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退休六年后,“并购之王”任建新落马
慧选牛币
2024-05-13 16:20:43
5月11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建新,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兴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和浙江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中国化工集团官网,中国化工的战略定位是“新科学,新未来”,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橡胶轮胎、化工装备和科研设计6个业务板块。中国化工总部设在北京,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并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有7家专业公司、4家直管单位、82家生产经营企业,控股11家上市公司,11家海外企业,384个研发机构,其中海外151个。
杨兴强是任建新的左膀右臂,也是任董事长退休后代理其主持工作的“影子”,两人控制中化近二十年。
任建新是中国商界最传奇的大佬之一。
任建新1958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大学毕业后在化工领域工作超过40年。任建新曾是中国工业清洗领域的奠基人,是重组成立中国化工集团的操刀人,也是3000多亿元收购瑞士公司先正达的操盘手,曾被称为“并购大王”。
杨兴强是其下属,曾追随任建新多年。杨兴强,1967年2月出生。杨兴强曾任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蓝星清洗工程有限公司经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兼党委书记。2007年6月,他出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此后历任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2021年5月,他转任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任建新于1975年进入化学工业部兰州化工机械研究院工作,在此度过了大约14年时间,从事过车工、钳工、档案管理并任团委书记等工作。
1984年,26岁的他从单位借钱买断了一项化工清洗技术,创立了民营公司“蓝星”,一路做成了上市公司,借助90年代末的国企重组机会,并购了100多家国有化工企业。2003年,国务院成立国资委,组建了大型央企国家队。
在国函〔2003〕115号文件上,是这样写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重组基础上新设立的国有大型企业。
此后,中化成为了唯一一个在民企基础上组建的央企,任建新也摇身一变,从民企老板变成了央企的总经理。
2004年,中国蓝星与化工部下属企业昊华化工等企业重组,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于当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直到2018年6月退休,任建新在该公司先后履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
在任建新的执掌下,中化不仅成为首个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央企,也成为了中国海外并购的第一先锋。
从几亿欧元的法国安迪苏,澳大利亚凯诺斯,到几十亿欧元的法国罗地亚,以色列阿甘,挪威REC,挪威埃肯,意大利倍耐力,德国克劳斯玛菲,瑞士摩科瑞......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会像中化这样热衷于收购海外资产和撒钱,凭借着不断的收购全球化工业的巨头,和不断增加的天价负债,任建新也将中化送入了世界五百强。
其中,2006年,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中国蓝星收购了法国公司安迪苏,2015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登陆上交所。中国由此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国。这也成为中国央企海外并购中,被并购的海外企业成功实现境内上市的第一个案例。
2015年,中国化工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化橡胶收购倍耐力26.2%股份。倍耐力是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交易总规模达到71亿欧元(约合552亿元人民币)。
最终,被外媒誉为中国"并购之王"的任建新,将他退休前的收官之战,指向了全球种业巨头先正达。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完成对瑞士农化和种子巨头先正达的收购。此项收购耗时两年,耗资约430亿美元(约合3100亿元人民币),创下中企海外单笔收购金额最高纪录。
2018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财富》500强排名167位,比上一年提升44位。
因为一系列并购案例,英国《金融时报》曾赋予任建新“中国并购王”的名号。并购带来了企业规模和营收的增长,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其盈利效果不佳。
《财富》世界500强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化工集团的利润率一直为负,并于2018年达到历史最低值,利润率为-3.3%;2020年回升至-1.3%。
2018年,中国化工集团司营收为67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6.2%;亏损额为22亿美元,同比增亏14.61亿美元。2020年,中国化工集团仍然亏损8.16亿元。
若是先正达完成了IPO,缓解了现金流的压力,任建新也许有机会凭借“先正达”之父的身份平安落地。
但就像隔壁浙江同样排队科创版的兄弟公司一样,中化也遭遇到了不可抗力。
2021年,中化成品油偷税案爆发,引发上峰震怒,对山东辽宁等地的地炼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也引发了中化多名高层落马,杨兴强也不得不离开中化。
彼时,正是中国先正达上市的最佳事件,偷税案直接导致中化丧失了国务院的特批,只能按照规定,等到经营满三年的2022年6月。
而22年6月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市场惨不忍睹,巨无霸的先正达又不得不搁置,然后又不得不转战主板。
可彼时,美元进入加息周期,无风险利率的美债都已经上升至5%以上,任建新借的500亿美元的利息,将先正达的股东利润吃成了负数,先正达也就再无IPO的资格了。
2021年3月,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有实施联合重组;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来源:界面新闻、政事堂2019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工分
0.6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