC和开门等的预测,2024年整个手机市场的增速约为3.5%。而这一趋势在新兴市场如亚太、中东非和拉美地区会更加明显,它们的增速预计会超过整体手机市场的表现。在PC市场,相比手机可能会更亮眼,部分原因是PC之前下降较多,另外像IPC这样的新概念也将为市场带来刺激。预计PC市场在2024年的同比出货量增速大约是8%,对于占比较高的公司,也值得关注。

 

针对2024年的市场,我们总结出了三大投资机会:

 

首先,鉴于新兴市场增速预计将优于整体大盘,我们看到结构性增长主要源自两方面。需求端,如非洲和印度等智能手机渗透率低、人口增长趋势良好的市场,特别是在降息周期的预期下,复苏力度预计将超过大盘。其次,中国品牌在拉美等地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表现预期强劲。

 

第二个增长机会来自供应链环节,在顺周期下,盈利能力的改善值得关注。由于库存压力,供应链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遭受较大降价压力,但三季度后结束了降价。导致的结果是,供应链毛利率从三季度开始明显改善。虽然需要注意受淡旺季影响,但整体趋势是,一些企业在产能利用率恢复或价格上有复苏迹象,这将为投资提供机会。

 

最后一个机会,在供应链毛利率改善的基础上,如果供应链公司能通过提高产品份额或拓展客户等因素实现增长,它们的投资潜力将更大。

 

综上所述,我们对2024年的消费电子市场持温和乐观态度,并特别关注VR和AI终端的创新机遇。

 

3. 新机遇洞察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消费电子的情况,我的同事程宁之后会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关于2024年,我们需要特别关注iPhone16的创新机会,这个话题我的同事们会在后续进行深入讨论,我就不赘述了。第二个重大投资机会是折叠屏手机这个创新品类。虽然目前许多人可能觉得市场并没有技术上的显著创新,仅仅是供应端的复苏,最多只是业界回归到正常水平,但折叠屏手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它除了AR/VR和AI之外,是智能手机领域相对创新的部分。

 

回顾过去两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一直在逆市增长。以2023年前三季度为例,全球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3%,中国市场的增长更是达到了97%。这种快速增长,即使部分是由于低基数造成的,但如果我们梳理去年折叠屏产品的发布情况,我们会发现除了苹果,其他主要手机厂商已经连续推出了多代产品,包括大小不同的折叠形态,因此它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高端品牌差异化点。

 

从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的角度看,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也在提高。投资机会上,我们可以预见两个大的前提:首先,各大终端品牌将不断更新,推出新的折叠屏产品。其次,包括屏幕铰链在内的核心技术的成熟带来的价格下降,将降低折叠屏手机的价格门槛。ABC机构给出了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预期,预计同比将增长53%至1,000万台。因此,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对大屏幕与便携性需求之间的平衡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因此,我们建议关注折叠屏手机在柔性屏幕和铰链这两个主要增量环节中的投资机会。就全球范围而言,三星非常受关注,在中国市场则是华为目前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而后续包括华为、OPPO、荣耀、vivo、小米等厂商预期会推出新的翻盖产品,这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方向。

 

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AI终端领域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2023年市场关注点,在年初主要集中在大型AI模型,特别是云端算力的提高以及CHBT对市场的巨大影响。我们预计,2024年这种大模型的竞赛不太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AI技术的应用变现可能会成为AI竞争后期最重要的议题。

 

消费电子领域最重要的移动AI终端包含PC和手机两大类。最近的CES消费电子展上,AIPC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因此,在我们的策略报告中,我们将从终端层、应用层、模型层、平台层及算力层等方面,向大家介绍关于AIPC和AI手机的思考。

 

以上是我的简单汇报。

 

4. 2024消费电子AI与VR创新

首先,从AIPC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AI端侧落地的先锋。观察各大PC厂商当前的产品布局,联想的进展较为显著,计划在2024年9月份之后推出搭载端侧大模型的PC产品。除联想外,惠普、戴尔、红旗、荣耀等厂商亦在推出自己的AIPC。基于此,开麦给出了明确预测,预计到2025年AI兼容PC的渗透率达到37%,到2027年将达到60%。

 

AIPC产品落地的角度来看,各大PC厂商表现出显著积极性。我们分析了未来AIPC可能带来的行业升级和变化,归纳为四个方面:首先,在模型端,为适配PC端侧运算需求,部分PC厂商选择基于拉曼的开源大模型进行轻量化,以适应PC硬件和生态。

 

在芯片方面,我们总结了三个变化。首先,ARM架构可能挑战x86架构的主导地位。此现象源自苹果PC芯片,在功耗方面展现出ARM的优势。例如,高通于2023年10月底发布了采用ARM架构的骁龙芯片,力图在PC领域获得立足点。同时,苹果近年的M系列芯片亦显示出了ARM架构的发展潜力。

 

其次,是所谓的异构计算,即NPU集成到SOC之中。2023年底,英特尔发布了新一代的Matlab架构,首次将NPU计算单元内置于SOC模块,可降低整体SOC功耗,适应连续AI负载。

 

第三个变化涉及内存容量和速率。由于时间关系,未展开讨论,但总体结论是,运行巨型模型如百亿参数级别至少需10GB内存,而现市面上的16GB内存PC尚显不足。因此,内存升级是一个明确趋势。此外,如LPDDR5等高带宽内存产品,预计将是关键发展方向。

 

除芯片外,在消费电子端适配大模型和芯片计算需求,AIPC在芯片算力和配套高算力运行大模型的基础上,PC的功耗、散热、电池等也将迎来综合考虑和变革。例如,目前流行的PC芯片如高通骁龙、英特尔酷睿和AMD芯片,其算力分别为45TOPS、34TOPS和39TOPS,显示出芯片在AI领域的持续进步。芯片集成后,功耗及散热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运行大模型情形下,电池耗尽速度快,如何平衡功耗与续航能力是PC厂商的关键考虑。除了功耗和散热之外,减重和整机设计等也将带来变化。最后,软件适配同样重要,这也是ARM架构在过去不如x86架构的核心原因。

 

5. 关注2024消费电子AI与VR新机遇

从这个角度来看,会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即Windows11的更新。它提出将提供多项AI功能。综合来看,在PC领域,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IPC都有了充足的准备。万事俱备,只看2024年AIPC在消费者端能否带动需求。希望能够在办公环境中,或者在工作状态下,PC上能够带来颠覆式的AI体验。除了进展较快的PC,手机行业的逻辑和PC相似,但手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密切相关,因此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在大模型端的参数普遍在7到10亿之间,大模型比较常见,但手机端的AI应用还处于较初期阶段。比如之前的AI语音助手等形态,所以在模型侧,它们与PC类似,进行轻量化的大模型处理,但在适配程度上还是较初期。

 

芯片端,高通和联发科是两个重要的厂商,分别发布了自己的芯片产品,致力于提升SOC的计算性能。这里不再展开,骁龙的最新一代产品和天玑系列都在强调适配大模型及提升算力和内存。

 

在操作系统端,主要是iOS和Android生态。与PC不同的是,除了苹果,谷歌也是一个重要玩家。谷歌的大模型以及Android生态如何适配到AI手机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华为、小米、vivo、OPPO等均升级和优化了自己的生态和操作系统,为下一步AI手机的方向做准备。但整体而言,厂商在手机端的扩展速度相对谨慎。手机作为核心产品,数据安全是厂商考虑的重点之一。这既是AI端侧落地的风险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机会点。AI算力在端侧的应用与数据保护密不可分。

 

所以,虽然PC端的发展看似较快,但手机厂商也在陆续做准备。从长期角度看,我们看好AI加持下的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新一代中端产品的创新。

 

投资建议:关注整个产业链中,毛利率改善、份额提升或者出货量增加的公司。在PC产业链,建议关注华勤、冠宇等,以及一些覆盖范围之外的小公司投资机会。在手机领域,建议可以关注传音、小米和华擎电源技术等公司。

 

AR和VR领域,苹果的传统业务在2024年的产品和出货上有所预期。比如,在23年,手表、耳机及iPad等产品出货量下滑,基于低基数的推动,以及新品的推出,我们预计2024年将实现同比增长。iPhone15的创新力度不错,但受到散热问题和竞争压力的影响,出货量可能波动。预计iPhone16将有更多创新,如电池形态、潜望式放大和实体按键的取消等,这些都将推动用户更换手机。总体而言,2024年国内业绩整体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

 

至于VR行业,在2023年处于较低迷状态,2024年预计将迎来较明显的改变,这得益于基数低和新产品如买法快43的推出,以及苹果等主要玩家的加入。预计2024和2025年,VR行业将实现不错的同比增长。

 

6. 硅基显示与定制化调节

我们认为,在苹果等品牌进入消费电子市场后,市场份额的集中度将进一步降低。苹果的影响力提升,导致市场对苹果以及其他品牌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因此,在游戏市场之外,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服务,我们预计在玩家集中度和市场形态上都将发生变化。我们还看到,预计未来两年将有众多头部玩家纷纷进入这一颜色,发布自家产品。苹果自不必说,今年年初就将有新产品发售,并且有计划在两年内推出定位更低端、价格可能降至1750美元的产品,这无疑会促使其出货量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生态的繁荣发展。

 

除苹果外,迈卡皮、三星,甚至包括国内头部的安卓手机品牌,都可能会发布自己的VR产品。尽管发布时间尚不明确,但对于高端VR市场的规划是坚定的,特别是在与苹果微升Pro这样的产品对标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些玩家的参与,无论是提升市场关注度还是促进硬件和软件生态的繁荣,都会对市场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我们不再赘述苹果产品的硬件端,因为此前的会议已有详细报道。我们重点关注几项配置,认为它们将为行业带来质的飞跃。重点包括硅基OLED以及全自动的瞳距调节。硅基OLED对于VR头显的重要性将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得益于其材质特点,这种显示方案能够实现更高的像素密度和更真实的视觉体验。虽然目前因成本制约,市场普及尚需时日,但随着供应商如索尼和京东方的进入,以及蒸镀设备的改善,我们预计产能和良率将逐步提升,从而使硅基OLED在未来3到5年,甚至10年内成为VR行业的主流显示方案。

 

全自动的瞳距调节将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屈光度调节能让近视用户无需佩戴眼镜也能得到良好视觉体验。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不会显著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需要整机厂的协同设计能力。大厂和小厂之间,在屈光度调节这一能力上的差异,将在未来2到3年内成为VR创新的另一个维度。

 

最后,我们希望强调,苹果微升PRO对行业的影响,不仅限于我们前述的硬件和屏幕材料的创新,它更是对行业形态,即终端形态的一种颠覆。

 

7.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新机遇

我认为微视PRO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市,实际上颠覆了过去20年的交互方式。我们曾依赖键盘和鼠标,通过光标来传达用户指令和选择目标,而现在我们更倾向于利用手势和眼神,用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产品目标的选择和交互。此外,它还将我们观看页面的方式,从二维平面时代提升至三维空间计算,改变了我们对视频音频内容的观看和生成方式。我们认为这不仅是5~10年的创新,还可能是自PC时代以来,长达20多年的重大创新。

 

因此,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尽管MR产业链有些波动,我们依然建议大家继续珍惜这20年难得一遇的投资机会。我相信,苹果产品发布后,市场上的一些疑虑和对短期数量的忧虑都将因产品的巨大创新而消散,而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中长期的成长机会。这表明了我们对苹果改变生态系统和空间计算的认可。

 

此外,我还会简要谈谈内容端的推动。我们看到了VR的潜力,它不仅仅是游戏端的一个应用,而是一种类似生产力工具,可以用于工作、观影,甚至观看娱乐活动,比如直播赛事。我们认为,随着苹果的加入,整个行业都将经历一些变化。

 

苹果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力也非常值得重视。苹果在手机、VR、PAD和MAC领域都汇聚了全球最优质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在硬件消费和软件付费订阅方面,都是极具投资价值的头部用户群。因此,微视PRO发布后,大量开发者立即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一两款爆款软件问世,极有可能被移植到其他平台,比如Pico或者MagicLeap,进一步丰富整个VR内容生态。显然,苹果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仅限于硬件和交互方式的变革,还极大推动了软件生态的发展。

 

至于推荐的投资标的,我这边就不具体展开了,但我们在苹果微视PRO或者M2这一链上,关注的是"4+4三类标的",其中一类是4+4,第二类是一些传统的苹果产业链,第三类是一些未来有潜力进入或有弹性的小股票。对于AR终端,我认为今年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大场景发布AR产品,同时AR对于AI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应用终端。在这块,我们也有一些核心供应链和光学产品的推荐。

 

好,接下来是黄连琴的介绍。我是中兴科技的分析师,将会从三个板块向投资者介绍,包括传统手机摄像头、AR产品,以及一些工业级精密光学的投资体验。整体上,我觉得光学行业当前正处于创新与周期共存的时刻。首先,手机摄像头行业目前显示出一些复苏的迹象,所以我们将会关注在顺周期之下盈利能力修复的机会。其次,随着安卓主要客户的回归,我们看到光学行业的创新动能也在重启。过去几年光学行业与手机市场一样,经历了去库存,现在库存达到低位,我们预测手机摄像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其中2023年和2024年的增长分别为1%和7%,增速将快于手机市场。从价格方面来看,产品单价较历史最高点的下降,也显示出行业反弹的迹象。在这一周期中,我们建议投资者优先考虑那些在周期背景下有强劲盈利修复能力的龙头公司,比如舜宇光学、瑞声科技和初代科技。

 

8. 2024消费电子市场展望

在手机光学创新方面,我们预见2024年将有三项主要革新:潜望式摄像、波导混合技术和3D视觉。行业内对潜望式摄像的探讨始于2019和2020年,尽管华为等供应链问题暂时阻滞了行业动能,但目前市场上已有品牌推出搭载潜望式摄像头的手机产品。微棱镜作为潜望式模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精密研磨和抛光工艺、镀膜工艺的均匀性要求更高。关注光学领域的龙头公司,如舜宇光学、水晶光电等,它们在微棱镜生产领域有深入参与和技术积累。

 

细分赛道中,波导混合因其在耐温性和镜头厚度改善方面显示出优势,引领了硬件领域的创新。北美和深圳的大型企业或将推出新一代波导混合产品,显示出行业恢复的迹象。在这方面,大立光、盛宇光学和联创电子等都具有潜在投资价值。3D视觉的投资机会同样不容忽视,它从“看清世界”转变为“理解世界”。据优乐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3D视觉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160-170亿美元。AI技术的结合为3D摄像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如支付系统和AR交云。我们看好在AI与3D视觉结合的领域进行投资,如高纬电子和奥比中光等在此领域深度参与的公司。

 

AR领域的硬件进步引人注目,尤其是光波导技术。以魅族和雷鸟发布的新型AR眼镜为例,体现了光波导技术的进步,带来更轻薄的设计和提升的显示效果。新兴AR硬件终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推动了行业的进一步创新,对此我们需关注大陆光学企业的表现,例如兰特光学、歌尔股份和水晶光电等。

 

工业级精密光学领域则具有较高的定制化壁垒,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如永新光学在显微镜技术上的自主研发与市场渗透表明其长期投资潜力。

 

汇总来看,光学产业链当前处于周期低谷,但有三大类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潜望式摄像头、波导混合技术和3D视觉的创新应用;AR领域的硬件与AI应用的结合;工业级精密光学的发展及其国产替代机遇。本次汇报重点涵盖了以上几点,相信对未来的投资决策有所启示。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问答环节,谢谢大家。

 

9. 终端AI革命与生态重构

大家好,接下来我们进入问答环节,如有问题请提问。下面请尾号0886提问,谢谢。喂,老师可以听到我的问题吗? 请讲。 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关于未来AIPC和AI手机,当大型AI模型能够落地到终端时,众厂商都在争夺需求流量的入口。我的疑问是,当AI认证用于需求分发时,操作系统否成为关键竞争领域?现在不同手机品牌,如小米的Surge、华为的鸿蒙以及Android和iOS系统,都在竞争这个入口。我疑惑未来操作系统和APP的关系——APP是否会成为需求分发后的次级应用?

 

谢谢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之前在AI智能终端的报告中确实讨论过这个话题。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并未展开。您提的问题非常关键,我们面对硬件层面的变革后,的确需要关注下一个趋势,即AI是如何影响手机生态的。报告中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首先,AI会改变人机互动方式;其次,这样的变革将深刻影响终端厂商的商业模式。例如手机,AI改变了交互方式后,将形成新的流量入口。现有的AI手机应用如照片算法、语音识别和语音助手等都非常有限。若观察现今端侧大型AI模型的应用,有理由相信未来人机交互模式将经历变化。以解锁方式为例,从数字密码到屏下指纹再到面部识别的演变,表明交互模式在不断进步。未来,人机交互可能不仅限于文本,还可能包括如语音的多模态形式。流量入口方面,历史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再到超级APP已有演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取代了网页端的搜索引擎,使获取垂直领域信息的渠道分散到不同APP中。因此,应用商店已退为提供APP的渠道。未来如果AI集成到手机,是否会出现一个如aia或拆PPT的对话式入口,调用手机中其他不同APP?我们已看到OPPOAI的实例,它将多个应用集成到一个入口,通过问答方式呈现。因此,我们认为手机未来可能会有这样的入口。在PPT时代,搜索引擎或类似于机器人助手将可能成为获取信息进行交互的主要入口。这意味着入口不仅是导向,还可能担负内容筛选和生成的角色。如果未来发展顺着这个轨迹,手机生态及独立APP生态可能面临变革。从短期看,手机厂商掌握硬件这一入口,因此有机会先行一步,更深入参与内容分发。但长期来看,谁最终将拥有这个领域的话语权,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过,我们认为如果未来确实有这样的流量入口,手机厂商凭借硬件端的优势,将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希望这能回答您的问题。理解非常清晰,谢谢。我个人认为,品牌如小米拥有自己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以及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可能确实占有先机。目前许多厂商,如小米、苹果、OPPO、vivo和华为,除了苹果尚未公布外,都在发展自己的大模型。如果未来手机自带AI功能,如小米手机通过小爱助手集成其他APP,这确实是占有入口优势的。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未来⅔的入口之争还不明朗,但从初始阶段看,推出搭载大模型或类拆GPT入口产品的AIP或AI手机,是完全可能的。谢谢,非常清晰。没有其他问题了。感谢提问。下一位提问者,请发言。在线提问者想了解以下话题:哪些标的在当前市场中具备较大的收入弹性?零部件价格上涨对品牌方毛利率有何负面影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提价是否会被消费者接受?传音和小米在2024年的增长可持续性如何?是否在新兴市场23年较快增长后,24年的增速将弱于成熟市场?谢谢。

 

10. 折叠屏创新与零部件涨价分析

有几个问题提出来了,我会逐一回答。首先,有投资人提及折叠屏相关的标的哪些会有较大的收入弹性。之前,我们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折叠屏的报告,在其中提到了一个核心逻辑,寻找具有较大弹性的标的,主要是考察相比于传统手机,折叠屏手机在哪些新变化上会有所突破。这些新变化主要集中在铰链和屏幕技术方面。市场当前对UTG(Ultra-ThinGlass)玻璃的关注度较高,并且有可能涉及到显示模组,包含柔性面板。而铰链方面,则可能涉及到内部小型金属零件和整个铰链的组装。由于时间关系,具体标的就不在此详细展开了。我们覆盖过的标的之一是凯盛科技,它主要涉足UTG玻璃领域。同时也建议关注我们以外的其他公司。感谢。

 

接下来讨论零部件价格上涨对品牌毛利率的负面影响问题。如果我们从2022年望向2023年,就必须承认,那时终端品牌的毛利率实际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主要受益于零部件价格下降。至于2024年,品牌方的毛利率可能会面临下降的趋势,但目前尚不确定。大家可能会关心,如果涨价成为现实,消费者是否会接受,以及品牌方如何应对。目前确实看到了如存储和大尺寸面板等零部件价格上涨,但我们认为这种涨价对最终终端产品价格的影响是可控的。这是因为整个生态链和供应链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消费者需求。考虑到2024年市场有望温和复苏,我们相信零部件价格上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幅度将是有限的,意味着市场更多地回归到正常状态,而不是价格上涨达到了难以接受的水平。

 

至于品牌方毛利率,以及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接受程度,我认为需要结合2024年市场的温和复苏,及2023年多数厂商面临去库存压力的情况来看待。预计到2024年,厂商在提升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方面会表现出积极态度。因此,品牌方面临价格上涨时,考虑到市场竞争格局和自身因素,我们认为这种涨价是可控的,并不会达到消费者无法接受的程度。

 

另外您提到的传音和小米在2024年的增长可持续性问题,以及新兴市场是否只是在2023年复苏,2024年增速是否会弱于成熟市场。从我们的分析来看,新兴市场在2023年的表现好于大盘,或者下降幅度小于大盘。但新兴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和人口增长潜力,意味着其经济复苏并不是特别强劲。然而,我个人认为,新兴市场在2024年的增长速度会比2023年更好。新兴市场相比成熟市场,无论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智能手机渗透率,都显示出了更多的增长空间和潜力。尤其,在预期的降息周期中,新兴市场的购买力有望恢复,支撑其增长弹性和空间优于成熟市场。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合力泰
S
光峰科技
S
海能实业
工分
2.2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02-11 08:51
    合力泰是做哪个部件的?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