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低空经济低位最强预期差!纳睿雷达最新调研报告,拥有2张气象雷达牌照(全国仅3张)
钧哥_天下无双
自学成才的游资
2024-03-25 09:45:36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立最新研报狂推低空经济低位核心标的纳睿雷达


雷达最新调研报告


气象与水利监测革命:纳睿雷达的全极化相控阵技术突破
                                  
Q:请问一下公司的近况,以及近年的规划?
A:公司主营业务是相控阵雷达,国内从70年代开始研发,到现在有半个世纪,因此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但是国内8-9成的相控阵雷达都是采取单极化、波导裂缝体制的相控阵雷达,此类雷达最早从中电科系统研制成功,之后中电子、中航、中船等主要央企,包括几大军工集团也有相控阵雷达的生产能力。此类雷达主要用于军事领域,例如预警、防空、火控等,包括岸基、舰载、机载和星载等各种应用范围。

公司和国内传统雷达厂商的差异主要在于公司采用新的技术体制,是全极化多功能微载贴片的技术路线。该路线国内以及美欧日等国2000年后陆续开始研究,目前全球实现该类产品批量生产的企业很少,但陆续出现少部分有样机的企业。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做该类全极化相控阵雷达产业化相对最成功,美国预计2026年以后批量化部署,国内几家大所相控阵产品也没有批量销售,仅有工程样机,离产业化距离较远。公司2015年生产样机,2017年开始量产,并在2019年实现商业化,商业化时间比美国早8-9年。

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全极化,实现需要对电磁波发射原理有基本要求,例如共面同孔径、收发器件等都有严格要求。公司特点为在原有相控阵基础上研发出双偏振和全极化,最早在全国气象总局试验,研制成功后向国家水利部推广。2020年公司与水利部开始合作,公司之前水利部和国内10多家相控阵企业(多数央企)有联合研制,但最终仅公司获得水利部认可并实现销售收入。目前公司获得水利部3月份部署于门头沟的3台雷达订单,具有标杆意义。2024年之前,公司营收全部依托于气象市场,23年尚未获得水利订单或销售。2024年为公司水利元年,产品批量向水利系统供应。目前全球没有其他国家在水利系统应用相控阵雷达进行精细化降水预估。

空管方面,公司于2021年开始铺设,目前中南空管局、华东空管局有批量布设在测试。

预计明后年将会实现批量。空管雷达有三大块主要功能:空管气象、航路监测、空中导航。因此,公司针对性地提出三合一的相控阵解决方案,目前应用效果很理想。目前国内基本上所有空管机场都使用机械雷达,因此机场同时启动了制定空管相控阵雷达的相关采购、验收、数据格式等国家标准。预计1-2年内将会确定上述标准,迎来空管相控阵更新换代潮流。

军工方面,与民事领域存在部分重叠。例如军用机场需求、军用气象方面需求等,主要因为很多飞行物的发射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整个防务系统也有很多气象雷达需求,仅有使用单位和资金来源不同。因此公司体目标气象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为空中气象、水利气象、空管气象、防务气象四个领域,工作原理均为对空气中粒子状态云团等体目标进行类似CD扫描的全面扫描云团结构。传统相控阵雷达仅能进行类似照相机的发现探测点目标。

Q:刚刚提到公司传统是做天空气象,类似气象预报、预测等,水利气象和空中气象有什么差别?
A:对,传统是做预报预测等。水利方面是测雨雷达,不是气象雷达,主要因为气象雷达是对整个对流层都要进行垂直扫描,监测气象生消演变状态,并输出37类气象产品,包括风、雨、雾、霾、冰、雪、雹、冰晶、冰晶混合物等。测雨雷达主要进行提前扫描,仅探测2-3公里降水层的降水预估,但对降水预测的精度远高于气象雷达,提交结果作为洪峰模型数字孪生的数据输入口,与地面测雨站做详实比对。例如需要提供与地面测雨站严格一致的三小时后降雨量。气象雷达的要求没有这么精确。   

Q:气象是在平流层?然后水利是在降雨层?分别是多少公里的高度?
A:是对流层,测雨雷达是在降水层。对流层大概20-30公里,雷达需要进行上下俯仰扫描;降水层是2-3公里,是气象雷达扫描高度的十分之一左右。

Q:这个高度和空管或者低空经济是基本吻合的?
A:这块也不一样,空管雷达是对整个对流层进行扫描,主要因为空管方面的主要威胁是下击暴流引起的风切变,由上层云团引发下层风切变,因此空管雷达需要进行整个对流层高度的扫描,从而对下击暴流进行监测。下击暴流是引起风切变的核心因素及重要征兆。

Q:公司现在主要的营收都还是来自气象雷达?
A:对,基本上2023年及之前,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气象。   

Q:请问气象方面,公司过去2年每年大概的产能、销量/交付量,以及产品单价?
A:去年大概销售30台,生产40台;前年销售也是30台左右,生产30多台。2022年和2023年销售数量基本一致,但2023年很多产品布设到空管,进行测试研发,因此2023年很多产品为研发性质产品,没有转成收入。2022年此类研发性质产品数量少于2023年。整体来看,2022年和2023年销售收入大概一致。

Q:公司产品研发的性质是卖给谁?是政府还是空管系统?
A:主要是空管系统。因为空管系统目前没有相控阵雷达的国家标准,所以需要一些原型机进行联合观测试验。针对观测比较好的结果,需要把产品进行定型,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司和各大空管局都有合作,中南空管局大概2-3台,华东空管局4-5台。此类产品都是前期为了参与标准制定进行数据收发试验。

Q:那此类产品做完研发后如何处理,公司是否会回收?
A: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1)转成租赁,提供服务;2)直接转成销售。

Q:空管的试验,未来是用于传统的民航中大型飞机,还是未来低空经济方面?
A:截止目前公司给空管局的方案都是正常的大型通用机场。   

Q:公司整个气象雷达的产能现在大概有多少?看到广东今年的招采量也比较大,2024年公司销售目标大概是什么?
A:销售目标主要看市场,公司目前不好确定,但会提前进行产能储备,决定产能设计。目前公司除了已有厂房外,提前租赁了新工厂,积极做好产能应对。公司今年的新产能大概在100-200台的区间内,如果有大的项目,中间可以添置设备,产能具有弹性。目前以100-200台一年进行准备。

Q:公司2022-2023年的平均产能大概是多少?是产量还是产能?
A:这两年都是30-40台左右的产能。是产能而非产量。

Q:所以公司2022-2023年基本是满产的状态?
A:对,过去几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在90%以上。

Q:公司增产难度不大?
A:目前的增产计划去年10月份开始启动。所以有一定的前期投入,也是去年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去年成本增高是提前投入,为今年的产能做准备。

Q:公司是否已经预计到今年销量会有大的增长?
A:因为很多政府项目立项的周期都是长周期。从立项到招投标,快的1年左右,慢的1-2年,所以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进行了预估。虽然有误差,但总体大的趋势是市场增量,因为客户需求有时间过程。公司在立项时扩产,这样招标时可以同步获得产能提升。

Q:从去年到今年,公司主要地方的招标采购量的变化情况?为什么进行了较大的扩产动作?
A:公司预估未来两年,气象、水利大概都有100-200台的需求,总量300-400台。假设公司市占率为50%,预计未来也有100-200台的销量,因此将今年产能扩建。此外,公司也有新产品研发,并对相应的产能做出提前预估应对。公司预估相对比较保守,是根据市场的预期进行提前规划。

Q:公司突然预估今明两年行业有100-200台的需求,原来的需求量大概有多少?
A:原来气象总共大概是30-40台一年,行业大概是相同的数据。水利方面公司原来的销量为0,但去年11月份发放了特别国债,其中有防灾减灾的专门项目,因此很多客户进行项目纳入国债的申请,用以解决财政资金问题。去年立项之后,招采一般在6-12月之后,因此采购就落到今年三四季度。公司需要在三四季度之前拥有充分产能应对,否则无法投标。客户一般要求快速交付,如果中标后3-4个月内无法交付即为违约。   

Q:因此去年主要的变化是地方政府资金解决,这个和北京的大水灾害是否有关系?
A:也有一定关系。去年北京门头沟,前年郑州降水,都是千年一遇的降水。雨水向北方转移已经形成常态,但国家除了沿海重视防灾减灾之外,内陆,特别是北方地区,一直比较薄弱,总体是弥补历史欠账。

Q:另外请问公司气象水利产品的销售单价?
A:气象产品的单价是600-800万,根据客户配置变动;水利产品按照目前的中标结果是700万左右。

Q:请问气象水利方面的竞争格局、目前份额和市场玩家?
A:气象方面,目前仅颁发了3张气象装备许可证,其中公司拥有2张,另外一家有1张,气象雷达产品需要该证并入国家气象骨干网。

Q:这3张是同质的许可证吗?
A:该证是针对产品型号。目前总共有三种型号的双偏振相控阵雷达产品可以并入国家气象骨干网。水利方面,目前水利部认可的企业另外有2-3家,但另外的企业没有批量化部署,产品交付度没有公司高,因此公司在水利行业也是优势市场地位。

Q:气象方面,另外一家是民企还是国企?规模是不是小很多?
A:是民企,是浙江省的。规模方面,公开资料看该公司没有盈利。

Q:过去两年这家企业销售了多少台产品?
A:气象相控阵雷达全国累计部署了200台,公司布设了130台左右,对方大概布设了50-60台。差不多是公司三分之二左右的体量。

Q:水利方面,另外2-3家是不是也是民企?
A:除了公司之外其他都是国企。

Q:低空经济方面,最近在珠海比较火,公司也是行业联盟的副理事长,请问公司对该块看法和产品布局?
A:目前低空经济还属于探索发展阶段,公司加入主要是跟进国家政策变化方向,因为目前低空经济方面还没有相关技术标准,整体属于摸索阶段。公司所了解用于低空经济的低空保障,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案,大疆采用ADS-B+视觉+AI作为低空经济保障方案,华为采用毫米波雷达+视觉+AI的方案,并帮深圳做了相关方案。

公司目前的方案是端到端的立体交通雷达产品,计划采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完成气象探测、地面目标、空中目标三位一体的低空交通雷达解决方案,装到飞行器到端的解决方案。公司方案特点是不会涉及到地面保障建设。其他方案,例如纯视觉,都需要地面做空情保障。

目前国内所有飞行汽车试飞都在晴天,但如果商业化需要做到全天候驾驶。但事实上飞行器和无人机不一样,飞行器必须保障不能掉落,而飞行器掉落最大的危害是由下击暴流引起的风切变。因此该应用场景对微气象要求高,需要对所有航线进行高密度的微气象保障产品布设,大兴土木,目前大疆、华为等类似方案设计方无法提供该项服务。公司产品可以直接提供到端解决方案。

其他方案同时涉及到端和基站的数据传输受到带宽影响,如果带宽拥挤或中断,对飞行器有重大安全隐患。器件集成到端和中控屏的解决方案则不涉及到数据传输问题,没有类似隐患。总之公司方案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端基数据传输。目前国家没有相关行业标准,因此市场上有多家企业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参考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路径,端侧通过雷达和端载系统自主决策驾驶的可行性良好。

Q:公司设计的低空经济产品,成本方面大概怎么对比?
A:公司方案的成本三十万,其他的方案几万块。但其他的方案在地面也需要很多投资,而公司方案不需要大规模地面布设。

Q:端到端怎么理解?
A:公司的产品端直接装在飞行器的端上,不存在信息传输问题。其他方案虽然飞行端的成本很低,但在基站端的投入巨大,因为需要中转站和中继站等基站作为保障。       

Q:比如说飞行器上装雷达,在飞行器上就可以观测处理;其他的方案是先传地面,再由地面基站根据视觉信号向飞行器传输结果?还有的说法是地面建雷达组网,然后飞行器上不装,这样是否可以用一个基站覆盖同一空域的较多飞行器?
A:对,可以这么理解。这种方案对地面建站数量的要求很大,低空经济主要是3公里以下的空域,会受到高山大楼影响,因此补盲需求很大,推高地面站的要求和数量,很不经济,而且容易对公众生活造成额外影响。

Q:所以这种应该不是大概率的方案?
A:目前来看,其他方案飞行端的成本低,但保障端的成本高。一个重要问题是保障端是由谁建立,如果保障端需要飞行端厂商供应,总成本更高。不过目前,包括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在立项研发阶段,方案的探讨提出了公司的相关思路和计划。此外公司也和试点城市做了前期沟通和接洽。

Q:目前有送样的飞行器的机型吗?
A:截止到目前,暂时没有。

Q:有没有飞行器主机厂谈意向?是什么样的整机厂商?
A:谈定了意向,其样品样机还在设计阶段。是国家排前几位的大型主机厂,广东省第一。

Q:公司认为端到端的方案落地的概率大不大?是否有ADS-B和视觉方案为主,地面保障由国家补贴建立的情况?
A:只方便说公司通过加入协会收集一手信息,且对行业发展积极响应。低空经济产业化道路稳步前行,以往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路径选择值得借鉴。

Q:峰飞航空科技的盛世龙是否就不存在雷达,是纯视觉方案?
A:公司认为如果没有端到端或者地面保障,飞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只能在特定气象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晴天只占20%,其他气象条件较差的时候该类飞行器就存在重大风险。

Q:所以现在的飞行器拿来做适航验证的机型可能也不是最终的机型?
A:对。现在是只有晴空才能飞,有气象条件的情况下不具备通航条件,即使具备风险也很大。例如科比坠机事件,直升机的抗风切变能力更强,也出现了恶劣情况。一般不会有消费者愿意承受生命危险乘坐这样的飞行器,高价值货物也承受不起如此损失。

Q:公司产品将是部署1颗雷达嘛?
A:公司方案是每台飞行器上都需要布设立体综合交通雷达。

Q:该类雷达有成品或有样品吗?
A:目前还处于前期的立项、配件论证和设计阶段,还没有到样品生产阶段。

Q:该类雷达的技术路线和公司传统的地面气象雷达有很大的差别吗?可以沿用原有技术嘛?
A:就是用了很多公司现在已有的技术。公司认为只有全极化多功能雷达才能达到预定效果。其他的单偏振雷达或波导裂缝是很难实现的。

Q:请问这类雷达的覆盖范围和精确度基本情况?
A:目前合作的甲方主机厂的研发目标是在全天候3公里以内,需要对所有气象、空中和地面目标实现完整探测。美国雷神公司有这款雷达的原机,装在飞行器上,但售价是30万美金一台。公司的降本目标是30万人民币左右,性能指标接近,未来成本可能会更低。        

Q:将来低空经济这一块的采购主体是谁?
A:这一块暂不确定,可能包括主机厂、空管等多方。

Q:公司方案是将产品装到每一台飞行器上,但是否会是整机厂商或运营主体来采购?
A:目前探讨结构有几种方案:1)统一由城市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费用或民航基金,从飞行器票价或运价中收取低空保障基金,并由该基金同一采购保障设施。2)直接由飞行器厂商采购,“谁使用,谁投入,谁收费”。

Q:地面铺设雷达的需求应该怎么量化?比如一个基站多少台雷达?
A:跟航路数量有关。航线越多雷达数量越多。如果需要全天候保障全域全覆盖,需求量级很大。估计可能仅有部分核心城市会采取全死角覆盖方案。预计一般小城市可能3-4台,大城市7-8台。但这个计划存在高山高楼遮挡盲区,除非不涉及全域覆盖,仅需要观测3公里以上目标。如果需要监测3公里以下,补盲需求将会很高。同时山城需求更大,平原地区较少。

Q:所以现在公司打算做两手准备,地面有现有的空管雷达,机载需要研发立体感知雷达?
A:对。目前地面产品公司已经产业化了。端载产品,公司对标雷神产品,正在研发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Q:军用应该都有这个产品,中电科是否也有?
A:军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成本太高了。

Q:所以公司主要是将军用技术转民用?   
A:对,做民用产业化。

Q:所以公司目前是主机厂和交通检测,两边都有要求?
A:主机厂是提出端的技术参数要求,管理部门要求公司提出低成本解决方案。

Q:无论那种技术路线,公司在两端都有参与?
A:是的。     

Q:今年的规划目标还是按照之前的预期推进?记得去年年底有业绩波动?
A:对。去年年底主要是有一批项目,正常来说是在11月份招投标,但去年年底发行国债,有防灾减灾专项,因此很多客户将项目变更资金用途,将资金来源变更成国债专用,所以项目要重新走流程审核,造成原来计划的招投标项目耽误大概小半年时间。今年很多项目就是去年顺延的项目,由去年11月顺延到今年。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没有卖出计划。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纳睿雷达
S
万丰奥威
S
王子新材
工分
3.1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