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光伏2024年策略 - 产能释放加速见底,迎接光储平价新时代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11 18:31:52

会议要点

1. 光伏产业链逆变器优势显

产能过剩与产能见底: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预计2024年二季度盈利会见底。未来产能投放仍稠密,存在延期投产可能性。

市场增长趋势与预期:2023年全球装机超预期,接近400GW。2024年预计装机增长20%左右,分布为国内小幅增长、欧洲增长25%、美国增长40%。

供应链紧张与价格预测:供应链调整速度较快,硅料价格因过剩将下跌,预计降至约5万元/吨。主链条如硅片、电池、组件均出现产能过剩情况。

2. 光伏产业链盈利与新技术展望

2024年光伏策略上,预计产能释放将加速见底,下半年市场将好转,但全年仍将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预计到2025年,产能投放和退出关系将更趋平衡。

龙头逆变器公司,由于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其盈利状况及市场占有率将有显著提升,尤其逆变器公司海外毛利率远高于国内,达30%以上。

电池片新技术发展速度快,TOPCon和HJT等技术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尤其是TOPCon在2024年有望成为主流,占比达70%。

3. 平稳增长与技术突破

光伏行业2024年策略关注三个层面:需求增长市场、产能与成本控制、新技术迭代。

2023年光伏需求超预期增长,中国装机有望达190GW,约占全球一半,海外市场增长20-30%,整体装机达390-400GW。

预计2024年中国光伏装机量将不下滑,地面和分布式装机均有提升潜力,分布式市场特别是在组件价格下降后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4. 2024年光伏产能与光储发展

2024年国内光伏装机预测增速5~10%,目标装机约205千瓦;国内光伏累积装机占比约20%,仍有较大替代空间。

海外市场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17%,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5.8%由于组件降价导致;欧洲市场库存累积,但巴西和南非市场订单改善。

美国市场保持高溢价,受供不应求影响和政策限制。预计2024年美国光伏装机可达40~45千瓦,同比增长约30%。

5. 欧洲光伏库存降 游走平价时代

欧洲市场短期面临光伏组件库存过高问题,但组件价格下降刺激光储收益率提高,有助于光储装机增长。

中东、巴西、南非等亚非拉新兴市场装机增速快,其中中东预计2024年增长50%,到12GW;南非电力危机刺激光伏需求增长。

全球光伏2024年装机预计达475GW,同比增长约20%,亚非拉和美国市场需特别关注;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压力,需关注产业链条公司应对策略。

6. 光伏产业链见底待优化

全产业链现状: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已进入过剩阶段,部分环节过剩超过50%,导致价格收缩,盈利快速下降。

盈利底部预判:硅片和定制片盈利或已触底,2024年一季度底部区间。硅料价格预期在5-6万元区间内,组件盈利底部可能在2024年上半年。关注成本曲线比较,成本差异成为重点。

产能优化趋势:快速价格下杀导致产能出清、融资收紧,政府支持减弱,新进入者减少,行业供给侧开始优化。

7. 光伏产能扩张 硅料价格底探

硅料超产严重,24年产能将达到250万吨,远超需求量,导致价格持续下行,毛利率下跌。

硅片产能过剩,到24年预计过剩程度达60~70%,产能竞争导致众多企业亏损。

高纯石英砂的保供及n型硅片产出比例是盈利与否的关键,硅片成本差异小,整体盈利较差。

8. 光伏行业冲刺平价时代

电池片领域的技术迭代:电池片环节处在技术分化的关键时期。目前,TOPCon为主流技术,预计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优势将缩减。

组件环节竞争与龙头企业优势:组件集中度预计将持续上升,为龙头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美国市场的出货和良好的资金状况被视为关键支撑点。

储能行业增长机会:全球储能需求仍在高速增长,2024年预计同比增长40%以上。光储平价推动储能利用率和配套率上升。

9. 光伏材料价格趋于底部

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转移导致价格持续下降,目前降价空间仍然较大。但玻璃企业盈利已降至接近成本线,政策限制可能使供给端未来扭转,特别是在2025年之后可能发生。

胶膜市场二线企业已亏损,成本差异显著,龙头企业如福斯特盈利压缩至0.7元/单位。需关注上游Poe粒子供应情况,目前供应充足,支持n型组件增长需求。

银浆市场存在技术替代和结构性改善,预计2023至2025年复合增速将略高于光伏行业,增速约为24%,受益于n型组件生产增长。

10. 技术革新与市占提升

激光烧结技术大规模应用,短期效率提升0.2%,未来可达0.5%,帝科等公司市占率略升

汉代焊条需求升级,高毛利率产品(如smBB和低温焊带)毛利率超15%,竞争相对分散

金刚线行业面临价格战和产能过剩,部分企业毛利率可能下降

11. 光伏产业链焦点与策略

光伏行业24年盈利将改善,需关注成本差异大的环节(如硅料)、技术变化(如电池片)及新增市场增量(如逆变器和跟踪支架)。

重点企业及技术关注:协鑫、通威(硅料)、福斯特福莱特(大辅材)、君达、爱旭、宇邦等(电池片技术龙头),关注技术领先企业及产能扩张能实现的企业。

技术迭代是光伏行业增长的关键,TOPCon技术成为行业主流,预计2024年占比60-70%,而N型及钙钛矿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12. 光伏行业技术革新与成本控制

金科和君达等公司相比二线企业与后进者在盈利上拥有明显优势,至少有2~3分钱的水平。后续应重点关注顶尖公司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技术演进是光伏产业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0BB技术降能耗提效率、激光烧结技术提升电池开压和效率、双面钝化技术提高转换效率等。

主流光伏企业的产能布局和技术选择对行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BC和异质结等技术将影响市场占有率和竞争格局。

13. 光伏行业策略与见底预期

钙钛矿技术前景:预计2027-2028年后钙钛矿技术将大规模投产;2024年重点关注几瓦级产线建设情况以及钙钛矿转化效率的持续提升;预期到2024年年中部分企业将启动250-500MW产线建设。

光伏行业估值下降:由于产能过剩和EPS担忧,光伏企业估值持续下行;尽管处于超跌状态,但关键在于基本面何时见底,预期后续将有估值修复。

投资策略建议:建议优先关注光储逆变器板块和新技术领域;短期内,随着需求改善,预计光伏盈利和估值将有所修复;长期看好光伏行业持续成长机会。

会议实录

1. 光伏产业链逆变器优势显

各位投资者晚上好,我是东吴证券的电信首席曾朵红,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关于光伏策略的专题交流会。首先,我会简单介绍我们关于光伏策略的核心内容,之后由我们团队的亚楠进行详细分享。总体来说,我们对光伏行业的策略是相当全面的。在需求方面,我们预计增长相对平稳;而供给端总体而言呈现过剩态势,但不同环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结合储能的逆变器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机会,温度也会比较明显,辅材领域中,玻璃胶膜的龙头公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小釜山,行业格局依旧良好。但在主链条部分,我们认为产能相对过剩,因此需要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以及海外市场的ECM布局差异化。

 

从供需周期来看,预计会在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达到盈利的低点,而下半年整体状况可能有所改善。不同环节间的差异较大,我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对每个环节详细分析。整体而言,我们最看好逆变器环节,并将选择具有较好市场格局的领域进行投资。

 

在业绩增长方面,我们观察到2022-2023年的装机量实际上超出了预期。预计从装机量角度看,中国市场可能会接近200吉瓦。海外市场整体表现也较为强劲,全年增长率大约为60-70%。对于2024年,我们预计行业装机增速会放缓,预计增长率在15-20%左右,装机量大概为460-470吉瓦。

 

在国内市场,鉴于近两年接近200吉瓦的装机量相较于以前的90吉瓦和常态的50吉瓦来说是相当高的,我们预计国内2024年的装机量会小幅增长。根据目前的规划,我们预计国内市场在2024年将增长约30%左右。

 

在欧洲市场,我们预测2023年的增长率大概为25%,2024年则可能接近80吉瓦,同比增长25-26%左右。美国市场在2023年有望实现50%的增长,而2024年我们估计将达到40多吉瓦,同比增长约40%左右。此外,一些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特别是中东市场。

 

在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方面,我们认为在光储平价的背景下,全球光伏装机在2025-2026年有可能保持约20%的复合增长率。至于到2030年,我们对装机端的判断依然是乐观的。鉴于组件价格的下降和储能成本的降低,我们认为光伏需求的实质性将非常强劲,但总体上不期待爆炸性的增长,而是更趋向于平稳的增长。

 

现在让我们来看供给端。主链条的产能非常充裕,从硅料、硅片、电池到组件,各个环节都存在过剩。各个环节的平均产能增长预计将达到1000吉瓦左右,而装机和出货需求仅为500-650吉瓦,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状态。目前,组件的招标价格已经降至极低的水平,主流公司的报价略高,但几乎没有盈利空间。持续的价格下降和现金流消耗将导致光伏产业链的快速调整。另一方面,一些跨界产能投资已经停止,而龙头公司的项目则在按计划推进。我们预测,2024年上半年一些在建的项目可能会出现延期投产的情况,尤其是在硅料项目上。

 

硅料价格方面,由于过剩的明显和供过于求,我们预计硅料价格可能会降至5万元左右。硅片环节,龙头公司稍微好一些,但盈利依然微薄。在电池环节,许多企业已经出现亏损,只有成本控制最优秀的公司可能能获得微薄利润。综上所述,供给端的情况看来是,虽然部分拓展计划延后,但预计产能过剩的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 光伏产业链盈利与新技术展望

在最近的消息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退出过程中配合价格的试探性上涨,部分产能暂停以进行改造,可能导致阶段性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市场仍需关注顶尖公司(Topcom)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发展。组件端和制造端无疑将继续受到关注,而美国市场的盈利状况及新产品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是关键因素。一体化组件的盈利潜力也不容忽视。

 

从盈利能力来说,第四季度整体较弱,所有人都知道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仍将维持低迷。我们预期下半年可能会出现好转。在逆变器领域,我们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来分析。首先,逆变器行业将受益于储能和市场两端的需求增长,储能将显著提高逆变器的价值和需求弹性。其次,逆变器厂商的盈利多数依赖于海外市场,国内利润率相对较低,而国外市场的逆变器利润率可以达到30%甚至更高。考虑到2024年的需求主要来自海外,因此逆变器领域的基本面将优于其他环节。

 

在像储能和微逆这类领域,我们注意到储能市场开始走向库存尾声,需求端在许多地区(如南非、巴西、东南亚、英国)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我们从企业层面得知,例如锦浪德业等公司已开始感受到出货量的增加。因此,无论是从长期行业逻辑还是从短期库存水位下降导致的出货改善来看,小型逆变器的边际改善都非常明显。预计到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第四季度或增长20-30%。基于这一逻辑,我们认为未来出货量将持续环比提升。

 

至于互储和微逆变器的恢复情况,虽然目前的反馈可能不及储能逆变器那样显著,但也呈现出好转迹象。我们还要关注工商业和大型光伏项目对逆变器的需求,预计这些领域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整体来看,逆变器行业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领域。

 

对于玻璃和胶膜这两个环节,尽管产能稍显过剩,但龙头企业的成本优势依然非常显著。由于过剩现象已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认为玻璃和胶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将有明显优势。特别是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推广,这些环节或有更多发展机会。

 

在小型辅材领域,我们关注的亮点是市场营销方面。技术创新的迭代非常迅速,几乎每一到两个月就有新一代产品推出。在N型电池领域,由于其银浆材料的消耗高于普通B型,价格也更具优势,因此短期内的价格溢价能够维持。今年的总体情况应该还算不错。其他如金刚线、接线盒、跟踪支架等小型辅材,由于本身市场较为分散,利润率也会面临一定压力。虽然龙头企业略有优势,整体而言,由于N型电池放量,这些辅材可能获得一定小幅收益,但其弹性不如之前讨论的几个环节。

 

至于新技术领域,我们本次会议特意单独划分了一章来讨论,因为光伏新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最大的部分可能在电池片新技术上。我们预计,Top24年迅速成为主流技术,其市场占比将达到70%。在诸如0BB技术、双倍魄力技术等方面,依旧存在显著差异,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跟上。龙头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仍有差异,这值得投资者关注。

 

同时,BC型电池也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在单面市场明显,双面市场随着技术进步也将有所发展。hjt电池的进展开始变得积极,已有G瓦级别的产线开始投产。当然,龙头企业的进一步扩产将是未来的重点。新技术如叠层电池、钙钛矿电池也在迅速进步,但短期内由于市场规模还不大,尚未成为下一代技术的主要方向。但随着行业逐渐走向底部,这些新技术将有持续的发展潜力。

 

总的来说,光伏产业的需求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产能端已经看到一些放缓迹象,但仍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之中。我们预测,从边际上来看,下半年可能会有所好转。然而,产能的消化和退出过程或需要至2025年才会完全实现。显而易见的是,龙头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将依然显示出相对优势。我们认为那些能够与储能技术结合或新技术结合的公司将显著表现更佳。首推的领域是逆变器,包括阳光、锦浪、德业等公司。其次,组件领域与储能技术结合的企业如阿特斯表现亦不错,此外,在拥有Topcom资源的企业中,我们看好金科能源,以及在大辅材领域的玻璃、胶膜和银浆等相关企业,福斯特、福莱特聚合和迪科等均是不错的选择。

 

3. 平稳增长与技术突破

各位领导,我是动力中心的郭亚楠。我将详细介绍我们关于光伏2024年策略的报告内容。有关报告摘要的部分,由于已由杜总详细说明,我在此不再赘述。接下来,直接进入正文部分,这也体现了我们对2024年整体情况的判断。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个层面的光伏产业方向。第一个层面是需求;关键在于识别市场需求的超预期增长因素。第二个层面是产业链;除了关注产能外,我们还需重点关注成本曲线和成本差异,这将决定价格战中部分公司更强的盈利表现。第三个层面是新技术;从产能释放的角度看,虽然多数人只关注价格战,我认为长期来看,技术迭代才是核心,它将是盈利提升的关键所在。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我们在2022和2023年见证了需求的超预期增长,这主要归功于组件价格的降低,以及现有电价需求项目的爆发性增长,使得国内需求的增长尤为突出。我们预计中国国内的装机容量大约能达到190吉瓦,占全球的近一半。相较于以往,国内光伏的全球占比由35%~40%提升至如此高度确实是超出早先预期的。在海外市场,增长也表现强劲,同样实现了20%~30%的增长。因此,随着光伏价格下降,2023年的需求爆发以及整体装机量达到390至400吉瓦的同比增速创下65%的新高,都显得尤为显著。

 

2019年进入光伏平价时代以来,整个行业的装机量逐年提升,且增速稳步攀升。我们认为,2023年达到高峰后,2024年的需求超预期增长阶段可能会过去,需求增长可能转入稳定期。当前我们对2024年需求增速的预期是20%左右。向后看,直至2025、2026年,甚至到2030年,我们相信光伏行业,在没有特殊情况干扰的前提下,应该能保持15%~20%的复合增长率。

 

关于国内市场,2023年的表现实际上远超预期,1至11月份装机量大约在150吉瓦左右,而在12月,预计还将出现一波抢装。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的国内装机量将达到180至190吉瓦。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地面和分布式装机量的比例分别占48%和50%。目前看来,地面项目因组件价格的下行而在2023年得到集中释放,这直接推动了需求的增长。

 

招标量持续超预期,截至2023年12月底,总量达到370GW,中标规模超过300GW。综观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2024年国内地面装机量不仅不会下滑,很有可能还会上升。

 

从价格角度看,价格仍在持续下降。最新的报价在0.9元至1元之间,而N型电池有3到7分钱的溢价率。这一点同样值得关注。

 

根据我们与多家公司交流后的结论,2024年已审核预计并网的装机量与2023年持平。如果再加上同年核准和新增的量,2024年的装机计划有望超过2023年。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24年,无论是地面项目还是分布式市场,都应该有所增长,特别是在组件降价的背景下,分布式市场的增长将更为明显。

 

4. 2024年光伏产能与光储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预测2024年国内光伏装机的增速应该能达到5~10%。考虑到2022到2023年石油达到190千瓦,我们给出的2024年的目标大约为205千瓦,这是根据国内最新的装机数据得出的。

 

市场对国内光伏成长空间的担忧一直存在,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视角,累积的光伏发电和装机数量已然可观。然而,截止2023年10月的数据显示,光伏在中国各能源形式装机总量中的占比约为20%,风电为14%,水电为15%。除火电外的新能源装机市场份额大致占一半,但光伏与风电发电小时数仅为火电的一半至三分之一。尽管国内光伏的增装量预计会在2023年大幅增长,推动其在存量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实际上在能量替代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发电量角度看,随着光伏装机量的上升,其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3%逐渐提高到2023年上半年约6.4%。虽然这个数字相对较低,但考虑到光伏发电需通过电网消纳,所以消纳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西北部的大型基地项目区域。西藏地区2023年1至10月份的弃光率已超20%,弃光率增加反而促进了储能技术的发展。因此,光伏与储能装机配套比率及其利用率预计将得到提高。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我们认为弃风弃光率的上升不会影响新能源装机的增量,相反会推动光伏和储能配套比率的提升,以及储能市场的发展。展望2024和2025年,装机增速可能略低,大致将维持在5~10%之间。

 

海外市场,我们通常通过组件或逆变器的出口数据预测增速。2023年1至11月的累计组件出口量达到174吉瓦,同比增长约17%,尽管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8%,主要是因为组件价格下降造成的。欧洲市场短期内出口量有所下降。根据我们最新获取的数据,2023年10月份相比9月份出口量环比下降了约30%,这主要是由于过度库存。实际上,2023年该地区进口量依然在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10月份,欧洲的组件库存量大约为40吉瓦,这表明当前正处于去库存阶段。至于海外其他市场,比如巴西和南非,我们看到了出口量的明显增长,这暗示了库存消化接近底部,需求在改善。通过与德业和麦景浪等公司的沟通,也证实了订单有所改善。

 

我们注意到,逆变器的出口金额已回落至2022年初的相对低位,预计未来包括巴西、南非和欧洲在内的市场的出口额将继续增长。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海外市场的需求改善,出口总体体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我们单独分析了美国市场,作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市场。由于供应短缺,美国的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限制中国组件进口的主要壁垒是对新疆生产产品的禁令,包括溯源要求。但从2022年7月和8月开始,行业发现可以使用非新疆硅料,在东南亚生产而无需进口中国原料的组件在美国市场顺利通关。因此,对美出口的组件能获得额外收益。

 

美国政策中有针对东南亚的“双反”调查,虽然拜登在调查期间推出了两年关税免除,但预计2024年年底免除政策将结束。由于公司已在东南亚扩大硅片、电池片、胶膜玻璃及接线盒等产能,我们认为2024年中双反税率不会过高,大概在10%~15%,对供应商的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市场目前是一个超高溢价市场,即使税率提高15%,对供应商的影响也不大。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在东南亚使用海外硅料生产的组件满足美国市场需求。由于2022年的表现不佳,美国光伏装机同比下降。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可以看到美国组件进口量稳步上升。美国2023年1至10月的进口量预计达到45吉瓦,我们预测全年达到50~55吉瓦。考虑到库存和分配因素,我们估计美国2023年的光伏装机量应该在30~35吉瓦,同比增长率能达到50%。鉴于美国政策略有放宽,我们认为2024年美国市场的装机量可能达到40~45吉瓦,同比增长约30%。

 

5. 欧洲光伏库存降 游走平价时代

欧洲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短期问题是较高的库存水平。我们通过分析欧洲各国光伏装机数据、光伏装备数量以及2022年至2023年中国大陆向欧洲出口的组件数量,估算了欧洲市场可能存在的库存量。扣除在途货物和合理备货后,我们计算得出,截至11月底,欧洲的实际库存约为数十瓦。目前运往欧洲的货物量在下降,因此库存水平也应该在逐渐降低。预计到今年一季度末,欧洲的库存将得以消化。因此,短期内,欧洲光伏组件市场将经历去库存过程,叠加由n型逐渐替代p型的转变,我们也观察到欧洲组件价格正在急剧下降。尽管此前欧洲市场比中国市场存在一定的溢价,大约5分钱左右,但由于库存积压,最近溢价进一步缩小。目前,欧洲的p型价格已与国内市场差异不大,n型价格仍略有提高,且np价差正在逐渐扩大。库存中较多的是p型产品,即破格产品。

 

预计到一季度末欧洲市场有望恢复改善,而组件价格和储能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将直接提升光储收益率。我们的测算显示,若光伏加储能成本能达到每瓦2.7欧元,假设100%的储能配比和两小时的储能供应,在这种满配储能情况下,收益率仍可维持在11%以上。这有望进一步激发欧洲光储装机需求。

 

对欧洲市场2023年的预测基本维持在62GW左右,同比增长38%。到2024年,我们预计欧洲市场还能实现25%至30%的增长。针对海外市场,如印度,我们的整体观点不太乐观。受到针对中国进口组件和电池片产品的各种逃避措施的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印度的出口以及当地光伏装机都将出现一定下滑。2023年1月至10月,印度的光伏装机环比下降约30%,尽管考虑到11月和12月的抢装情况,预计全年装机量可能与2022年持平或略有下降,在14GW左右。

 

巴西市场略微超出预期,虽然有电价政策调整和补贴退坡,但补贴的逐步退坡并未显著影响市场需求。由于补贴额度预计将进一步下降,激发了市场的抢装需求。观察到2023年1月至10月的装机量已达8GW,年增长率约60%,预计全年装机量将达到约15GW,同比增幅约40%。

 

中东市场也出人意料地表现强劲,得益于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众多合作,包括一系列大型光伏项目招标计划。截至2022年底,中东市场的累计光伏装机量不过13GW,但预计2023年装机量将达到约8GW。到2024年我们预计中东市场还能保持50%的增长率,达到12GW。

 

将中东、巴西及后续南非等国家列为新兴的第三市场,也即是亚非拉市场。考虑到资源丰富、光伏项目增多和组件降价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市场的增长值得关注。南非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受能源垄断和煤电厂报废影响,面临严重电力危机,日均停电时间长达7至8小时。解决途径在于建设独立能源体系,光伏加储能成为首选。据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南非对组件的需求同比增长2至3倍。预计全年进口约4.5GW,装机量大约在3.5GW,同样实现翻倍增长。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全球2024年光伏装机量可能达到475GW,年增长率约20%,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市场包括上述亚非拉地区及美国。在需求层面,重点关注量的快速增长的亚非拉市场以及美国市场的持续增长和超额收益。在这两个市场活跃的公司,其收益和规模可能相应获得提升。

 

从产业链角度而言,光伏产业链已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历经从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全年硅料紧缺的情况后,这一阶段现如今已然结束。

 

6. 光伏产业链见底待优化

自硅料产能扩张以来,全产业链便进入了过剩阶段。我们对从硅料到硅片、电池组件以及胶膜等产能进行统计后发现,没有任何环节能够达到供需平衡,甚至略微紧缺,大部分环节都存在直接的过剩情况,过剩程度在50%到100%。因此,在这种产能过剩的状况下,我们认为价格将进一步收缩,盈利将迅速下降。实际上,我们在2023年下半年的跟踪结果中也观察到了这一趋势。

 

关于盈利底部何时出现,目前看来,四季度各环节还存在一定分化。硅片和电池片已经呈现大部分公司亏损的态势,表明这两者的盈利已触底,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可能继续位于底部区间。如果春节后需求有所改善,硅片电池片价格可能小幅上涨,带来盈利的略微改善。在硅料和组件端,硅料价格仍有下降空间,当前价格已跌至约60,000元,预计2024年硅料价格中枢将位于50,000到60,000元之间,需进一步压缩至三线企业的现金成本水平。

 

从组件角度看,当前的招标价格已非常低,若低于0.95元,则所有组件公司难以实现正向盈利。不过,四季度交付的订单较少,大部分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交付,高价期货单占一定比例。我们预期,组件的盈利底部将出现在2024年第一或第二季度,而辅材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龙头公司盈利有所下滑,但未达到预期最低点,估计与组件同期触底。对于二线企业来说,亏损已相当普遍。

 

目前,整个产业链的价格竞争激烈,这与锂电产业链有显著差异。光伏价格的快速下调中,我们看到盈利峰值出现在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而盈利谷底可能位于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转变周期仅需两到三个季度。这样快速的价格下调也导致了产能清理和融资收紧。

 

从政策角度出发,虽然许多地方政府支持光伏发展,但现在支持力度减弱,优惠电价正在取消,新光伏投资的可行性报告甚至被终止。这意味着后续新进入者的融资和扩产活动可能会减少。同时,一些跨界企业因看好行业盈利和成长潜力而涉足光伏,但现在由于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他们可能面临亏损,因此,新进入者数量应该在减少,且一些已经投产的新企业也在逐步退出市场。

 

综上所述,行业供给侧已开始出现优化。我们将光伏产业链分为主链、大辅材和小辅材,进行分析。考虑到行业逻辑的转变,除了对每个环节的产能格局和价格进行判断,我们还比较了各玩家的成本曲线。这是行业产能分析中的一个细致而新的角度,因此成本差异是我们当前关注的重点。

 

7. 光伏产能扩张 硅料价格底探

从最上游的硅料来看,产能阶段预计到2023年将带来145万吨的有效产能,对应的组件供给约为535吉瓦。而到了2024年,我们测算的有效产出大约会达到250万吨,对应的组件供给将超过1000吉瓦,因此硅料的过剩程度将超过100%。这将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以及毛利率的持续下滑。硅料企业最有利的时期实际上在2022年下半年,但到了2023年下半年,一些尾部企业已经入不敷出,因此硅料的周期性非常明显,我们需重点关注成本和产品类型。

 

整个光伏产业正处于n型逐渐取代p型的技术迭代周期,硅料产业的变化在于使用n型材料。虽然提高了产出比例,但这实际上仍将对成本产生一定的上升影响。不同企业能够产出n型材料的比例存在差异。n型材料相比p型材料,仍会保持5000至10000元的溢价,这也是我们用于行业定价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

 

在行业格局方面,由于硅片和电池环节在近两年的扩张非常迅速,导致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在硅料领域,通威和协鑫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合生硅业及特变大全等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扩张。我们关注这些公司的成本曲线,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分析各家公司的不同产能,他们的成本线在何处是我们的关键。我们以现金成本来分析,因为硅料企业的现金成本与全成本差异较大。我们认为,只有达到现金成本水平,过剩产能才能得到清理。目前梯队之间的成本差异在5000至10000元。第一梯队由协鑫和通威主导,其现金成本分别在3万元至35000元和35000元至37000元之间,即使硅料价格下降至5万元,他们也不会亏损。第二梯队包括大全、东方希望和帝豪等,他们的现金成本在4万元至45000元之间。第三梯队则包括新特、润阳、宏源等,现金成本在45000元至5万元。

 

我们对硅料价格的判断是,需要下降至市场上现金成本最高的那一批硅料厂。基于我们对2024年组件出货的预测,我们认为需求端应该有600吉瓦左右,硅料需求约170万吨。因此,超出170万吨的产能,需要从成本低到高排序,170万吨之后的成本线,就是硅料价格下降的底线。当前判断硅料价格应在5万元左右,而且考虑到企业的优惠定价措施正在取消,所有人的成本将提升1000至2000元,所以我们预计硅料价格底部大概在5万到6万之间。

 

在硅片环节,总体产能亦极度过剩。我们预计到2024年底,硅片产能将达到880吉瓦,如果这是有效产能,过剩比例已经达到50%。再加上新的扩产计划,过剩比例可能在60%到70%之间。在高纯石英砂的需求上,尽管其供应紧张,但因为硅片制造企业有存储能力,石英砂并未成为主要供应瓶颈。在当前硅片降价竞争中,高纯石英砂的保障能力依然至关重要。

 

盈利分化主要靠n型硅片产出比例、保障石英砂供应和硅片加工率。当前,很多厂商的加工率只有50%左右,这对成本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硅片行业成本差异较小,不同公司之间每瓦成本大约只有2到3分钱差距。加上自供因素,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盈利下降过程中,所有企业的盈利都会受到较大压力。

 

8. 光伏行业冲刺平价时代

在电池片环节的观察中,与其他环节相比,电池片技术的迭代和分化较为显著。目前正处于N型与P型电池的关键转换时期。尽管N型电池技术路线多样化,其中最主流的仍然是TOPCon技术,伴随着少部分采取异质结或者背靠背(BC)技术。技术选择是决定后续盈利的关键因素。我们对此专门列了第三章,会进行详细分析。目前主流的是抗PID电池片,N型和P型电池片之间依然会保持一定的价格溢价。

 

根据我们对11月底的数据分析,N型 TOPCon电池片相较于P型电池片仍有约8分钱/瓦的溢价。然而,预测到2023年底TOPCon产能将达到480吉瓦,而到2024年底将接近800吉瓦,远超过600吉瓦的需求预期。因此,若行业改造和扩产按计划进行,电池片环节至2024年底将面临过剩。我们认为TOPCon技术的价格溢价将与其效率成正比,不会有额外的超额收益,因此溢价预计将逐渐降至3至4分钱/瓦的水平,这是对于电池片环节的定性判断。

 

在组件环节,由于前游硅料、硅片、电池片的扩产,市场集中度预期下降,这需要通过技术迭代或价格竞争来驱动高成本产能的淘汰并提升集中度。然而,若仅从发货量来看,组件的市场集中度仍很高,并可能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预计龙头公司2024年的市场集中度可以达到80-90%,相较于2023年会有所提高。因此,在盈利下降的趋势下,龙头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我们对龙头企业的抗压能力更为看好。

 

对于组件价格竞争中的关键要素,有两点需要关注:其一是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地位,美国市场作为一个高溢价市场,对公司的盈利提供了保证。例如,某些企业在2024年的美国市场发货量大约为几个吉瓦,预计这些公司在2024年美国市场的盈利仍能保持在0.4元/瓦的水平,为其盈利构筑了强大支撑。其二是公司的资金状况,目前部分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和融资能力下滑的问题,现金储备和资产负债率将决定公司生死。从目前的现金和财务健康度来看,隆基财务状况较好,通威则因硅料市场的优势排名第二。

 

接下来,我们讨论储能和逆变器市场,这是光伏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市场与逆变器紧密相关。2023年下半年,欧洲和南非市场的储能销售主要以去库存为主,但到了12月和1月,订单有所改善。预计到2024年一季度末,储能市场将恢复正常增速,年增长率可达30-40%。中国国内市场的储能需求随着成本下降,预计可以保持大约30%的年增长,尽管工商业市场的增长可能低于预期,但我们预期长期内仍会逐步解决。在美国市场,短期内可能会有并网延迟问题,但预期降息政策将促进储能装机的增长,在2024年可达50%以上。因此,我们预测全球储能需求在2024年将达到约100个吉瓦时,同比增长超过40%,为逆变器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对于光伏逆变器,行业已逐渐稳定,以阳光和华为为主导的竞争格局不断强化。储能被视为行业增长亮点,其中微型逆变器(微逆)以户用和小型工商业为主,逐渐提升了其市场渗透率。尽管欧洲市场的增长略低于预期,我们依然看好其安全性认知的提升以及在美国市场的潜在增长。预计2024年微逆市场将保持30-50%的增速,展现出相对乐观和稳定的增长前景。

 

9. 光伏材料价格趋于底部

在逆变器、玻璃和胶膜的领域,我们注意到这些辅材与组件之间仍然有较深的绑定关系。尤其是玻璃和胶膜,在组件市场价格承压的状况下,也面临着价格压力。据最新资料,玻璃在今年1月的价格有所下跌,约降低了0.5元,但他们的天然气成本同时在上升,这意味着玻璃厂商的利润正处于缩减阶段。从产能结构来看,现有的玻璃产能明显过剩,过剩程度估计在30%至50%之间。考虑到玻璃行业资本密集、能耗高,未来可能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因而扩产会受到抑制。短期内,部分小厂商因担心产能释放出现问题,已在2023年集中投放了一批产能,导致过剩状况进一步加剧。

 

观察到玻璃价格持续下滑的趋势,对于二线厂商来说,他们的盈亏平衡点已经逼近,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这些企业可能会陷入亏损。由于这些厂商的投入资金相对有限,再加上政策可能对高耗能行业如玻璃行业进行限制,接下来供给侧可能出现重大调整。工信部已经在收集玻璃扩产信息,一旦出台正式的产能限制措施,我们或许在2025年才能见到供给侧的显著扭转。尽管目前即使只有龙头公司存在,总体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预计玻璃行业的价格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下行趋势。

 

关于胶膜,由于价格下降空间相对较小,二线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全面亏损。胶膜企业的成本曲线陡峭,与主要由福莱特和信义领衔的玻璃行业成本大致在2至3元的水平相比,胶膜行业的成本差异在0.5元到1元之间,大约是10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我们的追踪显示,福斯特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能够实现大约0.7元的利润。基于此,我们预测福斯特等胶膜龙头公司的盈利底线也在此水平左右。未来,对胶膜上游原料的供给情况将需要持续关注,尤其是国内Poe粒子厂商如万华化学的生产进度。另外,在Topcon或异质结技术大规模投产过程中,对Poe粒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需要注意供给端是否满足需求的增长。

 

短期内,无论是EVA还是Poe粒子的价格,均已接近底部。春节后,如果需求有所改善,可能会对组件、电池片及胶膜粒子价格带来上涨。在小辅材市场,我们观察到的是较大的分化。其中,银浆行业的景气度较高,因为技术替代赋予了其一定优势。对比P型和n型泥浆的差异,n型泥浆生产商的盈利结构正逐步改善。加之银浆的出货量增长预计将高于光伏行业总体增速,所以我们预测从2023年到2025年,银浆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会略高于光伏行业大约24%左右,这是一个重要优点。此外,在技术上,从n型到p型的产品迭代以及其他内部变革也将依赖于银浆行业的进步。

 

10. 技术革新与市占提升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激光烧结技术已经开始在行业中大规模应用。短期内,这项技术能够将组件效率提升约0.2个百分点。根据帝科和聚欢科技等公司的反馈,未来激光烧结技术有望实现0.4至0.5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因此,我们相信激光烧结技术在引江等地将会有大幅进步,为银浆技术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空间。在此领域中,帝科的表现尤为突出,近几个月我们也注意到它的市场份额有所增长。

 

第二项辅助材料是焊带。随着TopCon或异质结这类n型电池片的普及,有必要将传统焊带升级至smBB或0BB。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毛利率差异不容忽视。在传统焊带市场,毛利率可能已经降至10%以下,而smBB或异形焊带等低温焊带的毛利率则保持在15%以上。在竞争方面,目前焊带市场相对分散,上市公司如宇邦和同享科技凭借充裕的资金和强大的研发实力,有望通过扩产和新产品推广提升市场份额,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我们期待这些公司的增长超越整个光伏行业。

 

就接线盒行业而言,竞争格局同样分散。通灵和快客两家上市公司应当利用其资本与产品优势,加快产能扩张,以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对于汉代和接线盒领域的期待是相通的,那就是通过市份额的增加实现更高的增长,并通过引入如smBB、低温焊带、异形焊带等高毛利产品,以及核心接线盒、浇筑接线盒和智能接线盒等新产品来改善盈利结构。这表明辅助材料的成长逻辑有更大的潜力。

 

金刚线主要用于硅片切割,这一耗材在2020年至2021年之间行业增长迅速,此前由于硅片薄片化和金刚线精细化的推动,市场容量显著扩大。但现如今硅片的薄片化已逐渐进入稳定期,与此同时,硅材价格走低,市场对极端薄片化的追求有所减弱,更注重硅片的实际应用,担忧质量问题。因此,金刚线市场的扩张并未像2020和2021年那样显著。目前,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且随着2023年第一季度价格的持续下跌,金刚线的价格已面临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二线企业的毛利率升高成为关键影响因素,价格战在所难免。根据对比,戴乐公司的毛利率在经历底部之后上升至40%以上,而龙头企业美畅的毛利率稳定在55%至60%。然而,随着市场增长放缓和已有市场的博弈,毛利率的差异减少可能导致价格战,进一步影响毛利率。目前,美畅已开始带头降价,预计其毛利率将继续下降,这为金刚线行业带来了风险。

 

最后要关注的小辅材是跟踪支架。长期以来,我们看好跟踪支架市场,因其不仅有结构性改善,还具有出口替代的潜力,这在多个行业中并不常见。跟踪支架作为一个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其成长空间巨大。不过,由于历年来钢材价格的波动和渗透率停滞,跟踪支架公司的毛利率曾经出现下滑。目前,随着钢价走稳和组件价格降低,跟踪支架渗透率有所提升,龙头公司的毛利率趋势向好,展现了行业的积极前景。

 

11. 光伏产业链焦点与策略

因此,对于跟踪支架而言,我们对其2024年盈利前景持积极态度。这就是我对整个产业链的介绍,包括主要材料、大型辅助材料及小型辅助材料等环节。总体而言,我们建议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是成本差异显著的环节;第二是技术变化频繁的环节;第三是新增市场增量的领域。对应于成本差异显著的环节,我们重点关注硅料,尤其是协鑫和通威。在大型辅助材料方面,主要集中在玻璃和胶膜,推荐关注其龙头企业福斯特和福莱特。

 

在产业链的技术变化这一维度,我们应关注电池片、汉代和英江这些环节的技术进步。因此,重点关注君达、爱旭、宇邦,以及地科和聚合等龙头公司。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值得关注新增市场增量的领域,如逆变器和跟踪支架。逆变器方面,业绩增长和市场扩大主要是由储能驱动的,应重点关注海外互储和大储公司,而逆变器和跟踪支架都有出口替代的潜力且不会受到组件价格和盈利的压力,因此他们的盈利情况预计会相对较好。

 

在考虑光伏策略时,新技术仍是重要的因素。目前,我们正处在N型电池的关键时期,从2023年开始,TOPCon技术逐渐成为主流。预计到2024年,TOPCon的市场占比将达到60%至70%。BC和异质结技术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提升。在N型技术之后,钙钛矿体系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发展焦点。展望至2030年,到2027年至2028年,市场主要是以N型电池片为主,但钙钛矿渗透率预计将在2028年之后有所提升。

 

首先,预计TOPCon技术在2023年将大幅扩产。目前数据显示,到2023年三季度,TOPCon设备投产的产能已经超过440GW,有效产能有望在四季度达到480GW,名义产能甚至超过600GW。显然,TOPCon的产能扩张进展迅速。当前主流的TOPCon生产商,包括金科、晶澳、君达、天河等,其产能布局集中在一体化组件和电池片环节,并且优先采用TOPCon技术。因此,预计这600GW产能的实际投产率将会很高。

 

不过,也有大约100GW左右的产能来自新进入者或转型的企业,由于价格战等因素,这些产能的完成可能会延期甚至退出市场。捷佳反馈,大约有20%至30%的订单可能会延期。随着行业价格战的加剧,这些新扩张的新进入者的产能可能会面临落地问题。但即便不考虑这部分产能,预计TOPCon的产能在2023年也将超过600GW,整年看来供应不会紧缺。

 

价格方面,在TOPCon产业整合前,市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供应紧张,这可能导致价格小幅上涨,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这一动态。目前,我们也在评估TOPCon的盈利和售价差异,主要看效率。尽管企业都在推进TOPCon技术,但量产效率差异仍在0.5%左右。效率的微小差距可以带来售价的差异。

 

最后,从成本角度分析,规模优势较明显的企业如晶澳和君达,其成本可比二线企业低2至4分。综合这些因素,1至4分的价格差别和2至4分的非硅成本差距可预见。

 

12. 光伏行业技术革新与成本控制

因此,对于像金科和君达这样的公司来说,相比于二线企业和后期进入者,其综合盈利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至少在2到3分钱的水平上有所体现。这是我们追踪盈利分化所得到的数据。接下来仍需重点关注头部公司(Topcom)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的表现。我们分析了三个关键点,发现即使不考虑后续的技术变革,这些因素已经决定了异质结和背接触电池的市场份额扩张可能达到的程度,以及2027年到2028年是否仍将保持主流地位,这要取决于它们自身的进步及其竞争对手在相关技术上的进展。

 

目前,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技术升级的方向非常清晰。首先,可以采用无主栅(0BB)技术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所谓0BB技术,即去除电池片的主栅线,改用更细的辅栅作为替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栅线导致的表面遮挡,从而有助于提升效率。同时,细栅还减少了对银浆的需求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因此,在异质结电池制造上,0BB技术也已得到一定的应用。目前,许多顶尖企业也在逐渐采用这项技术,预计不久后将会看到更多降本提效的成果。

 

其次是激光烧结技术,这项技术通过与银浆配合使用,依靠低辐射的银浆和低温烧结技术来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目前,已经见到该技术能够提升效率约0.2%,并预计未来能通过进一步降低电阻损失来实现高达0.4到0.5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空间。从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我们已经看到激光烧结技术已在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还有一项将极大提升效率的步骤是双面增效处理。目前,我们看到的双面处理主要集中在背面,但其实正面也可以使用钝化处理,尽管这会带来更高的技术难度。因此,未来是否能够实现双面钝化、或者以较低成本实现双面钝化,将是影响到达27%转换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其技术发展路线图中的重要一步。紧接着,我们还要关注两种新兴的技术,即在晶硅体系中的背接触(BG)和异质结。

 

从产能角度考量,隆基的现有产能主要集中在背接触(HB)领域,其在西咸和泰州已有33个项目计划,今后将继续沿用背接触(PERG)技术路线发展n型硅电池。在HPC领域,P型电池仍为主流,未来的扩张预计以n型为主。因此,投产节奏可能稍微减缓,大致在2024年下半年或第四季度开始加速,预计到2025年BG类电池产能将达到70吉瓦(GW)。而爱旭采用的是ABC技术路线,在2023年底将能够实现13吉瓦产能,加上2024年底义乌和济南的产能落地,预计其总产能能够达到25吉瓦。

 

目前选择BG技术路线,主要是基于其较高的理论效率,并且制造难度较大,因此可以形成较厚的技术壁垒。实际上,由于高效率能够带来较高的价格溢价,爱旭公司的ABC组件功率可以比同类产品高出35瓦,单片功率达到610瓦。因此,其效率优势较为明显,而其溢价也从2元逐渐降到1.4到1.5元,仍高于其他同类产品2到3分钱。

 

隆基在高纯度晶硅(HPS)领域原先的溢价约为一美分,但近期有所减少,这主要是由于隆基调整了销售策略,愿意以高出其他公司3到5分钱的价位大量销售HPS产品,因此尽管溢价缩窄,但销量应不会受太大影响。功率水平大约高出一般产品5瓦。这是我们观察到的它们在效率和溢价上的情况。目前,关于BG技术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无法精确判断其成本高于或低于传统技术的程度。

 

关于BG在地面市场上的应用,需考虑其背面电池的双面率问题。尽管目前公司宣称可以达到60到70%,但实际的双面率到底有多少,以及在非审美因素影响的地面光伏市场中,BG相比传统产品能否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这将是我们在2024年需要重点观察的点。

 

对于BGPERC融资以及爱旭在地面市场推广的ABC技术,2024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需持续跟踪其产能扩张和落地情况。在2023年,产能已达到50多吉瓦,而实际产出大约在8吉瓦左右,部分产能已开始大规模投放。包括华盛的20吉瓦产能、金刚的6吉瓦产能,以及东方日升、林生、中建材等公司也在不断扩张产能,主要采用Hetero-Contact(HC)技术。

 

HC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生产流程比传统技术更简短。但自从2019年发展以来,尽管成本一直偏高,降本路线非常明确。包括设备投资,采用0BB技术固化、电镀铜以及薄片化等方面的进步,我们看到了其成本有所下降。然而由于传统电池成本降低速度非常快,因此未来我们还需对比他们的降本速度与传统技术效能提升的速度,这将是一个关键观点。

 

13. 光伏行业策略与见底预期

最后是该概况。钙钛矿已经跳出了晶硅体系,我们对钙钛矿并不需要特别乐观。因为钙钛矿的实际产出不是在2023或2024年,要等到2027或2028年之后才会有一些大规模的放量。现在在2024年要关注的主要是它们17瓦特产线的建立,因为钙钛矿产品的优势在于工艺流程非常紧密,它不需要分成几个环节生产,而是直接从原材料到组件一体化生产,流程较少,且成本自然会更低。

 

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还无法完全验证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钙钛矿材料结构相对不够稳定,真实应用中的损耗和效率衰减需持续验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现在已有一些产能逐渐投产,一些光伏项目正在应用钙钛矿进行寿命验证。例如12月底,协鑫集团用于青海的华能兆瓦级项目已经投运,包括2月份开始的国电投项目。在五大四小体系中,他们的钙钛矿产线开始实装并网,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钙钛矿的寿命。

 

对于2024年,主要期待的是G瓦特级产线的建设,尤其是谐星和仙娜,他们可能更为领先,预计在2024年年中开始,第一期250兆瓦或500兆瓦的产线会逐渐建立。这将是钙钛矿体系上的跳跃,后续随着G瓦特级产线达到调试和满产,将开启5或10兆瓦规模的投放,这可能要等到2026年左右。

 

短期内,应观察他们G瓦特产线的招标和落地情况,以及钙钛矿转化效率的提升。当前的转化效率提升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像协鑫在2023年底就提到,转化效率可以突破18%。同样,他们提到单晶组件效率在大尺寸上可以达到18%以上,并通过了官方测试。因此,后续单晶转化效率的提升,也是钙钛矿发展的一个重要考核点。

 

最后总的来看,我们再来做一下光伏的复盘。实际上从整个光伏行业来看,从2020年到现在,最关键的变化在于政策的新支持。这不再是简单的财政补贴,而是基于更高维度的碳中和和碳减排政策。这让我们对光伏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预期有了量级上的提升。同时由于成本的快速下降,从2019年底开始,光伏进入了全球的平价时代,增长动力不再依赖补贴,而是市场驱动。

 

然而,到了2023年和2024年,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担忧盈利和价格持续下滑。同时,由于对EPS的担忧,估值也受到了冲击,导致整个光伏板块的估值和股价自2023年初开始持续下跌。

 

但现在,从PB(市净率)角度看,硅材料和硅片公司的PB已小于3倍,电池公司的PB已小于4倍,估值显著进入超跌底部区间。站在这个位置,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估值底部,更是基本面的底部。一旦基本面明朗,估值至少会有所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能更新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增长机会。

 

因此,我们对光伏行业的看法是偏乐观的,主要是基于光伏行业基本面的见底、估值的修复、产能清退和盈利提升的预期。我们的投资建议是,优先考虑与光储相结合的逆变器板块,推荐的主要标的包括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德业股份、固德威、合脉等。

 

其次,我们更加推荐新技术方向,如金科伟业、爱旭等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以及组件和辅材的领先企业,包括阿特斯、天合光能、隆基股份、福斯特、福莱特等。在辅材方面,我们特别推荐关注技术创新公司,如第一光伏和宇邦新材。

 

我们还建议继续关注光伏行业基本面的见底和估值的修复。预计短期内,随着春节后的需求改善,整体光伏的估值和盈利将有所恢复,短期机会将较为明显。

 

后续我们认为产业链的底部已经比较明确,维持一段时间的产能清退是必要的。关注产能清退完成后,行业将恢复正常增长。光伏行业仍是值得投资的成长股。我们保持对光伏行业乐观的态度。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TCL中环
S
新筑股份
S
露笑科技
工分
4.2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