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智慧交通提速正当时!
轻点一支烟
奉旨割肉的剁手专业户
2024-04-01 08:16:36
事件1:3月29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中央有关精神,研究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方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等。
会议要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推动融合发展,扎实做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统筹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等工作,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要细化工作举措,加快融入、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事件2:近期,深圳采购华为5.5G通感一体技术的智能路灯,不需要额外安装北斗地面增强系统。通感一体系统可实时感知道路的车流状态,实现人、车、路的高效协同,保障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智慧交通产业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Q:今年年初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政策具体是怎样的?推动执行力度如何?是否是强制性的,各个省份都必须所有城市去做全域覆盖?以及V2X 大规模放量的时间点怎么展望?
A:今年1 月份发布的车路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面向全国,各个城市根据自身条件来自愿申报,不是强制性的。政策由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批复。已有长春、杭州、鄂尔多斯、嘉兴等城市开始申报,这些城市以前在车路协议的核心政策导向中并未出现,现在的申报显示了其积极性。在过去已经参与的城市,已建设的城市也可能会继续申报以增加规模。北京亦庄目前已建设了约160 平方公里,还计划再建600 平方公里响应政策。中国的车路协同建设规模经历了小规模示范、规模示范、局部区域覆盖等步骤,目前进入全程金域覆盖阶段,预计将有数个或者十几个城市进行全城覆盖。重点城市占据的体量规模可能会占到98%到99%以上。从2019 年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到现在,项目规模从数亿到后面10 亿级。2024 到2026 年间,试点规模预计仍将达数亿到10 几亿规模。之后,实现商业化全面推广,以市场化或全国性大规模推广的形式。根据现有试点规模、样板间打造后的总结经验教训,商业模式预计到那时也成熟。自动驾驶L3 功能的智能车型(如小米汽车)已开始实现高等级辅助驾驶功能,并正在增加市场渗透率。因此,大规模放量可能会从2026 年左右开始,届时道路方面的智能化配套需要跟上,形成市场化规模上量的阶段。

Q:V2X 产业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目前有哪些经济性的贡献?
A:车路协同V2X 实现了包括驾驶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在内的17 个应用场景,并通过V2V、 V2I 和V2P 的通信方式实现,如前向碰撞预警、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紧急制动预警和闯红灯预警等。相比单车智能解决方案,基于V2X 的智能网联汽车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单车智能的成本。如百度阿波罗计划分析,每辆车仅需增加2000 元成本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等级自动驾驶。目前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付费模式,但以福特汽车在中国无锡和长沙的车路协同预商用项目为例,福特汽车是第一个尝试付费的企业,它通过购买地方政府的数据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提供给车主作为增值功能。福特预计将来车主可能通过类似会员制付费来使用这些服务。因此,尽管当前主要由企业投入,长远来看有望发展成为C 端消费者付费的商业模式,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潜力。    

Q:V2X 产业的市场空间如何?
A:车路协同建设围绕车端、路端、云端、网络联接、高清地图和信息安全六大类产品进行系统建设。如果要进一步细分,市场大致包括车端系统、路端系统和云端系统三个部分。以示范区项目成本来看,车端OBU 设备成本大约在2 到3 万元人民币。整体来看,车路协同的市场空间广阔,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是硬件设备的销售,还有服务、数据处理、软件更新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潜在收益。

Q:V2X 硬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成本是怎样的?
A:在车辆制造商应用场面,由于需要大规模量产,V2X 硬件的成本较低,目前大概在两会千元人民币左右。对于示范区项目,成本则更高,这是因为示范区规模小,且还需要维护等其它因素考虑。而路侧设备包含感知、计算和通信设备,成本会更高,例如摄像头成本为1-2 万元,毫米波雷达约2 万元,激光雷达约5 万元。计算平台MEC(边缘计算)模块的价格因算力而异,通常在5 万元到9 万元不等。

Q:云端平台在V2X 产业中的成本和规模如何?    
A:云端平台包含了云控基础平台和云控应用平台,根据项目大小,早期成本数百万,到后面可达千万乃至上亿元。对于庞大的项目来说,云端平台的投入占比极为重要。举例而言,一个数百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车联网示范区建设规模通常在上亿元级别。此外,从几年前开始的车路云的比例是10%、60%和30%,近年来随着车端规模增加,调整为了20%、50%和/30%。

Q:目前的市场规模和预测情况如何?
A:高速公路的V2X 部署成本约为每公里100 万元,按照17.7 万公里总里程估算,对应总规模约为1770 亿元。城市道路因结构复杂,包含多个路口和路段,路段长度参差不一,平均每个路口的部署成本约为100 万元。以67 万全路口估算,总体建设规模约为6700 亿人民币。城市道路的平均部署成本大约为154 万元每公里,这比高速公路的成本高,因为城市道路有更多的方向和路口需要部署。

Q:V2X 产业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规模是怎样的?
A:V2X 产业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单公里的投资纯粹在感知设备上大约是100 万,这还不包括边缘的应用软件等。云平台的投资没有算在内。按照这个估算,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为590亿,城市道路为2233 亿,加上云平台的投资,一次性建设的总规模为11293 亿。此外,设备运维周期大约为三到五年,如果以五年计算,每年的运维成本为2258 亿,也就是说这是持续性的投资。


Q:在车路协同的产业链中,都有哪些核心玩家,并且哪些公司拥有核心竞争力?
A:车路协同的产业链包括了多个层次的企业,比如芯片模组商(如高通、华为等),终端设备商,初创公司(如新英互联汽车支架华丽自行等),通信类公司(如高鸿智联等),智能交通公司(如千方科技、万集科技等),自动驾驶公司,和运营商公司(如联通智网等)。此外,还有测试机构和高新技术服务商。这些公司各有优势,但是在车路协同初创公司、通信类公司、智能交通公司、自动驾驶公司和运营商公司中可找到真正的核心玩家。    

Q:在V2X 项目建设中,如何界定总包商的角色,他们的主要职能和贡献是什么?
A:在V2X 项目建设中,通常由总包商负责整体建设,这些总包商往往是在智慧交通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公司,比如万吉、金逸等传统龙头企业。他们利用自己在高速路口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参与交通部的项目或者政策来掌握主导地位。而在新兴的示范区域,不仅是老玩家有良好的份额,其他创新型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比如在由交通部门主导的项目中,传统智能交通公司因为有先发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因此在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领域的综合项目会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公司不仅仅提供ICU 等终端设备,还包括软件系统的构建和运维。对于高速路口的项目,他们可以提供包括车路协同设备在内的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且拥有开放道路建设所需的资质和集成能力,因此在标准项目中,他们可以获得大约每百公里一个亿的价值量。

Q:华为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情况如何?
A:华为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十分深入,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智慧公路团队,并在多个地区参与了大型项目。比如在2019 年,华为负责了无锡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这个项目包含了几百个路口的设备安装,全部使用华为自产的芯片、模组和终端设备。华为还在天津和深圳坪面拿下了重点项目。另外,华为拥有自己的芯片,称为巴龙(Balong),这使他们在终端设备领域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Q:其他厂商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参与情况如何?    
A:除了华为,其他厂商如中兴通讯、金逸和万店,在智慧交通领域也有很多项目。中兴通讯专注于上游业务,即芯片、模组和终端设备制造,而金逸在广州、郑州和成都参与了项目,在智慧交通领域与华为竞争。万吉则在苏州、北京亦庄和江苏盐城等地拿下了一些项目。海康智能在浙江和上海拿下了多个项目,并与上海新意互联合作得到了接近数千万的项目。

Q:智慧交通行业的核心竞争壁垒有哪些?
A:智慧交通行业的核心竞争壁垒包括车路协同的核心设备、通信模组以及硬件;软件协议栈和应用,特别是操作系统应用;软硬件集成能力,尤其是大型公司或上市公司在体量达到上亿元时的优势;运营能力,即管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系统的能力;以及政府关系和市场份额。这些维度构成了企业在智慧交通行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万集科技
S
千方科技
工分
2.2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