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机构投资者一周观点精粹-2022.4.4
myegg
2022-04-04 21:14:08

1、宏观方面包括:PMI数据点评、国常会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3月经济数据前瞻、3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美债收益率点评。

2、行业与板块方面,本文给出了七个板块点评分析内容:

1)房地产板块:地产板块最新观点汇总

2)旅游板块: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从海外酒店财报看后疫情时代酒店行业趋势;

3)新能源汽车板块:国内外三月销量数据跟踪,涨价点评、智能化点评、比亚迪停产燃油车;

4)中药板块:“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5)数字货币板块:数字人民币试点迎来第三轮扩容,区域货币;

6军工板块:主机厂数据点评、北约提升军费;

7港口板块:运价上升、中远海控点评等。


注:最近5个交易日内,一级行业角度,房地产、建筑材料、银行、传媒、交通运输等行业涨跌幅排名靠前,电子、国防军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通信等行业涨跌幅排名靠后。概念板块角度,新型城镇化、房地产、水泥制造、银行、免税店等板块涨跌幅排名靠前,近端次新、新冠特效药、第三代半导体、盐湖提锂、传感器等板块涨跌幅排名靠后。



正文



一、宏观

 

(一)PMI数据点评

 

事件: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5%,预期49.8%,前值50.2%;非制造业PMI为48.4%,预期50.3%,前值51.6%。

 

X券商:疫情影响下,制造业供需同步转弱。3月制造业PMI较2月回落0.7百分点,本次制造业PMI大幅回落主要与3月以来我国多地再度暴发较为严重的本土疫情,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受到波及有关。从PMI新订单和生产指数之间缺口来看,3月两者之差为-0.7%,供需双弱而需求更加低迷。中观景气面总体回落,基建发力预期正逐步兑现。制造业3月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个数为2个,前值7个。景气度较前值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10.4%)和电气机械及器材(+7.2%)等。非制造业3月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个数为9个,前值12个。疫情影响下,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线下接触式经济PMI环比降幅位居前列。主要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双双上涨,关注上海疫情对供应链的约束。3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提高6.1和2.6个百分点至66.1%和56.7%,我们认为主要与与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等原材料进口价格大涨有关,带动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的上涨。此外,本轮疫情较为严重的上海市近期将采取全域静态管理措施,从3月上海整车货运流量指数来看,该指标3月均值为101.1,低于全国8.3个百分点,且仍在不断走弱。如上海疫情短期未能有效控制,或加剧供应链压力及通胀水平。服务业和建筑业景气度出现分化,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非制造业方面,3月建筑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8.1%、46.7%,前值57.6%、50.5%,建筑业景气延续而服务业景气度跌至荣枯线以下,为2021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紧缩区间。从市场预期来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已连续3个月处于景气高位区间,表明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向好。3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3%、48.5%、46.6%,前值51.8%、51.4%、45.1%。小企业景气度较上月有所回升。当前疫情或加剧稳增长的不确定性;但疫情冲击逐渐消退后,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发力。当前,俄乌冲突缓和、美联储加息进入空窗期,外部局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边际上有所减弱,国内疫情演绎是短期决定经济走势的核心变量。我们在报告《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影响几何?》中提到,预计本轮疫情将拖累一季度GDP增速约0.94个百分点,我们此前预计的一季度GDP增速为5.6%,在此基础上下调至4.7%。这一增长水平低于两会确定的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预计疫情冲击在4月逐步缓和后,更多稳增长政策有望落地,全年经济或将呈现前低后高格局。

 

(二)国常会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

 

事件: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3月30日,央行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纪要。

 

G券商:关注点一:“已有前瞻考虑”。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政策强调尽管内外部经济环境都面临一些外生冲击,但政策储备是充分的。要求压实责任落细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决定新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关注点二:“咬定全年发展目标”。3月疫情意外升温之后,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5.5%左右的GDP目标,本次会议明确指出“坚定信心,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即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变。这是我们理解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国常会指出,要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坚定信心,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点三:“早出快出”。如何实现年度经济目标?会议提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从这里的“早出快出”理解,未来应会有一轮比较确定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政策。国常会指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关注点四:“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经济的定调延续了此前“三重压力”的表述,同时新增了“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我们理解这两者是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附加冲击,对应货币政策需要在去年底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以稳定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总第96次)例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关注点五:“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再次重述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强化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性功能”的要求。新增的变化之一是明确要求“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央行《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提出“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会议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关注点六:“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例会特别提及“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这一要求应是考虑到目前银行息差与部分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银行单方面让利实体进一步压降息差会导致银行补充资本的能力下降,资本约束收紧,反而不利于宽信用,因此在降实体融资成本的同时,央行需要在负债端帮助银行稳定负债成本,稳定息差。理论上可能的政策举措包括:(1)加强存款监管,进一步压降高息存款;(2)调整存款基准的加点;(3)总量宽松稳定同业负债。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短期宏观面的四大线索是中国稳增长、区域疫情、俄乌冲突、全球流动性,其中后两者本质上影响的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前两者才是中国资产定价的主线和基本面。如果政策再次明确确认GDP目标不变,面对附加冲击我们需要的是上调政策预期。

 

(三)3月经济数据前瞻

 

Z券商: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有所回落。3月全国制造业PMI逆季节性下行至49.5%,低于荣枯线,创13年以来同期新低。主要分项指标中,供需双双走弱、价格继续上行、库存状况有所恶化。从3月以来的中观高频数据来看,随着国内本土疫情持续蔓延,沿海八省电厂日均发电耗煤同比增速和钢材产量增速双双走低,化工、钢铁等主要行业开工率也是有所回落。我们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降至5.7%。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放缓。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显著上行至12.2%,随着疫情持续蔓延,生产趋于走弱,投资增速在3月或将有所走弱,不过下行幅度尚可。首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保持较快进度,在“政策靠前发力”的带动下,基建投资有望维持韧性;其次,3月各线级城市地产销量增速降幅较1-2月有所扩大,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有待检验;最后,本土疫情反弹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速恢复的节奏或将放缓。我们预计,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小幅下行至10.1%。3.社消零售同比增速预计走低。受去年同期基数走低的影响,1-2月社消零售、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分别回升至6.7%、9.1%,其中可选消费是主要贡献。3月以来,国内本土疫情呈持续蔓延态势,疫情冲击再度给消费尤其是服务性消费的恢复带来干扰。从可选消费中占比最大的汽车消费来看,3月前27天乘联会乘用车批发、零售销量增速双双转负至-18%、-12%,疫情冲击下需求端明显走弱。叠加去年同期基数抬升的影响,我们预计,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回落至1.3%。4.出口、进口同比增速或双双下行。3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行至47.2%,指向外需有所转弱。3月以来,受本轮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运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考虑到价格因素仍有韧性,我们预计3月出口同比增速较1-2月增速小幅回落至12.5%。3月进口PMI指数回落至46.9%,3月以来铁矿石价格和油价均有所回升,在疫情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走高的影响下,我们预计3月进口增速较1-2月进一步放缓至10.5%,3月贸易顺差收窄至约180亿美元。5.新增社融和信贷规模预计转为同比多增。2月新增社融1.19万亿元,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5315亿元,其中债券融资是主要贡献。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1258亿元,其中居民部门短贷和中长贷同比均录得少增。3月政府债净融资显著高于去年同期,但企业债券发行有所减少,整体来看3月社融较上月或有改善。在稳增长诉求较强的背景下,宽信用环境将延续,叠加季节性因素的推动,信贷有望转为同比多增。我们预计,3月新增信贷规模29000亿元,新增社融规模37000亿元,M2增速略升至9.4%。6.CPI同比预计回升、PPI同比或延续回落。3月以来,受疫情蔓延的影响,需求明显转弱,猪肉价格持续回落,水果价格同步下行,而蔬菜价格小幅回升。但考虑到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将带动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走高,预计3月CPI同比或回升至1.3%。3月以来,在下游需求和成本端的支撑下,国内钢价和煤价双双回升;受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的影响,3月油价大幅上涨,考虑到基数效应的影响,我们预计3月PPI同比增速将延续回落至8%。

 

(四)3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

 

事件:美国3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人口43.1万人,前值75万人,市场预期49万人;失业率3.6%,前值3.8%,市场预期3.7%。时薪环比增0.4%,前值0.03%,市场预期0.4%;同比增5.6%,前值5.1%,市场预期5.5%。劳动参与率62.4%,前值62.3%。就业人口率60.1%,前值59.9%。

 

G券商:3月就业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休闲与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零售业是本次新增非农的主要贡献项。疫情趋弱背景下,劳动力供给抬升叠加居民需求转换,利好服务业就业修复。向前看,就业市场将维持稳步复苏态势,但因劳动力供需缺口修复缓慢,导致薪资增速维持高位,对通胀形成上行压力。总体来看,就业市场复苏节奏符合预期,美联储上半年货币政策收紧势在必行。

 

(五)美债收益率点评

 

G券商:3月以来,助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强劲上行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鹰派加息和缩表信号,叠加会后美联储官员和鲍威尔对货币政策可能加速收紧的言论,使得市场逐渐price in美联储可能比预期更鹰派;二是,近期俄乌冲突发酵导致油价持续走高,带动通胀预期显著抬升;三是,市场开始计入节奏更快、开始更早的缩表预期,推升期限溢价。

向前看,以上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三重因素,在短期内仍有可能持续,但中长期看,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的概率不高。短期内,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强度不减、原油价格高企、缩表计划未完全被市场消化,因此美债收益率仍有向上空间。

但中长期看,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弱,加息后进一步影响消费和投资意愿,叠加通胀大概率在下半年回落、2022年美国财政部预算缩减,减少美债发行,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年末会回落至2%左右水平。

 

二、重点行业/板块观点精粹

 

(一)房地产板块

 

G券商:强信用主体阿尔法初现,继续强调本轮供给侧逻辑。3月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大:22年3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金额5795亿元,同比21年同比下降52.6%,与上一个参考年份19年相比,同比下降37.5%,降幅扩大26.2pct,在正常年份的角度,3月成交比1-2月更差。差异显现,关注基本面:3月央企及地方国企销售规模同比下降32%,降幅收窄7pct,而民企降幅则扩大11pct至58%。市场进入传统旺季,推货能力的差距开始显现,民企不仅面临信用压力,也面临货值焦虑,格局分化愈演愈烈。头部央企+腰部国企发力:保利一季度成为第三,单月及累计表现都是top10中最好的企业,绿城、中海、华润、招商、金茂等公司排名具有提升。top30中上升幅度最快的是,华发股份,一季度排名较21年全年上升15位,首开上升17位,腰部地方国企市场地位提升。加大配置,坚定持有。地产板块投资机在未来2年具备持续投资机会。行业原材料(土地)价格下降,供给侧格局改善,融资成本回落,需求端政策维护,企业处于历史估值的35%分位水平,具备业绩成长性与性价比。短期供需两端的政策推进,都将为板块带来估值修复机会。A股推荐:保利地产、招商蛇口、金地集团、万科、建发股份、华发股份、新城控股、首开股份、滨江集团、金科股份;港股推荐: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绿城中国、中国金茂、龙湖集团、美的置业、碧桂园、旭辉控股集团;物业推荐:招商积余、保利物业、华润万象、中海物业、旭辉永升、碧桂园服务。

 

A券商:房地产放松或已从“政策管理”转向“结果导向”,“因城施策式放松”正在进行,预计还会有更多城市加入放松名单,甚至不排除楼市承压较大的城市尝试适度超越对标能级城市进行更大尺度放松的可能性。(1)房地产放松已基本涵盖了所有能级城市,预计还会有更多城市加入放松名单。2022年2月下旬以来,全国各能级城市房地产政策均有所放松,一线(准一线)城市以下调房贷利率为主,二线强三线城市以弱化“四限”为主,普通三四线城市放松集中于下调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等,整体呈现出“城市能级越低,放松尺度越大”的特征。这为其他尚未放松的城市提供了对标样本,预计还会有更多城市加入放松名单,“因城施策式放松”正在进行。(2)房地产放松或已从“政策管理”转向“结果导向”。“郑州19条”明确放松限贷并小幅松绑限购,改变了此前政策放松囿于“商业性调整”而不进行“政策性突破”的局面,随后南宁、哈尔滨等跟进放松限贷限售政策。近期房地产放松在政策工具上受限更少,地方政府放松房地产的自主权明显加大,不违背“三稳”或已成为“因城施策式放松”的主要管理要求。在当前中低能级城市楼市较为低迷的背景下,预计“因城施策式放松”远未结束,而且不排除楼市承压较大的城市尝试适度超越对标能级城市进行更大尺度放松的可能性,但在完全废除“限购限贷”这些最核心政策方面可能会比较慎重。直接利好两类地产股。2021年10月以来,房企流动性逐渐承压,部分房企特别是一些民营房企开始陷入流动性困境。11月初,央行率先发声,随后各部委开始联合表态,“政策底”逐渐显现,但民企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随着房企承压面加大,市场总体风险偏好较低。在“政策底已现+承压面加大”的综合作用下,以保利发展为代表的大央企受到市场的青睐,民企地产股以短期反弹为主,总体表现偏弱。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流动性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向中小央企和国企蔓延心存疑虑,这类地产股总体表现明显弱于确定性更高且有较好基本面支撑的大央企。3月16日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了“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从“个别房企”到“市场风险”的转变意味着更加直接有效的治理政策可能已在路上。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化解房企流动性风险,还会致力于防范风险向银行、居民和更大范围的房企扩散蔓延,前者利好受困民营房企,后者利好中小央企国企。相对而言,有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央企国企的确定性较高,并有望走出趋势性机会,受困民营房企当前主要受预期利好催化,交易性特征更加确定。当然,头部央企国企的投资机会持续存在。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以及相关政策能够及时出台,房地产是否有望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股票的投资机会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G券商:买地产,买的是什么?短期:买政策演绎,土地不热,行情不冷。当前地产销售、拿地、开工均持续走弱,降幅均超2014年,投资虽暂时韧性,但结构恶化。展望后续,少数城市虽有回暖,但多数城市未见明显的向好趋势。地产对经济、财政、就业的作用无须赘述,政策更具现实感的情况下,后续政策仍会持续加码。参考2014年,不排除更直接的刺激手段。不必过分担忧政策出台节奏和基本面是否很快改善,地产超额收益总是出现在基本面黎明之前。后续,各地(也可能包括中央)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就是持续的催化,而土地市场热度只要不回到较高水平,政策就不可能转向,行情就不会结束。这是最简单直白的逻辑,也是最有效的逻辑。中长期:买模式改善,“慢时代”ROE质量提高。上轮周期中,地产股的根本缺陷在于快周转模式导致的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恶化。快周转成为唯一有效的开发模式,导致越是高景气时期,房企当期资产负债表越恶化、远期利润表也越恶化,房企估值的持续下杀,本质上是对地产金融化的否定。随着预售资金自由使用不再成立,开发行业将脱离金融属性,回归慢周转制造业属性。但同时,房企通过提升利润率(摒弃快周转的自发结果)、提升回款速度、降低债务成本等方式,ROE维持不变的同时质量提升,行业估值体系有望重构,PB大于1将成为优质房企的标配。买什么:民企遗珠,央企物业。开发行业,民企开发商资金压力更大,市场担忧更强,因此普遍估值较低,经营风险已经反映的较为充分,改善空间更大。买民企买的不是诗与远方,而是由“死”到“生”的改善。物管行业,国央企开发商市占率确定性提升,其兄弟物业公司将“无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估值具备一定优势。

 

X券商:一季度百强房企成交额同比跌幅明显。一季度百强房企成交额5000亿左右,同比下跌47%接近腰斩,去年上半年成交额在10000亿以上,整体不理想。因为春节月房地产成交额颓靡,3月成交额环比增长27%,同比跌幅52.7 %,比2月份跌幅扩大了5.5个百分点,比1月份下跌2.6%。百强房企分化明显,央企、国企和稳健民企同比降幅在20-30%,一般民企降幅在60%以上。1)超八成房企一季度同比负增长,恒大、奥园、阳光城、德信、中南等民营房 企降幅60%以上,首开、保利、远洋、碧桂园、绿城、华润等国营企业降幅在30%以内;2)单月均环比增长,3月同比依然分化明显。滨江、中骏、绿城、金地等混合税制企业,华润、保利和招商等大型央企单月同比降幅30%以下,核心城市布局重的房企降幅在20-30%,布局较差的房企降幅在50%以上。3月住房供求双降,同比跌幅地区分化明显。3月份30城供应量同比跌幅 45% ,成交量同比跌幅47%。一线城市成交量环比增幅7%,二三线环比增幅56%,主要是2月份核心城市如上海、北京表现突出。一季度一线城市跌幅37%,二三线43%。3月接近一半城市成交量仍低于1月,除南京、杭州、青岛、天津、无锡、西安、长沙的成交量涨幅30%以上,以及郑州表现一般,较1月增长10%。30城一季度均同比下跌,郑州、西安、上海、南京和成都跌幅在20%以下,而常州、东莞、宁波、长春在60%以上。库存量环比同比双降,成交量大幅下滑,去化周期达到高位。30城中,17个城市消化周期超过20月,如果二季度没有成交量明显起色,供过于求。长三角一二线城市如宁波、南京和上海等消化周期在10个月以下,预计政策放松会带来供不应求。目前市场成交低迷主要受供应和市场预期两方面约束。1) 房企新开盘量处在低位,去年6月以来拿地少使得一季度供应断档;2)市场预期弱,购房需求起不来。3月份二手房表现也没有回到1月份水平,成交超过一月的只有北京,除上海、成都受疫情管控影响较大,其他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相比1月仍有20-30%跌幅。土拍市场地区分化明显,除北京、合肥、青岛等核心城市热度回升,土拍总量仍是同比大幅下滑。3月300城成交建面只有4700万平方米,同比跌幅70%,一季度跌幅60%以上,主要是三四线土拍市场大幅萎缩,而核心城市土储需求大,需要补库存争取在下半年开盘。【政策情况】房地产政策变化较大,但止步于城市层面。1)当前政策主要在信贷层面,少部分城市如郑州、福州和南昌有率先放开限购动作,对市场影响力和效果明显,而郑州棚改货币化安置受限于地方力量,效果有限。放松限购方面,福州政府还正式发文,但有比较明显的风向标,预计中西部二线城市会进一步放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2)契税、财政、补贴和放松限售效果不明显。扭转房地产局势需要从中央层面进行全局性调整。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艰难程度和08、14年比有过之无不及,08、14年出台了二线城市不限购,一线大幅放松限购,二成首付,贷款利率7折等,契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都有大幅调整和放松,而目前资本市场股价和债券价格稳定,二季度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救市制度可能性降低,预计二季度会延续相对低位,一方面是房企供应仍然短缺,另一方面,市场信心仍然弱。随着各地方政策落地,下半年市场成交会相对改观,但全年成交相比去年仍然会下滑。

 

(二)旅游板块

 

M券商:文旅部一季度发布会召开,多项举措推动二季度旅游回暖。1、出台《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推动了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及旅游业发展,扩展消费者可选的旅游方式及旅游地点,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2、今年开展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建立,对优质旅游资源实现分类,有利于推动各旅游景点对旅游资源的维护更新,提升对旅客的吸引力;3、今年5月全国各地将有序组织中国旅游日,通过发放文化及旅游消费券、旅游企业促销等多种旅游惠民措施,激发居民旅游热情,推动旅游业恢复向好。浙江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文旅厅表示跨境游可以正常经营。浙江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省文旅厅表示,全省未有中高风险地区,因此浙江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以正常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在“熔断”机制的背景下,浙江省境内无中高风险地区为开放跨省游创造了条件。从疫情防控风险来看,无中高风险地区省份之间的跨省旅游成为病毒传播链条的可能性较小;从经济复苏预期来看,跨省旅游对景区业务景气省份来说是城市发展及GDP增长的一大驱动力。当前国内无中高风险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2个,随着天气转暖,疫情形势趋稳,无中高风险地区的省份间跨省游有望陆续恢复。餐饮旅游板块:海伦司披露2021年业绩公告,全年开店达成招股书目标。海伦司披露2021年度业绩公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8.36亿元/yoy+124.4%;经营利润3.05元/yoy+100.2% ;经调整净利润1.0亿元/yoy+32.2%,收入业绩整体符合预期,主要由于酒馆网络的快速扩张。2021年公司净开431家店至782家,全年开店达成招股书中的400+目标。酒店板块:首旅酒店及锦江酒店披露年度业绩,两者营收利润及结构恢复较好。1). 锦江酒店披露全年业绩: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13.39亿元/YoY+14.6%(较2019年同期-24.9%),归母净利润1.01亿元/YoY-8.7%(较2019年同期-9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去年同期为-6.7亿元。从营收结构来看,卢浮/铂涛/维也纳/锦江系均实现营收增长,其中卢浮大幅减亏,铂涛/维也纳持续高增。2). 首旅酒店披露全年业绩: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1.53亿元/YoY+16.49%(较2019年同期-25.96%),归母净利润5568万元/YoY不适用(较2019年同期-93.7%),2022年计划新开酒店1800-2000家。建议:文旅部多措并施促进二季度旅游业回暖,我们建议关注复苏逻辑四大主线:1)推荐处于周期底部/长期成长逻辑稳固的酒店优质标的君亭酒店、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华住集团;2)推荐受益于休闲游、周边游渗透率提高的优质景区标的宋城演艺、天目湖,建议关注旅游产业链业务齐全的中青旅、线上线下旅游业务打通的复星旅游文化和受益于冰雪游关注度提高的长白山;3)推荐疫后同店有望修复、成长性基本面较强、新品牌&新业态正在孵化的海伦司、九毛九,建议关注餐饮龙头海底捞、呷哺呷哺;4)推荐受益于消费回流和消费升级的免税板块以及抗周期属性明显的人服板块,推荐龙头壁垒突出的中国中免、科锐国际。

 

Z券商:2022年3月31日,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通知”从税费、金融、保险、保证金政策入手,结合精准防疫落实、政策宣传解读、企事业工会活动对接,并通过评价和反馈形成闭环落实指导。“通知”的出台是对“服务业纾困政策”的延展,有望利好文旅企业近期的纾困和未来业务的恢复和步入正轨。核心内容: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缓免保险政策有望加快落地。1)要求各地文旅部门积极配合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做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租等减免工作;2)推动与金融管理部门对接,从优先支持、信贷供给以及落实保障机制形成旅游业恢复合力;3)明确各地区域内适用政策的旅游市场主体名单,推动参保企业纳入“免审即享”范围,减少企业相关负担,释放压力。延长期限、应退尽退,丰富保证金缴纳及退还方式。1)延长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障金暂退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要做到应退尽退,并在游客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地方进行保证金退还比例的差异化方案;2)保险替代保证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并扩大银行保函缴纳保险金工作范畴,未来企业存款、银行担保、保险将形成保证金缴纳的灵活方案。活动承接、精准防控、政策宣推,形成实施效果反馈闭环。1)“通知”强调旅游企业与企事业及地方工会组织对接工会、会展等活动,协调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并清理门槛限制,在经费指出符合规定前提下,保障文旅企业的公平参与权利。2)做好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恢复的统筹,文旅部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域疫情防控的动态机制,适时调整措施;3)通过政策研究、疫情研判、企业恢复等形式,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政务等手段创新政策和行业引导,提升行业抗风险力;4)确保“纾困政策”的精准落地,密切关注落地效果,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更惠及企业的政策方案,并及时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评价反馈机制。建议:“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是对“服务业纾困政策”在文旅行业上的延展,进一步指导了文旅行业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收获支持动力,形成恢复合力的可能,为未来疫情影响逐步降低后,文旅行业实现稳定运行奠定基础。我们认为短期疫情滋扰不改行业中长期恢复及增长逻辑,维持强于大市评级。继续推荐免税龙头企业,推荐处于文旅恢复中的酒店、景区、旅游服务优质标的,推荐冰雪旅游利好标的及快乐生活服务标的。

 

Z券商:从海外酒店财报看后疫情时代酒店行业趋势。海外酒店集团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国际市场为拓店主力。2021年全球酒店行业客房供给缓慢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2%,RevPAR恢复至疫情前的66.6%。对美国酒店集团2021年业绩进行复盘,其中万豪国际、希尔顿等以高端及以上酒店为主,洲际、温德姆、精选国际等以经济型/中端酒店为主:1)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部分酒店集团净利润已经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万豪2021年营收实现逐季度增长,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1.1%,恢复至2019年的66.1%,净利润10.99亿美元,相较于2020年亏损2.67亿美元大幅扭亏,恢复至2019年的86%;温德姆、精选酒店净利润大幅超越疫情前水平,2021年温德姆酒店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0.4%,恢复至2019年的76%,净利润2.44亿美元,同比2019年增长55.4%,2021年精选国际酒店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8.1%,恢复至2019年的95.9%,净利润2.89亿美元,同比2019年增长29.6%。2)疫情期间拓店加速,国际市场成为核心增长点。万豪2021年酒店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19年的6.4%有所下滑,新增酒店客房的61%在国际市场,四成以上酒店为豪华及全服务型酒店;希尔顿pipeline酒店客房中约61.2%位于美国以外的市场,公司于28个国家和地区开辟新市场;温德姆酒店筹建客房数超19.4万间,增速达5%,创下历史新高。趋势一:休闲出行率先复苏,成为酒店业复苏强拉动力。2021年后半年以来,美国国内航班乘客量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80%以上,出行数据逐步企稳。相较于商务出行,休闲出行面临的限制较少,表现出更强的弹性,根据温德姆酒店RevPAR情况,相比于工作日,周末RevPAR在Q2至Q4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3%、16%和19%,大幅超越疫情前同期水平;洲际酒店休闲需求的业务收入复苏超越商务业务,2021年12月其休闲业务的12月滚动收入相较于2019年增长10%,同期商务业务收入同比2019年减少10%。在休闲出行需求的强复苏下,酒店集团ADR显著提升,驱动RevPAR的复苏。趋势二:经济型及中端酒店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疫情期间,相较于高端及以上的酒店,经济型/中端酒店入住率更高,带动RevPAR快速复苏。根据STR数据,2021Q4美国中端酒店RevPAR同比2019年增长5.3%,而高端及以上酒店RevPAR仍低于疫情前同期水平。对比洲际酒店旗下各品牌的经营数据,经济型/中端酒店入住率恢复更快,2021Q4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87%,高于高端及豪华品牌的75%/76%,入住率拉动下,经济型/中端酒店RevPAR率先复苏,2021Q4二者RevPAR分别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0%和87%,远高于高端及奢华酒店的69%。趋势三:有限服务型酒店较全服务型酒店率先恢复。对比万豪全服务型和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疫情期间有限服务型酒店的入住率率先恢复,2021Q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高于全服务型酒店的75%,高入住率带动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RevPAR的领先复苏,2021Q4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87%,高于全服务型酒店的80%。对比希尔顿酒店旗下各品牌经营数据,同样具有此趋势。建议:根据对海外酒店行业的跟踪,我们认为,首先,国内酒店集团以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为主,有望获得较快恢复;其次,休闲出行将领先商务出行率先出现强劲反弹,最后,受限于海外居家办公,海外商务出行恢复较慢,而国内居家办公程度较低,因此国内休闲强劲复苏同时,商务出行下的酒店需求也能获得较好的恢复。1)锦江酒店:规模优势及品牌优势显著,经济型及中端酒店市占率高,随行业景气度回升有望带来业绩释放。2)首旅酒店:疫情期间拓店加速,三年万店目标下21-23年开业酒店数量CAGR有望达到27%;2022年注入诺金公司后休闲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增长。3)君亭酒店:国内度假酒店领军者,整合君澜和景澜后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高ADR及直营酒店占比带来高业绩弹性。

 

(三)新能源汽车板块

 

【小鹏领跑新势力3月交付量】小鹏汽车:3月交付15,414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148%;2022Q1共交付34,561辆,同比增长159%。其中P7智能轿跑月度交付首次突破9,000辆。3月交付4,398辆P5及1,833辆G3/G3i。理想汽车:3月交付11,03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5%,环比增长31%;2022Q1共交付31,716辆,同比增长152%。新车型增程式SUV L9将于4月16日发布。蔚来:3月交付9,985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63%;2022Q1共交付25,768辆,同比增长29%。ET7已于3月28日开启交付,截至3月31日,已交付163台。5月下旬将发布2022款ES8、ES6和EC6与中大型五座SUV ES7。

 

G券商:比亚迪3月销量快评: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再创新高,停产燃油车开启新时代。新能源销量创新高,DM系列同比高速增长。公司3月总销量10.4万辆,同比+160.9%,环比+15.6%。其中,DM系列销量5.1万辆,同比+615.2%,EV系列5.4万辆,同比+229.2%。销量突破十万,刷新车企新能源月销量记录。一季度累计销量29万辆,同比+181.94%。王朝系列销量亮眼,海豚系列稳定增长。汉家族系列销售1.2万辆,其中3月份汉DM-i及汉DM-p预售市场反映火爆,汉DM系列实现环比+524.9%;宋家族系列3月销量2.7万辆,宋DM同比+2991.3%;秦家族系列3月销量2.5万辆,其中秦PLUS DM-i实现同比+468.4%,比亚迪DM-i技术市场认可度较高。海豚系列3月销售1w辆,环比+22.6%。停产燃油车,多款新品助力销量持续突破。根据公司战略,未来不再生产燃油车型,将专注于纯电及插混板块。比亚迪2月销量新能源已占比95%以上,公司专注于新能源车型将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更优规模效应。2022年海洋生物系列及军舰系列将有海豹、海鸥、巡洋舰07、驱逐舰07等多款新品陆续上市,销量有望持续突破。

 

D券商:3月欧洲电动车销量跟踪。欧洲:电动车销量同比攀升,欧洲已披露主流七国合计销量为8.9万辆(占主流九国比例约为49%),同环比+2%/+41%,乘用车注册41.1万辆,同环比-24%/+14%,电动车渗透率21.6%,同环比+5.5/+4.2pct。法国:3月电动车注册3.2万辆,同比+7%,环比+36%,其中纯电注册2.0万辆,插混注册1.2辆。乘用车注册14.7万辆,同比-19%,环比+27%,电动车渗透率21.4%,同环比+5.3/+1.4pct。意大利:3月电动车注册1.1万辆,同比-30%,环比+23%,其中纯电注册4511辆,插混注册6083辆。乘用车注册12.1万辆,同比-29%,环比+8%,电动车渗透率8.7%,同环比-0.1/+1.0pct。挪威:3月电动车注册1.5辆,同比+15%,环比+113%,其中纯电注册1.4辆,插混注册947辆。乘用车注册1.6辆,同比+6%,环比+99%,电动车渗透率91.9%,同环比+7.1/+5.9pct。瑞典:3月电动车注册1.6万辆,同比-9%,环比+46%,其中纯电注册9141辆,插混注册6809辆。乘用车注册2.9万辆,同比-40%,环比+36%,电动车渗透率55.6%,同环比+18.6/+4.0pct。西班牙:3月电动车注册6397辆,同比+15%,环比-6%,其中纯电注册3090辆,插混注册3307辆。乘用车注册6.0万辆,同比-30%,环比-19%,电动车渗透率10.7%,同环比+4.2/+1.4pct。瑞士:3月电动车注册6210辆,同比+44%,环比+57%,其中纯电注册4253辆,插混注册1957辆。乘用车注册2.2万辆,同比-14%,环比+31%,电动车渗透率28.6%,同环比+11.5/+4.8pct。葡萄牙:3月电动车注册3027辆,同比+43%,环比+22%,其中纯电注册1724辆,插混注册1303辆。乘用车注册1.6万辆,同比+1%,环比+14%,电动车渗透率19.3%,同环比+5.7/+1.2pct。

 

Z券商:新能源汽车涨价落地,全年需求仍然强劲。中国市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2021年初的6万元/吨上涨到近期的50万元/吨,主机厂在1月和3月普遍调价两次以应对补贴退坡及成本上涨,根据我们的统计,此次主机厂面临的电池单度价格上涨幅度的中位数在160元-180元/kwh左右,低于涨幅理论值(铁锂电池,263元/kwh,三元电池304元/kwh)。同时,主机厂调价的幅度整体总体偏谨慎,仅特斯拉的调价幅度能够明确超过理论涨幅,而其他主机厂调价幅度主要集中在50-250元/kWh区间。整车厂和电池供应商将共同承担碳酸锂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3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继续超预期,涨价后订单处于平稳恢复状态。根据周度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数据,2022年3月前三周新能源汽车上险量达到29万辆,渗透率达到29.6%,渗透率再创新高,且渗透率环比数字爬升迅速。从订单角度,电车涨价带来“抢装”系正常现象,短期订单的波动无需过度担忧。我们认为本轮涨价3月的EV订单有积极贡献,4月的需求一部分会被预支,预计订单将在涨价1个月后恢复正常。根据我们的门店调研,广汽埃安、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企业在近期调价后确实均出现了订单的波动,但都有望在2-6周内恢复至调价前的新增订单水平。特别考虑到当前头部新能源车企订单充足,且下半年还有补贴退坡的抢装效应,我们认为对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保持乐观态度。2022年将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景气大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在经历4月和5月的缓冲后持续爬高,我们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维持550万辆。自主OEM在电动智能时代的品牌力提升,众多行业抢先的三电技术和智能化体验引领创新。我们重点推荐: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自主周期向上的OEM,供应链板块我们建议继续把握:(1)三电产业链优质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中伟股份、璞泰来、杉杉股份、紫江企业、精达股份、卧龙电驱、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2)智能化产业链:保隆科技、伯特利、华阳集团、中科创达、德赛西威、中鼎股份、星宇股份等。

 

H券商:智能加速,自主向上。智能驾驶:智能汽车核心,新势力布局自研,传统车企自研+合作并举。对比来看特斯拉>新势力>民营传统车企>国有传统车企>合资车企,短期各方差异尚不显著,车辆保有量及数据积累速度仍为未来竞争核心,核心关注各方布局与落地进展。智能空间:智能移动第三空间,短期差异化竞争核心,“视听嗅触”四大赛道加速渗透。各车企为塑造产品品牌力、差异化,基于个性化场景定义(如影音、K歌、办公、游戏等)持续加码配置,带动车载声学、天幕、氛围灯、HUD等加速渗透。未来核心考验车企消费者需求把控及快速开发迭代能力,新势力相对占优。建议:汽车智能电动巨变,重塑产业秩序,坚定看好下游自主车企崛起+中游自主供应链加速成长,整车推荐【吉利H、比亚迪、长城、长安】,受益标的【理想H、小鹏H】,零部件智能驾驶推荐【伯特利、德赛】,智能空间推荐【上声、拓普、新泉、继峰、福耀、星宇、科博达、沿浦】。

 

(四)中药板块

 

G券商:中药处方药系列。2021年12月,基于“政策鼓励+产品提价+市场集中度提升+渠道库存周期显著弱化”大逻辑,推荐【中药OTC】。当前时点,基于对中药全产业链的深入广泛调研&政策研究,重点推荐【中药处方药】板块,核心逻辑即为“基药986配置要求将驱动中药独家基药品种持续快速成长”!中药处方药,或者叫“中药创新药”,近年来持续受国家政策鼓励,多维度已显现重要变化,行业增长有望加快。2019年以来,中药产业已在新药审评、医院使用、医保支持等多维度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扶持,整体顶层设计已为中药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行业观点已现。中药处方药前十年行业发展痛点:同治疗领域竞品多,导致产品进院难、多数品种上市后放量不明显。由于中药产业的特点,同一治疗领域一般均具备多个独家中药品种(均为中药创新药),叠加医院受制于医保控费、药占比考核等限制,中药处方药普遍面临进院难问题,部分品种即使能够进院,也将面临同治疗领域原有产品的激烈竞争,放量速度亦显著弱于化药创新药。基药“986”、“1+X”政策要求,显著弱化中药基药品种进院门槛,并将结构性驱动中药独家基药品种进一步快速放量。国办发〔2019〕47号文规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986政策的要求显著弱化中药独家基药品种的进院门槛,并将在结构上显著利好中药独家基药品种放量。

注:以佐力药业乌灵胶囊为例,该品种1999年上市、2009年进医保、2013年首次达4亿收入。2013-2018年间,销售收入维持4亿左右。受益于2018年新进基药目录,乌灵胶囊2018-2020年底累计进院数量快速增加,销售收入亦同步实现第二次快速增长(2018-2021年3年翻倍)。营销能力+产品获取能力,仍为中药处方药企业最为重要的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方面,由于同治疗领域竞品众多,具备优秀营销能力的企业更有可能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政策环境下单一大品种面临较大风险,产品管线布局亦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类似化药创新药,中药处方药的新产品获取同样包含自主研发+Lisence in引入两种模式。总体而言,中药处方药整体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行业拐点明显。结构性方面,受益于基药986政策要求,中药独家基药品种将更为确定性受益行业红利。企业自身维度,我们特别看重“营销能力+产品获取能力”两大核心竞争力。建议:我们认为两类标的值得重点关注:一、营销能力强+品种获取能力优秀+基药目录受益的龙头公司,建议重点关注【济川药业】【以岭药业】;二、营销能力一般、但基药目录受益已显著弱化公司短板的弹性公司,建议重点关注【康缘药业】【佐力药业】。此外亦建议关注步长制药、天士力、昆药集团、新天药业等。

 

G券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点评。内容点评:1、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更为系统、全面。本次《规划》针对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传承创新、产业、文化、开放发展、治理能力等7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全面贯穿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各个环节,评价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设计更加完善。2、15项量化发展指标进行了合理优化。本次《规划》在保留了 “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指标基础上(到2025年中医医院数从7.23万个提升至9.5万个,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从0.68个提升至0.85个,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从0.48个提升至0.62个,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6%、4.6%、5.3%),删除了原有的中医药服务、中药产业、中医药教育类指标,新增了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下沉、中西医协同发展类指标,更突出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落地保障力度加大。本地《规划》提出要推动将中医药相关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各级政府可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中医药发展,引导社会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为相关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建立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执行力度,切实加快中医药服务供给。中医药行业影响:1、“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供给和服务能力将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渗透率有望显著提高。2、价格和医保政策倾斜,加快中药新药研发上市。本次《规划》与2021年底的医保支持政策一脉相承,明确提出将重点优化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药饮片市场价格机制以质量为导向、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和中药纳入医保、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建议: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医药行业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判断,2022年中医药行业在政策和医保支持下有望迎来上行拐点,静待业绩兑现和价值重估。建议关注5类中医药投资机会:1)品牌中成药OTC:同仁堂、片仔癀、太极集团、中新药业、羚锐制药、以岭药业、健民集团、佐力药业、云南白药等;2)中药配方颗粒:中国中药(H)、红日药业、华润三九等;3)中药新药:以岭药业、天士力、康缘药业、新天药业等;4)中药出海/国际化:同仁堂、片仔癀、以岭药业、天士力等;5)中医诊疗行业:固生堂(H)、同仁堂。

 

G券商:中药行业“自主可控”叠加海外战略或将迎来高速发展。《“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政策解读,对医药行业目前正在发生的变革做出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其中对于化药、生物药、中药及医疗器械未来5年的规划发展做出了详细的前瞻,未来行业将在政策引导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中药“自主可控”未来发展机会大于挑战: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产业规模效应、创新驱动、供应链稳定可控、系统提升、国际化成为重要关键词,发展机会机遇大于挑战。二、政策利好推动创新中药注册审批优化。2021年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共受理59款中药创新药审批,共有11款中药创新药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上市,2021年也成为近5年来中药创新药获批最多的一年(超过2017-2020年获批之和) ,中药创新药在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上均有较大增长。三、国际销售或将成为中药发展新增量:十四五首次提及"“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中药企业深耕海外主流市场,打开中药海外销售新局面。从近期不断发布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内政策对中药等行业发展的支持态度,未来不论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中药OTC等产品可能面临巨大技术变革的赛道有望迎来加速发展,中药板块长期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将持续提升。当前中药板块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有望伴随修复迎来结构性投资机会。关注:华润三九,片仔癀健民集团,羚锐制药,广誉远,济川药业,太极集团,仁和药业,中新集团,羚锐制药等;中医药配方颗粒板块标的:中国中药,华润三九,红日药业等。

 

(五)数字货币板块

 

事件:数字人民币试点迎来第三轮扩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2年3月31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H券商:数字人民币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人民银行会同各参研机构,稳妥开展试点,动态完善业务技术设计,持续创新应用场景,着力解决金融服务难点痛点问题,初步验证了数字人民币相关理论、政策、业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等重大试点项目圆满成功,参与试点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截至2021年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双层运营,着力解决数字人民币应用中的6大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坚持“双层运营”架构,充分发挥指定运营机构的优势作用,加大试点应用和生态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安全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深化理论问题研究,不断夯实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基础。随着试点测试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彰显便捷性、优化普惠性、突出创新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合规性、加强可持续性等方面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四大行积极布局推广数字人民币。1)建设银行:根据建设银行21年年报,该行与多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头部城商行、农商行开展数字人民币领域合作;部署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实现数字钱包收款、转账及查询服务;参加多地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组织开展系列普惠活动;累积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8475万余笔,累积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435亿元。2)工商银行:根据工商银行21年年报,该行加强产品创新,实现银企互联支持数字人民币,与国网电商平台完成业界首笔对公数字人民币支付;持续开展“工享”系列惠民支付活动,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场景化生态化创新应用,全面参与数字公共服务。3)农业银行:根据农业银行21年年报,该行实现在生产环境中成功兑换数字人民币,建成数字人民币核心系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围绕公共交通、医院缴费、校园生活、线下零售等领域拓展场景项目;全面支持试点地区网银、掌银、网点、便携智能终端开立使用钱包。推进双离线数字钱包、智能合约等创新性产品的研发,运用智能合约实现政府涉农资金定向发放及使用。4)中国银行:根据中国银行21年年报,该行数字人民币业务与特色场景深度融合,数字人民币支付满足点外卖、缴电费、充公交卡、购买冬奥特许商品等众多生活需求;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数量实现指数型增长;实现支持外币现钞自助兑换数字人民币功能。我们认为,四大行积极推广数字人民币,将带来大量系统的新建和改造需求,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发展机遇。推荐关注标的:新国都、宇信科技、新致软件、楚天龙、新大陆、广电运通、京北方、德生科技。

 

G券商:数字人民币将继续加大应用和生态体系的建设力度。前期试点地区的推行以及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已经形成了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场景探索。此次会议在新增试点地区的同时也强调要继续加大试点地区应用和生态体系的建设力度,预计未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将在深度、广度再迈上新台阶。社保卡有望成为数字人民币核心应用场景之一。首先,社保卡可能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形态之一。硬件钱包是指基于“芯片”形式存在的钱包,社保卡有可能成为硬钱包的一种。其次,数字人民币形态下央行可能推出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精准扶贫。由于社保卡跟个人身份直接绑定,有望成为最佳实践工具。建议:以社保卡为核心的硬钱包落地有望加速,推荐社保卡龙头德生科技(连续季度业绩超预期验证社保卡放量,公司大本营广州此次纳入试点名单,预计将在应用落地中占得先机),受益标的中科金财、雄帝科技。

 

G券商:区域货币时代来临,DCEP或加速推进。央视新闻报道,3月30日,俄罗斯高层表示,放弃使用美元和欧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已经不是遥远的幻想了,区域货币的时代即将到来,世界各大国需要就新的金融秩序达成一致。全球大国竞争加剧,数字人民币或更为迫切。主要事件包括:1)2020年2月,美联储就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的相关技术展开研究与实验,并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行性。2)2020年7月,日美欧七国集团(G7)决定将就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展开合作。3)欧洲开始探索推出数字欧元的可能性。6)2021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BIS)专门讨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认为CBDC能够提供央行货币的独特优势。数字人民币APP已上架主流应用市场,全国推广落地可期。1)2022年1月4日,数字人民币APP首次在应用市场公开上架,试点城市个人用户可下载、开通、使用。此次开放上架主流应用市场,说明我国数字人民币整体运营体系日趋完善。2)据《消费日报》报道,2022年冬奥会将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场景试点应用,目前已顺利落地35.5万个场景,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等七类场景全覆盖。主线:1)支付相关厂商:新国都、新开普、新大陆、天喻信息、楚天龙、德生科技、恒宝股份。2)IT系统终端厂商:京北方、广电运通、科蓝软件、长亮科技、高伟达、宇信科技、古鳌科技、旗天科技。

 

(六)军工板块

 

Z券商:主机厂数据向好,行业确定性持续验证。1、两主机厂发布公告,再次验证了行业的成长性和长期发展确定性。中航沈飞发布Q1业绩预告,收入+29%,净利润+47.5%,扣非+60%。同时预计2022年日常关联交易600亿元,其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230亿元,较2021年实际发生额提高33.42%,表明产业保持高景气。中航西飞公告上调2022年与集团财务的金融业务额度,最高存款限额由140亿元大幅上调436%至750亿元。2021年3月中航沈飞公告类似存款额度大幅提升至500亿元,之后在中报中披露合同负债达期初增长700%至377亿。表明中航西飞也将签订大额订单,也再次验证行业具备长期高确定发展。2、军工行业有计划属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十四五是军工行业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核心企业净利润增速已连续3年维持30%左右,但目前行业涨幅倒数后两位,具备修复空间;3、我们近期对25家核心企业进行了密集调研,并对一季报进行了预测。其中所有锻造企业、导弹电子配套企业等环节增速都达到50%以上,保持高增长;4、标的:1稳增长:公司基本面向好,诉求一致,前期走势也较稳健,推荐中航重机、紫光国微、振华科技、中航光电;2高弹性:公司产业趋势向好且具备核心产业地位,但是短期因成本压力或者诉求造成Q1甚至上半年业绩较差,导致前期股价超跌,推荐抚顺特钢、图南股份、宝钛股份、光威复材、七一二。3成长且企稳:发展趋势明确,具备长期发展增量,前期股价调整有限且已企稳,推荐西部超导、新雷能、爱乐达、菲力华。

 

Z券商:北约提升军费,国防战略地位凸显;军工“内生+外延”双驱动。北约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增加对乌援助、军事部署、成员国军费,一半以上北约成员国军费GDP占比或将上调。朝鲜成功试射“火星炮-17”洲际弹道导弹,根据媒体报道理论射程有望达1.5万公里。我们认为:国防安全在国家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防军工资产不仅具有资产属性,更是保证其他资产价值的前提屏障。【核心观点】国防军工12字核心逻辑:内生+外延、内需+外贸、军品+民品。国防装备确定性高成长,2022年进入“景气周期+资产整合”的“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内需+外贸”、“军品+民品”,军工指数2022年有望复制2021年下半年风电指数的表现,后来者居上;国防军工:国防军工看好导弹/信息化/航发/军机子行业,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小核心大协作”,未来5年国防主机业绩弹性大, 加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股权激励有望加速助推业绩释放: 中航西飞、航发动力、洪都航空、中航沈飞、内蒙一机、中直股份、中国船舶、中航科工。持续看好高技术壁垒、高稀缺性、竞争格局好的高温合金/复合材料/中游组件级配套企业/发动机锻铸件/信息化核心中游等中上游细分赛道:中航光电、中航重机、西部超导、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应流股份、利君股份、派克新材、航宇科技、三角防务、航亚科技、中航机电、中航电子、铂力特、图南股份。导弹及信息化:紫光国微、火炬电子、振华科技、智明达、高德红外等。【核心组合】中航西飞、航发动力、洪都航空、中航沈飞、内蒙一机、紫光国微、中航光电、中航高科、西部超导、中国船舶、中国海防、航天长峰。【重点股池】振华科技、火炬电子、中航重机、中航机电、航发控制、中直股份、中简科技、中航电子、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宝钛股份、光威复材、三角防务、利君股份、应流股份、派克新材、航宇科技、航亚科技、高德红外、大立科技、铂力特、智明达、睿创微纳、北摩高科、亚星锚链。

 

(七)港口板块

 

J券商:国内港口拥堵加剧,潮汐效应和钟摆效应将支撑运价上行。截至3月28日,全球港口拥堵运力占比首次超过14%,其中深圳港、宁波港等中国港口拥堵上升最为明显,锚地等泊运力达100万TEU左右,主要受国内疫情反复影响,封控措施不可避免造成了卡车进出港不畅、港口劳动力短缺、泊位生产力低下和堆场拥堵等问题,预计上海新一轮管控措施下等泊运力将进一步增加。美国港口拥堵“缓解”预计将是短暂的,未来一周美西、美东船舶抵达量都会持续上升。“潮汐效应”将支撑第一阶段运价上行:短期内,上海等地区疫情管控措施持续,工厂产出运输持续受阻,货代市场运价预计仍将承压。后续疫情管控解封后,预计将迎来出货高峰,导致短期内即期运价出现跳涨,货代价格体系波动性或将更大,类似海水潮涨和潮落。参考2021年11月国内“双控双限”政策有所放松,短期集中出货,以FBX运价指数为代表的美西货代价格由10月22日16,884美金/大柜两周内上升至11月5日的18,730美金/大柜。“钟摆效应”支撑第二阶段运价上行:目前国内港口拥堵显著加剧,后续疫情管控措施放松后国内港口拥堵将大幅缓解,其15-30天后将看到北美、欧洲的港口码头拥堵再次上升,类似钟摆的两端,将对运价产生向上支撑作用。参考2021年5月盐田港的拥堵,美西港口锚地等泊运力由6月底的约5万TEU上升至8月初的约20万TEU。同时,以FBX运价指数为代表的美西货代价格从6月底的8,852美金/大柜一路上涨至8月初的18,555美金/大柜,美国港口拥堵对于运价产生显著的支撑作用。维持中远海控“买入”评级,维持东方海外国际“买入”评级,维持海丰国际“买入”评级。

 

J券商:中远海控点评,厚积薄发,注重长远。广积粮:大额分红139亿元,为母公司可分配利润的50.15%。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每股0.87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9.32亿元,占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15.6%,为母公司2021年可供分配利润的50.15%。以2022年3月30日公司沪港两地收盘股价计算,对应A股股息率为5.4%,对应H股股息率为7.7%。高筑墙:EBIT展现龙头实力,战略发展走在正确道路上。2021年中远海控息税前利润(EBIT)达203.8亿美元,为全行业之首(不考虑未公开财报的非上市公司地中海航运MSC)。其中集装箱航运业务EBIT达197.9亿美元,超过马士基EBIT 196.7亿美元,而运力规模仅为马士基的76%;超越达飞EBIT 196.1亿美元,而运力规模为达飞的96%。中远海控近些年的战略发展持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过收购东方海外国际强化了国际化与品牌化能力,通过点线面结合方式建立了通达欧洲的新丝路,通过收购比港、西班牙港口及铁路公司,通过中欧陆海快线以及钻石航线重构欧洲航线网络,逐步巩固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缓称王:行业处于二次成长曲线阶段,利润留存有利于公司发展。行业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端到端业务并购、碳中和船舶是新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公司利润留存对于长期战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标国际同行,马士基预计在物流服务和ESG投资加速增长的推动下,预计2022-2023年累计资本支出为90-100亿美元。长约价格或将超预期,供需失衡或持续。至2022年底长约价方面,根据Xeneta数据,欧洲航线长约价格或将超过8000美元/FEU,美西长约价格在6000-8000美元/FEU区间,实际均值水平或将超我们预期。即期价方面,集运供需失衡或持续至2022年底,即期价或将持续处于高位。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远海控
工分
38.1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9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0)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 2
  • 3
  • 4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