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千亿均胜
迪迦奥特曼
明天一定赚的韭菜种子
2022-03-10 15:27:10
均胜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均胜电子的预研发一般领先行业水平2-5年,前瞻性地对接整车厂商的需求,提前介入新产品研发,并针对汽车的发展趋势提前储备新技术;公司分为汽车安全、汽车电子和智能车联三个事业部,公司生产模式主要采用以销定产,销售模式主要采用订单销售,获得的订单基本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及竞标获得,公司根据各产品项目的客户订单情况组织生产、实现销售,并落实相关售后服务。

核心竞争力:
- 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领域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商。拥有完整的驾驶舱电子和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探讨与业务合作;
- 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亚洲、欧洲和美洲都设有主要研发中心,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约5,300人,在全球拥有超5,000项专利,掌握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9亿元、35.3亿元、32.1亿元。
- 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特斯拉、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吉利、蔚来等)自主品牌;
- 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已实现全球化;

业务数据(截止到2020年年底):

截止到2020年年底公司全球新增订单超过596亿元。其中来自国内整车厂商的达210多亿元,已达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第四季度均胜安全新增订单130多亿元,公司各项业务具体情况如下:
1. 汽车电子智能座舱业务。截止到2020年底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60亿元,毛利率为18.5%,获得新订单全生命周期约116亿元。
2.汽车电子新能源业务。截止到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电子方面,公司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67.6%,获得新订单全生命中后期约25亿元。为保时捷全新电动跑车Taycan研发的高压充电和直流到直流转换器也已于2019年投产。国内市场为大众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等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大众汽车中国区MEB平台量产车型的BMS独家供应商,BMS产品累计已从大众获得订单超过100亿元。公司为日产、福特等部分车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48V轻混动力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或相关产品也已进入量产阶段。
3、智能车联业务。截止到2020年底智能车联业务收入约26.5亿元。2020年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约10亿元。均胜电子已完成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Innovusion)的战略投资,V2X车载终端设备正从测试走向量产,下游整车厂商括蔚来、华人运通等。
4.安全业务。截止到2020年底,安全系统业务营业收入约331亿元,毛利率为11.24%,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375亿元人民币。。均胜临港工厂于2020年2月正式获得特斯拉中国的定点生产函,为国产Model 3和Model Y供应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多项产品,目前特斯拉相关产品单达100亿元(全生命周期),同时也开始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企业供应各类安全产品。


前世今生之并购史【14次资本运作,7次海外收购】

跨国并购在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借助海外并购实现全球布局的经典案例,但折戟者众,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企业并购战略的制定、实施,如何选择并购标的和时机,并购后如何整合,甚至企业自身的性质,都会对并购结果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均胜电子,作为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典范。其并购之路,值得深思和借鉴。

-- 1990年代开始,均胜电子创始人王剑峰继承父业,经营着一家宁波当地的汽车紧固件小厂。
-- 1999年,王剑峰的公司和世界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天合成立宁波天合紧固件公司。外资大平台打开了王剑峰的视野,也让他瞄准了更大的市场和平台。其未来持续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也早在此时也种下了萌芽。
-- 2004年,王剑峰成立均胜公司,产品涉及发动机进气管、洗涤器等相对低端的汽车零部件。而只有当企业进入技术含量高的高端领域,才能避免被山寨和下游产业链互相竞争压价的恶性竞争。
-- 2009年,均胜电子买下受金融危机影响低价甩卖的中德合资零部件公司——上海华德塑料制品公司,一跃成为业内较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均胜通过收购上海华德塑料制品公司,不仅实现了资产翻倍,而且借助以外饰系统、内饰件系统、功能件系统三大业务板块为基础的总成系统集成平台,实现了技术升级,一跃成为中国业内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
-- 2011年3月,均胜电子借壳辽源得亨,成功在A股上市。通过借壳辽宁得亨,顺利实现A股上市,而实现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直接融资,并为今后的海外并购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据统计,上市以后,均胜电子先后定增募集资金百亿元进行海外并购。定增募集资金置换先行支付的自筹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充足,是均胜屡屡出牌的关键。



外延扩张:海外并购构筑全产业链

-- 2011年,均胜电子收购老牌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国普瑞控股74.9%的股权和德国普瑞5.1%的股权,收购价格为16亿元,这也是当时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并购案。均胜也在一年后,均胜收购了剩余的25.1%股权,包含普瑞多项技术专利。

德国普瑞成立于1919年,是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旗下分别在五个国家拥有生产和销售基地,分别位于德国、葡萄牙、罗马尼亚、美国和墨西哥主要产品包括空调控制系统、驾驶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和仪表、传感器系统以及创新自动化生产线。客户涵盖奥迪、宝马、保时捷、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欧洲豪华车品牌,这就意味着,均胜由此获得了一个进入欧洲顶级品牌的渠道。

此外,普瑞以全球先进的控制系统为主的汽车电子技术,对于实现均胜欲打进的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领域的意图至关重要,同时也给予均胜一个在欧洲站住脚跟的支点。紧接着,均胜在2012年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了汽车电子事业部及功能件事业部等构成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事实上,均胜集团内部人员透露,普瑞也一直扮演着均胜内部作为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先驱者的角色。

而通过被并购,普瑞的收入也实现了持续的增长。据Pitchbook数据,在普瑞并表均胜之前,其2011到2015的总收入数据为5.53亿美元、5.93亿美元、6.63亿美元、8.11亿美元和8.43亿美元,并达到了3.6%、11.8%、22.1%、4.0%的增长率。均胜财报显示,普瑞在并表后的2016年,实现了总收入为13.06亿美元和54.9%的增长率,2017年上半年也实现了7.6亿美元的收入,整合效应逐渐释放。

-- 2013年8月,均胜电子子公司德国普瑞收购德国软件开发公司德国Innoventis。均胜也试图通过此次并购实现机动车辆电子网络系统领域中测试系统、软件零部件及工程服务的技术补充。

-- 2014年8月,普瑞完成对德国机器人公司IMA100%股权和相关知识产权的收购,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工业机器人集成市场的研发能力。

-- 同年12月,均胜电子以9000万欧元收购了高端方向盘和内饰系统总成供应商德国Quin,以求进一步丰富均胜的产品系结构。

-- 2016年2月,均胜电子则收购了德国著名汽车导航技术公司TS(现为德国PCC公司)

-- 2016年5月,均胜电子全资子公司PIA以1950万美元收购美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EVANA,意图实现与14年对IMA的并购实现协同效应。

-- 2016年6月,均胜电子完成收购美国主被动安全技术供应商KSS。

德国公司TS于1986年1月31日在德国道恩成立,主要从事卫星接收产品及其配件的开发和销售,是汽车行业模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商、供应商和服务商,为大众等整车巨头提供产品配套。而KSS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部件提供商,全球第四大安全气囊生产商,为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提供产品配套,并在智能辅助驾驶ADAS等智能汽车业务领域有所突破,不排除成为特斯拉为人驾驶业务的供应商。

在当时看来,安全和智能互联已经作为汽车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均胜吞并德国TS,意在提升智能导航系统和一系列车载信息系统的技术获取,而进入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汽车安全的全球化布局则是通过并购KSS来实现。

-- 2017年6月份,均胜电子控股子公司KSS宣布以15.88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除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之外的主要资产,并在11月份正式签订收购协议。这桩交易让KSS成为员工规模超过6万、在全球23个国家及地区拥有业务、营收额超过70亿美元并占据全球27%市场份额的全球汽车安全市场第二大巨头,并成为其打进汽车产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市场的契机。

根据瑞典公司Autoliv年报数据,汽车安全领域的配置价值量在全球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不同,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均超过 300 美元/辆,中国则只有 220 美元/辆,全球的平均水平为 290 美元/辆,2015 年全球汽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为 270 亿美元。而全球汽车安全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均胜加码汽车安全领域的意图明显。

-- 2017年11月,均胜电子子公司德国普瑞并购了挪威康斯博格集团旗下的电力电子系统公司ePower,则意在其电池管理系统的布局。

-- 2018年收购高田是均胜电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完成收购后,均胜电子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266.06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561.81亿元;总资产也从2017年末的353.55亿元增至2018年的593.2亿元。除营业收入翻倍之外,收购高田使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事业部产能得到有效扩充并满足新增订单的需要;进一步补强均胜电子现有汽车安全业务;同时完善了客户结构,尤其是日系客户结构的补充。
2018年收购高田之后,均胜电子一直没有新的收购动作,而是专注于收购后的整合。2018 年 4 月均胜电子将高田资产与均胜原有的安全业务合并成为均胜安全系统(JSS),并着手开展大规模整合工作,包括组建了新全球管理团队,客户的过渡;供应商的对接;员工的安置与融合;产品、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以及产能的优化。2019 年均胜电子继续推进产能整合,如升级和扩容匈牙利的米什科尔茨汽车安全气囊超级工厂,筹建和完成均胜安全上海临港工厂。目前,均胜安全中国及亚太区整合已基本完成,2020年将重点进行欧洲地区的整合,并计划于2020年完成对均胜安全业务的主要整合。
汽车安全业务是均胜电子目前的核心业务,对均胜安全(高田)的整合,密切关系着均胜电子未来的发展。短期来看,收购相关财务及整合的压力依然会是均胜电子的主要挑战;但长期来看, 前期收购相关的财务指标将会逐步趋于稳定,经营相关指标将逐步改善,随着整合工作的推进,整合效果应会趋于乐观。


【14次资本运作,7次海外收购】
纵观均胜电子10年来的发展,公司从一家单纯做汽车功能件的一般性企业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智能车联、汽车安全、汽车电子和汽车功能件四个事业部的全球化集团:
1. 总资产,从2009年末的10亿元增至2019年的56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9.8%;
2. 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10亿元增至2019年的617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1.02%;
3. 净利润,从2009年的0.65亿元增至2019年的9.4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0.62%。
探究均胜电子10年来的裂变式发展,一系列资本运作可谓功不可没,其中包括:
1. 2009年收购均胜集团华德塑料,资产翻了数倍,一下子跃升为业内较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
2. 2010年上市公司得亨股份破产重整,均胜集团先以数亿元价格获干净的壳资源(均胜电子前身);
3. 2011年均胜集团将汽车零部件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成功实现了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整体上市;
4. 2011年收购德国公司Preh,迈出跨境收购第一步,奠基汽车电子事业部的基础;
5. 2014年收购德国公司IMA:属于“工业4.0”概念,承接Preh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
6. 2014年收购德国公司Quin,升级了起家业务“汽车功能件”;
7. 2014年出售华德塑料,剥离低附加值功能件业务;
8. 2016年收购美国KSS :奠基了汽车安全事业部;
9. 2016年收购德国公司TechniSat Digital GmbH, Daun汽车信息板块:补全驾驶舱电子业务,发力智能车联业务;
10. 2016年收购美国公司EVANA Automation:完成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欧洲、亚洲及北美的布局;
11. 2017年剥离由IMA及EVANA整合形成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至控股公司均胜集团;
12. 2018年重组汽车安全事业部、引进外部投资者并为收购高田积累足够资本金;
13. 2018年收购日本公司高田:完成教科书式困境收购,汽车安全事业部跃至全球被动安全第二地位;
14. 2019年重组汽车电子事业部智能车联业务板块,拟于科创板上市。


总结:

均胜电子从2009年收购华德塑料开始,总计实施了14次资本运作(含7次海外收购),10年来的疾速发展极大程度地依靠了海外外延式收购及资本市场融资,目前的4大事业部中有3个事业部是通过收购得来的,且占比高达95%,这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目前来看,均胜电子在10年来耗费248亿元的疾速收购扩张之路上暂时并未出现重大事故或重大负面新闻,7次海外收购还全都伴随着本土化落地,对比博盈投资收购奥地利斯太尔、继峰股份收购GRAMMER、银亿股份的系列海外收购等案例来说,均胜电子这10年来资本运作可谓相对平顺(能否对高田业务进行成功整合,目前尚无定论);

从2018年完成高田的并购至今,除了疫情、缺芯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外,当前均胜电子遇到的业绩困局,更多是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年不断并购带来的管理、业务整合协同等一系列问题,毕竟这个整合后的消化问题,2018年9月就说会在2019年上半年能完成,后来推迟到2020年能完成所有整合,等时间到了2020年,又说2021年完成剩余的整合工作,在这整合的三年中,均胜电子在2018年计入企业重组费用是7.94亿元;2019年是5.98亿元;2020年是2.7亿元。2021年三季报中重组费用5300万,在连续三年花了约17亿多的整合费用后,真心希望均胜在2022年汽车缺芯能够缓解的背景下,整合成果也能体现出来,毕竟花了这么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只有整合的最终成功,才能给均胜这么多年并购画上完美句号,相信这个句号,也将能成为均胜业绩反转的号角之声。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均胜电子
工分
3.6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7)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3-10 16:12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3-10 15:37
    谢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