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汉得信息调研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01-18 20:51:58

一、分享环节

公司概况

公司是SAP国内最大的代理商。14-15年公司兼并了达美,当时达美是SAP的第二大代理商,从此公司的代理地位确定。

发展历程

公司1996年成立,当时做的都是SAP、Oracle等厂商的代理和大企业的ERP实施工作。

早期2000年左右都是国际厂商的天下,比如IBM、德勤等,汉得后来就是逐渐吃它们的市场。一些大客户在ERP的实施中发现SAP和Oracle没办法完全满足它们的要求,所以会有一些定制开发的需求。

2015-2016年公司发现客户的绝大部分需求已经超过了ERP的需求,很多不属于ERP的标准的需求附在ERP软件上,做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有一些大客户开始需要对于这些外扩需求重新开发,且公司没有找到成熟的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其他产品,所以公司决定自己开发。2016年公司有两家子公司,是孵化的第一代产品。21年的Q4和22年的Q1的两个比较大的投资损益都和这两个子公司项目有关。两家公司运转两年后SAAS的订阅费很快超过千万,收入比较可观,客户也比较接受这两个产品。自此,汉得确定了可以研发的方向,并且借助孵化的钱打造了技术的底座。当时公司还发行了可转债来巩固技术基础。

2018年公司有信心后,做了全面的转型,把最大的三个产品线:财务、制造、营销拿出来在新的技术平台做重构,2019年推出首个版本,寻找客户。之前这些都是划归到ERP实施里,2021年发觉可能描述不太清晰,而且ERP的市场在放缓,外拓的需求市场在扩大,在2022年年报做了重分类,2021年也稍作拆分。

业务发展情况

目前,公司有四大业务线,两个新业务:产业数字化和财务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主要涉及制造和营销,这两块在行业内部是最刚需的。财务数字化介于产业数字化和ERP之间,大型集团对于财务数字化的需求会越来越高,需要一个新的系统。ERP的财务模块解决不好是因为ERP的财务模块更多的是一个结果记录的软件,虽然表结构设计比较详细,会作为一个基础往外延,但是缺少不同来源的应付发票的分类管理,不同税收交付管理等。企业将会对过程管理的需求提升,所以将会越来越详细。这两块业务目前占比将近50%,后续也会不断增长。

原来的ERP业务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较大,公司目前也是守住大客户的战略。公司6000个大客户,活跃的还有4000个,基本都是以前ERP的老客户,现在新产品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空间,公司没必要渗透到小的企业。这些大企业在ERP的投入刚需度相对来讲在疫情期间没那么高,但是有些预算调整的企业,需求还是较大,比如消费企业对于营销数字化的投入就较大。2022年公司的营销这块业务增速差不多30%,主要是快消品、食品饮料、服装等。

业务健康度

前几年是公司的转型期,产品刚刚孵化出来,技术中台一开始也不太成熟,要经过市场实践才能逐渐变得成熟。第一波项目在19、20年承接,21年收尾,21年的毛利几乎跌到谷底,22年进入恢复期,要稍微好一点,后面几年也是恢复期。公司希望24、25年能够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可能节奏略微破坏,整个趋势没变。23年如果逐渐放开,速度会恢复正常。

二、问答环节


Q:第四季度的情况如何?22年的扣非情况如何?23年的KPI如何?


22年只有大概的判断,还在结账。Q4受到11、12月份的疫情影响较大,有两个方向:一是整个Q4来看商机在变多,疫情放开有利好,信创有利好,但是由于12月的疫情,利好效应在放缓;二是项目的交付有推迟,很多企业也会把项目推到春节以后,对于公司有一定的影响,今年Q1预计也会有一定影响。整体判断,到Q2会比较乐观。

公司的KPI方面,以20%作为一个基本目标推进,但是内部下计划以30%作为团队目标,过程中动态调整。新业务还是以30%为目标,其中产业数字化保持40%左右的增长,财务保持20%;传统的ERP,ITO,整体在10%左右的增长,要看疫情放开程度,要看大客户的兼并收购、海外扩张的情况。公司目前成立一个印尼团队辐射东南亚业务,整体不会受国内情况影响。如果情况过于恶劣,要守住10%的增速。

Q:产业数字化方面,公司要守住4000多的老客户,那么4000多的客户内大体的行业布局和大概采购订单的意向度和需求点?


分布相对较多。按照大行业分,50%是制造业,车间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供应链的管理需求都比较重;其它几个行业分布比较均匀,两个行业比较特殊:电信和电力,这两个行业客户不多但是客户大,投入多且稳定,重点在财务、生产运营;另外两个行业:一是消费品(数字营销),客户数量可能没有制造多,但是体量都比较大,客单价也比较高(国际巨头:优衣库、阿迪达斯等,投入每年在几千万;白酒企业,投入在大几百万上千万),重点在销售系统;一是金融,金融主要做非银的保险、证券。公司在金融主要做后台业务为主;还有一个大的行业,公司比较强,但是行业近两年发展不好:大服务业,包含互联网等,近两年的公司订单也不多。

Q:制造业能继续拆吗?


相对比较聚焦的,一个是新能源(锂电为主,光伏为其次)。公司在这里的优势是早期做了宁德时代的业务,随着宁德的发展公司的影响力也在增强,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也是公司的项目。整个新能源占制造业务大概30%左右。一个是传统的离散制造业,如汽车、汽车零部件、重型机械,加起来大概30%左右。

Q:如何看23年这几个行业的景气度和公司业绩的关联性?


公司守住大客户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客户基础已经够了,目前产品的渗透空间也比较充分。二是大客户在IT建设上的消费力度最强,每年的IT预算也是跟着收入往上涨,意识也比较强。很多公司在疫情下追求提升管理效率来弥补销量不足。

Q:产业数字化,财务数字化已经渗透的客户数量,客单价如何?


客单价在不同企业可能不同。财务数字化如果只做费控,客单价在一两百万;做财务共享,就是接近千万的投入。制造的数字化,和车间关联度很高,建设一个厂大概几百万;大企业会不断推进工厂的数字化;不同工厂用的方案也有所不同。营销的数字化,销售和每年的客户的营销预算有关,每年从渠道费用省一些投入到数字化上,前一年投入2000万,后一年也基本投入2000万,不断维持。

Q:泛ERP的海外占比和国内的比重如何?


涉外ERP业务相加大概2:8左右,海外2。

Q:泛ERP收缩的原因是为什么?


根据公司的现有的情况看,公司和上市的几家友商碰面的不是很多,彼此瞄准的市场群体有些区别。以公司和赛意的区别来看,公司的客户是体量比较大的客户,赛意的客户是中等规模的客户;公司的产品线相对丰富,赛意目前可能只有一个制造线,财务线刚从外边挖来一部分人,刚发展,营销线听刚从赛意出来的人说可能已经砍掉了,供应链做的不多;赛意的客户1000多,公司6000多,体量不同,赛意可能通过发展客户来补足产品线的补足;根据某机构调研的结果看,赛意瞄准的是科创板那边的公司作为客户;赛意的营销费用最近上涨的很快,但是收入规模还是公司的三分之二左右,体现出了策略的不同。

公司的ERP的策略也不能说是收缩,是顺应客户群体的变化,觉得客户对于外边数字化的东西意愿更高。

Q:产业数字化产品,对比赛意的S-MOM,是否未来毛利率也能达到50%?如何看待公司的产品和其他厂商产品的对比优势?


毛利可能各家口径不同,对比净利润可能更直接。如果口径相同,50%的毛利率就能达到20%的净利率,所以可能有一点差异。公司按照自己的口径,理想状态下,自研产品比现在多10%-15%的毛利率,达到40%-45%,泛ERP稳定在35%左右。理想指的是产品达到比较成熟的空间。公司目前也在做交付方式的改革,从项目制改成集中交付制度,节省人工费用等,能够节省剩下的7%-8%的利润点。

服务和牌照一般是3:1的比例,数字化时代能达到4-5:1,所以牌照虽然毛利高,但是不能拉动比较高的毛利水平。

Q:产业数字化,公司的优势点在哪?


可能中国未来5年内不会有MES领域的比较大的厂商。大家走的路线会稍有不同,有的厂商走行业路线,有的厂商走区域路线,行业线可能有壁垒更稳定。赛意信息可能瞄准电子行业,公司就是瞄准新能源。传统的离散制造业,各家都会做一点。消费品方面,公司瞄准白酒、乳制品、服装等,更偏重刚需的食品类。

Q:营销这块的具体情况如何?


公司主要瞄准的是“营销中台”的概念。比如阿迪达斯的旗下Yeezy、三叶草、主品牌,用户要打通,但是有不同的用户标签,所以中后台有很多针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还有一些门店发货、退货处理等工作,也是要在中后台完成。又比如青啤的渠道管理工作,要节省公司到销售点的大量核对、核销工作来避免资金的慢速周转,提升销售点的销售意愿。

Q:公司的毛利和友商统计口径的不同具体有哪些内容?


毛利率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每家在不同的费用会有不同的处理。比如,18、19年公司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在做项目的时候会投入一些人数、天数把产品完善,以前会把这些成本计入项目成本,但是后来才知道有一部分可以算入研发成本。又比如有一些业务线做售前服务时候,也算销售行为,但是划分的不是很清晰。

Q:行业信创如何?


公司角度,公司21年底统计,有40%的收入来自国有企业,信创关联度比较高。此外,有一些大企业在减少对ERP产品的需求,而且不希望全部做定制化开发(成本较高),所以汉得要去做自研产品。

目前,信创推动国央企首先对附在ERP上,不属于ERP的部分先做信创改造,比如营销系统、财务共享等的剥离和改造。很多客户对于ERP的改造没有什么动力。整体上,SAP不太危险,Oracle可能要被替换,因为过去几个月还是有几个央企的项目还是SAP的。在实体清单里面的企业,替换ERP的需求可能比较强,央企收购的新资产没有上过ERP且和原有业务关联不大的,可能会考虑新国产ERP。

Q:公司和Oracle的业务关联大吗?


已经很小,业务大概37%是ERP业务,其中30%是Oracle,70%是SAP。当然,Oracle短期会保持不上不下,比较稳定。

Q:如果改用国产ERP,那么用友等企业自身的自研生态是不是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用友在各个领域内还是已财务为主,制造、供应链、营销几乎打不出去。财务方面,用友也是在自己的ERP用户领域拓展,使用SAP和Oracle的用户也很少单独采买用友的财务系统。公司本身瞄准的也是这样的用户。

目前用友和金蝶的ERP的最大缺陷还是服务没有生态,没有顶级的大的服务商进行服务,是自己的子公司进行服务,而且子公司的话语权很强,和别的公司合作的时候,子公司会和合作厂商进行竞争。

Q:公司和用友合作的话,毛利率是否会不如与国外厂商合作?


目前毛利率还行,而且只有毛利率保持一定水平,公司才会去接。

Q:利润增速如何?利润率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三费的增长率会控制的比收入增速慢,主营成本的增速也比收入增速要慢。目前,新业务的占比比较高,公司的交付模式变化,都对效率提升有正向影响。

Q:集中式交付如何理解?


比如十个项目组集中到西安中心去,需求一起实现。会有几部分收益:一个是北上广深的差旅费的节约;二是如果在集中中心,薪资的成本也会下降;三是很多需求可以合并去做。

Q:人员后续增长如何?


一部分是有计划性的,一部分是过程中随着订单动态调整的。2022年7月份已经储备招聘了1000多名学生。后续23年的增长会临时在外边社招,当然也可能23年为24年招聘一些学生。

目前总人数已经一万出头。

Q:今年要做股权激励吗?


大概率要做的。今年不做明年就会做。目前管理层持股比较少,管理比较散,为了消除外界的担心,通过回购、股权激励增加外界信心和业绩。

Q:大概多久内回购做完?


半年之内。择时。

Q:具体激励范围如何?


高管和小部分核心业务的领导人。偏小规模。

Q:领导层有什么变化吗?


这两年没有什么变化。

Q:一万多人里,研发人员有多少是产品研发,有多少是项目研发?用不同语言的人员有多少?


大部分还是java语言为主。目前项目式研发不是太多,多数都是研发中心进行研发。项目内就不叫研发,更多算客户的定制化。研发人员目前比较固定的是1000人左右,还有一部分(大概几百人)项目和研发两头跑。

Q:为什么报表中研发人员这么多?


因为曾经做过研发的都要披露为研发人员,不太符合实际。

Q:百度是不是要退出持股?


暂时没有结论。目前沟通不是要完全退出,是目前互联网在收缩投资,不过应该有退出动作。

Q:产业数字化未来会形成自己的IP吗?


已经在卖牌照了,但是占比不算太高。

Q:公司的纯License的占比有多少?


不高,在整个自主业务里,比较理想的状态是1:4-1:5,现在是1:9-1:10左右。

Q:宁德时代拿单的份额有多高?


份额非常高,除了财务方面宁德专门找了上海的一家小公司去做,在ERP、制造、供应链,公司都深度参与。过去几年公司在里面的占比大概80%-90%,22年的体量大约1个亿。

Q:新能源的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制造的渗透率大概如何?


大规模的公司往往建设需求是不断冒出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多。新能源已经实施数字化的公司,未来也会加大数字化投入比拼效率。

Q:客户布局在地区上是什么结构?


华东占比40%多,最高;华南和华北体量接近,华南略高,都在20%左右;西南、华中等比较零散。

Q:在这些地区大企业的补贴多吗?


更多的还是中小企业,大企业还是不太多。

Q:大企业会对毛利率压得更多吗?


整体还算比较平稳。有的会不断引入供应商,要求压低成本;有的不太要求。海外客户背景的一般都不太压毛利率。

Q:范总现在在公司具体负责什么业务吗?为什么要和陈总交接?


两个老板的后代没想往接手公司的角度发展,未来可能公司会走成为一家相对偏公众公司的路线。两个老板也到了交接的年纪。范总为了交接更加彻底,就辞去了自身的工作,陈总更多的负责开拓海外市场,维系老客户。目前运营的工作还是总裁黄总、CFO、董秘、高级副总裁唐总等负责。

Q: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否较低?


海外很多专业咨询类公司都是股权比较分散,未来就是走向没有实控人的状态。

Q:范总未来的股权会下降吗?


长远来看应该是这样的趋势。

Q:董秘换了三轮,是因为管理层变化吗?


公司一直以来都是高管兼任董秘,希望懂业务能讲清的人去做董秘。

Q:市值管理的态度目前如何?


之前公司对于市值管理的关注不高,因为16年开始在做转型。现在市值管理已经作为公司比较重要的经营管理的事务。

Q:公司远景上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


公司比较好对标的还是埃森哲,未来业务会是多元化的。公司的一些友商,未来预计也是这个发展方向。埃森哲只做超大型公司的业务,其咨询业务只占10%多一点,大部分的业务是技术服务,更加极致。

Q:服务付费在国内的认知并不如国外,如果估值倍数较低怎么办?


国外的服务付费的氛围确实更好,公司的海外业务赚钱也更容易。这个认知问题其实是整个计算机行业的问题,而产品付费的意愿比服务付费的意愿更低,产品公司只会倒得更快。当然,整个行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未来社会对于付费的观点和意愿会慢慢走向正常。

Q:后面什么阶段会有利润复苏的趋势?


公司可能不太有爆发式的复苏,已经有变好的趋势。

Q:华为自研ERP的情况如何?公司和华为的合作情况如何?


华为的商用计划还没有出来,还没到推向市场的阶段,还需要时间。具体的推出时间点可能还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看的清楚。

公司和华为的合作有17、18年,一直做一些服务。这几年的订单量都有上千万体量。推出ERP这件事比较符合双方意愿。华为比较想做产品厂商,像SAP、Oracle,如果得到客户赏识,原来的ERP厂商都会受益,都会成为华为的合作商。

Q:华为的产品是Oracle架构还是SAP架构?


华为ERP是高仿Oracle架构。内部华为云是另外一个团队,是SAP架构。

Q:公司和华为的合作内容?人数?


在财经线。全部派过去的人大概有小一百人。

Q:和华为合作的厂商大概有哪几家?


ITO:中软国际、法本信息、软通动力、赛意信息;ERP:赛意信息等。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汉得信息
工分
4.3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彬彬磐昇
    一路向北的龙头选手
    只看TA
    2023-03-01 12:5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股老湿
    一路目送的老司机
    只看TA
    2023-01-18 21:3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