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次新股基本面之:航天环宇【2022年5月24日申购】
股痴谢生生
2023-05-23 12:21:52

一、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 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主要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 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具备了涵盖从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精密制 造、装配集成到调试测试全过程的研制生产能力,特别是在高精密星载产品的研制、航 空航天先进工艺装备集成研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天伺馈”分系统产品 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产业化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公司已成为航天科技、 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等大型央企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主要 供应商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宇航产品板块,公司主要面向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科院等下属从事航天器产品 研制的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承担星载微波天线、微波器件、机构结构、热控等核心零 部件的工艺技术研究、精密制造、装配、测试、环境试验等任务。深耕近二十年,公司 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完成了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高分遥感、 低轨互联网卫星等航天器型号相关任务的配套,实现了该细分领域的自主可控,处于国 内领先地位。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板块,公司主要面向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天科工、 航天科技等下属单位,承担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装配型架、复合材料 零件自动化生产线、部段和整机装配生产线、非标装备等产品的研制、维修及服务。公 司完成了 ARJ21、C919、CR929 等商用飞机以及军机、无人机、靶机的机身、机翼、 发动机叶片、平尾、垂尾等工艺装备的研制交付,完成了卫星天线反射器、火箭整流罩 等航天器的工艺装备的研制交付,实现了部分关键工艺装备的进口替代,设计及工艺制 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航空产品板块,公司主要面向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下属科研院所和主机单位,承担复合材料结构件、复合材料功能件、金属零部件的研制任务,完成了 CJ-1000 等型号发动机短舱零部件,多型号发动机叶片,多型号复合材料无人机机身、机翼、金 属垂尾等部件,某机型复合材料透波机尾罩、翼尖罩、复合材料进气道,以及靶机整机 装配等产品的研制交付。

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板块,是公司在原业务板块上的进一步资源整合和转型升 级,其以“天伺馈”分系统级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装配集成、调试测试为主线, 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天线、地面测控天线和特种测试设备三个类别。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 展,公司所研制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星网、航天科技等下属总体 单位,成功应用于战略支援部队等军兵种的卫星通信地球站、航天器测控站、导弹测控 站,以及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地面信关站、大型紧缩场测试系统等领域。在轻量化复合 材料结构设计、自动折展反射面结构与控制、高性能馈电部件研制、高精度跟踪控制技 术、大尺寸高精度反射面研制技术等方面,公司取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性成果, 走在了行业前列,配套能力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力逐步显现。

经过近二十年深耕细作,公司已成为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 中国商飞等大型央企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荣获两次探月工程突 出贡献单位、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星载通信天线领域领跑企业等多项荣誉,拥有湖南 省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智能化工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长沙 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二)发行人的主要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产品及服务集中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按照用途可分为宇航 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四大板块。

1、宇航产品

航天器可分为有效载荷和航天器公用平台两部分,由不同功能的若干分系统组成, 包括专用的载荷分系统、结构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控制推进分系统、供配电分系 统、热控制分系统、测控(遥测、遥控与轨道测量)分系统、数据传输分系统等。各分 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如下图所示:

image.png公司的宇航产品业务主要包括: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各类航天器科研 生产任务提供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其他航天零部件(包括器件、机构及结构件等产品) 的研制及相关技术方案解决的配套服务。从航天器分系统来看,公司的宇航产品包括载 荷分系统、数据传输分系统和测控分系统的各类天线、卫星结构分系统的星体结构件和 供配电分系统的太阳翼等。而星载天线从应用的种类上具体包括测控、数传、通信转化 器、导航定位、星间链路天线等,从结构类型上又包括螺旋、喇叭、偏馈及前馈抛物面、 缝隙、阵列天线等。除天线外,星载通信零部件还包括滤波器、输入多工器、输出多工 器、波导以及各类天线馈源。在卫星上应用的示意图如下:image.png(1)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

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产品是指应用于卫星、飞船等航天器上的天线及相关结构件产 品,是航天器测控分系统、数据传输分系统及部分载荷分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广泛应用 于空间与空间目标之间、空间与地面目标之间的无线传输与探测,具体包括通信转发、 电子侦察、导航、遥感、深空探测及射电天文等领域。

由于航天器存在与目标之间距离远、使用环境复杂等特性,无线电信号在远距离空 间传输过程中损耗大,空间环境对无线电信号干扰大;此外,由于航天器制造和发射费 用很高,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某一个航天器上往往使用多种频率,对航天微波 通信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制造精度要求、电性能指标要求、电磁兼 容性要求、可靠性要求、重量指标要求等。

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的工作条件恶劣,既要承受火箭发射过程的力学振动与加速过 载,又要适应低压气体、真空环境、热辐射环境、空间带电粒子及等离子体等复杂环境。 一颗卫星的在轨工作寿命通常在几年到十几年,其部件一旦受损几乎不可能替换、且难 以实现备份冗余,这就要求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的性能在整个寿命期内具有足够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

发行人为航天系统客户生产的宇航产品具有高精度、薄壁轻量化、腔体异型复杂化、 产品研制难度大、高度定制化等特点。通过参与众多宇航型号任务的研制交付和自身研 发能力的提升,公司具备星载宇航天线及相关微波通信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制造、装配调 试、电性能测试及环境试验等综合能力。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2)其他类型航天零部件

报告期内,发行人生产的其他类型航天零部件主要为各类机构件和结构件,包括星 体结构板及整星结构、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片的复合材料太阳翼、用于航天器的复合材 料框架、天线展开机构、指向机构、跟踪机构、柔性太阳翼展开机构等。航天器结构件 与机构件是航天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保证航天器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航天 器结构件与机构件技术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分析、制造、试验、环境条件、材料、可 靠性等方面,不同航天器的任务特点不同,它们的结构与机构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其 基本要求、性能和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共性。

image.pngimage.png2、航空航天工艺装备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包括适用于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中成型、加工、运输、转移、 装配、检测、调试、试验、批产等过程相关的工装,主要包含复合材料成型模具、装配 工装、金属成型工装、机械加工及焊接工装、生产试验及测试设备、地面辅助设备、检 验工装、冶金及非金属工装、样板等,也包括集成了多工序、多工种的自动化智能化生 产线,如自动焊接、自动化铣切等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自动钻铆、柔性装配线等。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具有批量小、种类多、周期长、专用性强、质量与精度要求高等 特点,是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保证产品制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 强度的关键设备或工具,其研制能力和水平是制约飞机、火箭、空间飞行器等产品制造 品质乃至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先进的航空航天工艺装备已成为现代航空航天制造 企业的显著标志。

公司航空航天工艺装备业务主要包括: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 生产任务提供金属/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大型复合材料零部件一体化成型工 艺装备,零部件装配型架,复合材料零件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部段、整机装配生产线, 吊装、运输、调试测试非标装备的研制和技术方案解决的配套服务,工装维修及一体化 服务,客户增值服务等。公司拥有高端工艺装备的研发、制造、装配、调试、维修维护 全流程核心技术,特别在飞机的机翼、平尾、垂尾、机身、后机身尾段、火箭整流罩、 压力球罐等超大尺寸、复杂结构、高精度产品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技术开发要求,公司具备整体设计开发能力、高精度的制造能力、复杂结构调试 测试能力、复合材料产品的试验验证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

公司承担了 ARJ21 固定前缘、可卸前缘等装配型架、整机喷漆生产线的研制;C919 复合材料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后机身、全尺寸预研机翼、中央装配型架、中央翼自动 钻铆等部件成型工艺装备及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CR929 前机身壁板、中机身共固化成 型壁板、中后机身壁板、中机身壁板、水平尾翼、后机身整体筒段、液体成型机翼等复 材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

公司航空航天工艺装备产品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商飞下属整机设计制造单位、中航工 业下属各大主机设计制造单位、航天科技下属各大研究所等。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3、航空产品

公司航空产品业务主要包括:为航空领域主机单位的型号任务提供复合材料透波功 能件、耐热功能件、机身机翼大部件、发动机短舱部件等航空零部件的研制及技术方案 解决的配套服务。在航空产品领域,公司专注于发展复合材料透波功能件、耐热功能件、 机身机翼大部件、发动机短舱部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注重过程控制,配置了自动化程 度较高的各种专用设备,涵盖设计、工艺、制造、物料及成本管理的软件平台。公司取 得了 GJB9001C、AS9100D 认证,以及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多家客户的质 量体系认证,成功研制了多型号的功能及结构复合材料航空零部件并实现批产列装。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4、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

卫星通信及测控系统,是利用电磁场与微波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超视距传递的复 杂系统,通常包括天线分系统、射频分系统、信道分系统、监控与数据处理分系统、保 障分系统、时统分系统等核心设备。天线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主要是以 “天伺馈”为主体,集成天馈子系统、转台子系统、跟踪控制子系统、天线罩子系统、 监控与数据处理软件、载体平台、辅助保障设备等于一体的复杂机电设备,用以实现对 远距离目标(如航天器、航空器)进行快速捕获与精确跟踪,建立上、下行微波通信链 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或对目标的测量监视。从专业技术领域来说,覆盖了电磁场与 微波、通信工程、材料、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射频技术、自动控制、高精度工艺制 造、测试试验等多个专业学科,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卫星通信及测控设备,主要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部分民用市场,集自主 研发、生产、销售与工程实施于一体,主要应用在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互联网地面信 关站、航天器测控站、导弹测控站、空间目标监测站等领域。根据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 的不同,主要分为卫星通信天线和地面测控天线两大类。在此基础上,依托相关设计研 发能力的建设,又拓展了以紧缩场测试系统为主要产品的特种测试设备分支。

image.png(1)卫星通信产品

公司研制的卫星通信产品主要为卫星通信天线分系统及组件,主要包括:卫星移动 通信天线(动中通)、卫星静止通信天线(静中通)、卫星固定通信天线(固定站)、 低轨卫星地面信关站天线和卫通组件产品,各产品简介如下: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2)地面测控产品

地面测控产品主要包括:机动站测控天线(车载或非标平台)、固定站测控天线。image.png

(3)特种测试装备

image.png(三)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

1、按业务板块划分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产品或服务集中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包括宇航产品、航空 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四个板块,各板块收入规模及占 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如下:

image.png二、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所属行业及确定所属行业的依据

发行人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 等的研发制造。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 发行人属于“C3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 GB/T4754-2017,发行人属于“C3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三、行业情况

1、航空及相关行业发展态势

(1)航空产业概述

航空产业是指与航空器研制、维修、运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 各个关联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航空产业可细分为航空制造、航空运营和航空维修三 大子行业。航空产业体量规模大,带动效应明显,是世界技术、人才、资本集聚化程度 较高的产业,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image.png其中,航空制造可继续细分为航空器制造、发动机制造以及机载设备制造。

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包括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飞艇)和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航空器制造包括零部件和部段制造、航空器整 体制造以及航空工装制造。国内的航空器制造商主要为中国商飞与中航工业旗下各单 位,国外主要有美国波音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欧洲空客公司、法国达索公司、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巴西航空工业集团等。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动力来源,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专业化分工,目前 世界航空产业链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本与飞机制造实现了“飞发分离”,通过打造专业 的发动机制造公司,与飞机制造企业构建固定的商业化配套关系,从而提升航空产业整 体的制造与配套保障水平。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主要为中国航发旗下各单位,国外 主要有美国普惠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法国赛峰公司、俄罗斯联合发动 机制造集团等。

机载设备包括机电和航电两类。机电系统是执行飞行保障功能的所有飞机系统的总 称。航电系统是各种机载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数据链)、信息处理设备、信息管理 和显示设备组成的机载信息网络以及相应的软件的总称。国内的机电系统参与者主要为 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摩高科摩擦 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航电系统参与者主要为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此外有较多元器件公司为之配套。国外主要有法国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和 派克汉尼汾公司等。

(2)国内军用航空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空军建设成果显著,运-20、歼-20、歼-16、歼-15、歼-11B、歼-10B/C、 轰-6K、空警 500 等一大批新型战机相继列装部队;彩虹-6、翼龙-2、攻击-11、无侦-7、 无侦-8 等新型无人机相继推出;涡扇-10、涡轴-10、涡扇-18 等多型航空发动机开启国 产替代。我国空军装备进入快速批产放量的阶段,在装备建设总体形态上,淘汰一代装 备、压减二代装备、批量列装三代以上装备,基本建成以三代为主体、四代为骨干的装 备体系,军用航空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时代。

从数量和结构上来看,我国空军力量距离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根据《World Air Forces2022》,从数量上来看,2021 年我国现役军机数量排名世界第三,但仅为美国现 役军机数量的 24.8%,战斗机、武装直升机、教练机、运输机、空中加油机、特殊任务 机等各类机型的数量均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从结构上来看,我国战斗机与美国存在明 显的代际差距,仍保有较多老旧机型,新一代战斗机虽然已经开始列装,但交付数量仍 然相对有限。“十四五规划”强调,我国要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 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 器装备发展。面临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为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我国 航空装备升级换代有望加速。

image.pngimage.png(3)国内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事业迅速发展。

机队数量方面,我国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从 2015 年到 2021 年,我国在册运输飞 机数量从 2,650 架增长至 4054 架,其中客机 3856 架,货机 198 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34%;在册通用飞机数量从 1,904 架增长至 3018 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98%。

image.png商用航空市场方面,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 测年报 2021-2040》,预计从 2021-2025 年商用航空市场将进入恢复期的快速增长阶段,以后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 2040 年末,中国航空公司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 9004 架, 其中宽体干线飞机 1,767 架,窄体干线飞机 6,253 架,支线飞机 984 架;中国航空公司 货机机队规模将达到 650 架。预计 2021-2040 年间,中国需要补充民用客机 7,646 架, 其中宽体客机 1,561 架,窄体客机 5,276 架,支线客机 809 架。

image.pngimage.png通用航空市场方面,2020 年全球通航市场机队规模约为 44 万架,整体保持稳定。 全球通用飞机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国家, 其通用航空器存量合计为约 36 万架,占全球比例约八成,其中美国占到接近一半比重。 我国通用航空企业适航在册航空器共计 2,892 架,占全球数量不足 1%。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通用航空市场预测年报 2021-2040》,预计到 2025 年末,中 国市场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将达到 5,343 架,到 2040 年末,保有量将突破 4.4 万架。预计 未来五年,中国市场通用航空器需求量为 2,561 架,未来二十年,需求量将超过 4 万架。

image.png2、航天及相关行业发展态势

(1)航天产业概述

航天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 航天产业则一般是指利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跨大气层和在太空飞行的飞行器及其所载 设备、武器系统和各种地面设备的制造业,以及各种飞行器的发射服务业和应用产业, 是集合了设计、生产、测试与应用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

按照产业链划分,航天产业可分为航天器制造、航天器发射、地面设备制造、航天 器服务四大子行业,示意图如下:

image.png目前,航天产业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气象、导航定位、农业、林业、渔业、 地矿和海洋探测、交通管理、灾害监测与预报、国防等领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的 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 航天产业的发展也将对国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根据 SPACENEWS 等机构的统计,2020 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为 4,470 亿美元, 较上年度增长 5.5%;发射次数为 114 次,发射航天器数量为 1,277 个。近年来全球航天 产业收入、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如下:

image.png(2)国内航天产业的发展

我国航天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 1970 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 红一号”,到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各类应用卫星系统,如导航卫星系统、通讯卫星系统、 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等。

根据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优思科学家联盟,UCS)的统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在轨卫星数量为 499 个,占所有在轨卫星的 10.28%,为世界第二大在 轨有效卫星的拥有国;而美国在轨卫星数量为 2,944 个,是中国的 5.9 倍。为了实现航 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协调匹配,未来中国航天产业仍存在较大的提 升空间。中美俄及其他国家在轨卫星情况如下:

image.png由于航天产业系统性强、协作面广的特点,因此参与其中的主体众多;按照单位性 质,国内航天行业的参与方可以分为两大类:以航天军工央企、科研机构、其他国企为 代表的“国家队”,以及民营企业。上述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特点如下:

image.pngimage.png3、发行人业务所属细分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工装、卫星通信等细分行业,其具体情况如下:

(1)航空航天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情况

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航空器和航天器分包制造的发展,使得航空零 部件产业走向了全球。20 世纪 60 年代,空客公司为充分利用欧洲各国在航空领域的比 较优势,初步建立了覆盖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上百家制造商的制造体系。与之相仿, 波音公司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也将供应商体系覆盖到美国各地。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 波音、空客等领先公司的航空器产品在走向全球的同时,其配套的航空零部件产业也在 多个国家蓬勃发展。现役载客量最大的民航客机空客 A380 由 400 万个零部件组成,供 应商囊括了来自 30 个国家的 1,500 家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工业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积极融入国际 航空产业链,发展出品种不断扩大、技术持续进步的航空工业产品体系,形成了对接国 际先进技术标准和供应体系、能够保障我国军用及民用领域需求的航空零部件产业。

军用航空零部件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军机批量生产和维护。当前我国已进入加速列装 军机补齐数量短板、加速升级换装提升先进战机占比的黄金时期,这为军用航空零部件 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一方面是 20 系列机型的量产交付对上游零部件需求的 增加,另一方面主机厂在“小核心,大协作”背景下部分零部件订单外溢将拉动零部件 领域民参军企业业绩增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我国空军建立了面向实战的训练体系,对于因训练达到使用寿命或者出现故障的航空零部件需 要及时替换,这使得军用航空零部件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民用航空零部件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国产民航飞机的交付与国际转包业务。近年来, 我国商业航空飞机数量平稳增长,民航运力的快速增长需求、航线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 优化也催生了我国民航运输飞机的大量需求。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 2021-2040》,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 50 座级以上客机 9,084 架,价值约 1.4 万亿美元。其中,涡扇支线客机 953 架,单通道喷气客机 6,295 架,双通道喷气客机 1,836 架。在国产民航飞机方面,目前我国 ARJ21 已经实现累计百架交付,C919 意向订单已 超 800 架,国产大飞机的批产交付将拉动国内航空零部件市场的快速增长。在国际转包 方面,2016-2020 年,国际航空转包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 年国际航空转包市场规模 达到 257.40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的航空转包市场规模将达到 449 亿美元左右。近些年 来,中国航空企业一直通过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以及大量合资企业建设的方式,不断提升 国际主力机型结构部件、金属型材、金属零部件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步成 为世界航空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零部件转 包交付金额不断扩大,波音、空客等零部件转包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获得的民航转 包生产金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内民营航空企业获得的国际航空转包份额也逐渐提升。

image.png航天零部件的需求主要来自于航天发射需求的快速增长与配套设备的增加。2022 年,全球共实施 186 次发射任务,为 1957 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总数量 2,505 个,创历史新高,总质量 1041.16 吨,为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的最大值。其中中国实施64 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共计发射了 188 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 再创新高,达到 197.21 吨。同时,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航天、空间站建 设、火星探测、太阳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一批行业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将对我 国航天装备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拉动作用。

(2)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情况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 CF)是一种含碳量在 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高硬度、高强 度、重量轻、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的特性。碳纤维很少直接应用,大多是经过深加工制 成中间产物或复合材料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结构件或功能件现已广泛应用在航空 航天、工业和体育休闲用品三大领域。碳纤维以其质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低温 和耐腐蚀等特点最早应用于航天及国防领域,如大型飞机、军用飞机、无人机及导弹、 火箭、人造卫星和雷达罩等,且航空航天领域用碳纤维的性能等级相对而言是最高的。

随着碳纤维的不断发展,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航空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可使飞机减 重 20%-40%。复合材料还克服了金属材料容易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增加了飞机 的耐用性。复合材料的良好成型性可以使结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20 世 纪 70 年代至今,复合材料在军用飞机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翼、 机身、垂尾、尾部整流罩、后掠翼、进气道等多个部位。以美国军机为例,F-14A 战机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仅有 1%,到 F-22 和 F-35 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 料用量分别达到 24%和 36%,大型轰炸机方面 B-2 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占比达到了 38%。目前我国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 的碳纤维使用比例约为 27%, 相比之下第三代战斗机歼-10 和歼-11 的碳纤维用量仅为 6%和 10%。随着我国新型战机 的换代升级,军机碳纤维使用比例也将不断提升。

image.png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航客机与无人机上应用占比提升明显。在民航客机方面,碳纤 维复合材料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应用在客机上的非承力构件中,在早期的 A310、B757 和 B767 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占比仅为 5%-6%。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纤维复合材 料逐渐作为次承力构件和主承力构件应用在客机上,其质量占比也开始逐步提升,到 A380 时,复合材料占比达到 23%,而最新的 B787 和 A350,复合材料的用量达到了 50% 以上,有更多部件使用碳纤维,例如机头、尾翼、机翼蒙皮等。在无人机方面,美国全 球鹰(GlobalHawk)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共用复合材料达 65%,先进无人机复合材 料的用量更是不断提升,X-45C、X-47B、“神经元”、“雷神”上都运用了 90%的复 合材料。

在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符合航天技术对结构材料减轻质量的要求,还符 合对结构材料具有高比模量和高比强度的要求,具有性能和功能的可设计性,因此复合 材料被大量应用。此外,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 1 公斤,就可使运载火箭减轻 500 公斤,因此,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普遍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美国、欧洲的卫星结 构质量不到总重量的 10%,原因就在于广泛使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目前卫星的微波通 信系统、能源系统和各种支撑结构件等已经基本做到了复合材料化。在运载火箭和战略 导弹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发展,先后成功用于“飞 马座”、“德尔塔”运载火箭、“三叉戟”Ⅱ(D5)、“侏儒”导弹等型号;美国的 战略导弹 MX 洲际导弹,俄罗斯战略导弹“白杨”M 导弹均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发射筒。

2020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继 2019 年之后再次突破 10 万吨级,达到 10.69 万吨。航空 航天领域中商用飞机的碳纤维需求量最大,约占航空航天总需求的 52.9%。《2020 全球 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预计全球将在 2024 年恢复到 2019 年的需求水平,随着民航 业的逐步复苏,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有望转好。

image.png(3)航空航天工装行业的发展情况

航空航天工装包括适用于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中成型、加工、运输、转移、装配、 检测、调试、试验、批产等过程相关的工装。

军用航空工装需求主要来自于空军装备的批量列装。我国空军经过七十多年的发 展,目前已经成为集航空兵、地面防空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空降兵等多兵种于一 体的战略性军种。空军在装备建设总体形态上,淘汰一代装备、压减二代装备、批量列装三代以上装备,基本建成以三代为主体、四代为骨干的装备体系。歼-8、歼-7 等二代 装备逐渐退役,歼-16、歼-20 等三代、四代装备持续列装,同时,运-9、运-20、空警-200、 空警-500 等战略支援机种也逐步交付。在空军装备大批量、快交付的背景下,军用航空 工装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民用航空工装方面,得益于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工装市场规模 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2015-2019 年,我国民用航空工装市场规模从 104 亿元增长 至 20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8.05%。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 年我国民用 航空工装市场规模可达 180 亿元。

image.png航天工装需求主要来自于运载火箭与航天器的制造。2021 年我国全年实现 55 次航 天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共发射 115 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 191.19 吨创历史新高,2022 年我国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将继续保持高位。《2021 中国的航天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在运载火箭方面,中国将持续提升航天运输系统综合性能,加 速实现运载火箭升级换代,推动运载火箭型谱发展,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大 推力固体运载火箭,加快推动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持续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 关键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在航天器方面,中国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问天” 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 飞船,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 程,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发射小行星探测器等。一系列航天工程的实施对运载火箭与航天器的制造提出了更高要 求,同时也促进了航天工装行业的发展。

航空航天工装行业未来将朝着柔性化、智能化、可循环、标准化四个方向发展。柔 性化方面,工艺装备自身将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用于不同产品的装配,同时在产品 设计过程中,给工艺装备留出柔性发展的空间。智能化方面,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 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艺装备都会逐步加上自动化的元素。工装的自主移动、 产品的调姿和测量都在逐步自动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即时信息和需求,都会被采集后 进行处理再反馈给制造单元。可循环方面,航空航天工装再制造是一个统筹考虑工艺装 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利用原有工艺装备零部件并采用再制造成型技术(例 如激光粉末熔覆层工艺方法),使零部件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形成再制造的产品。 航空航天工装的再制造避免了高价值工艺装备的报废,实现了报废工装材料的循环再利 用,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标准化方面,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产品 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设计和制造中的协调问题,重复和低级错误出现。

(4)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情况

卫星通信是地球站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卫星转发器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是通过人造通信卫星把需要信息交换的站点进行互联互通的一种通信手段。卫星通信是 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原理方面,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上的通信转发器接收由地面站点发射的信 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后转发给其他地面站点,从而以通信卫星为桥梁完成两个地面站 点之间信息交互的一种通信方式。典型的卫星通信模式为“用户-卫星-基站”模式,即 一方地面站点为用户使用的卫星终端,可以安装在车、船、飞机上,也可为随身携带便 携站;另一方地面站为卫星主站,卫星主站可以接入互联网或一些专用网络,最终实现 卫星终端与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的信息(数据、图片、视频、语音)互通。卫星通信系统 示意图如下:

image.png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划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其中卫星空间段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 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的 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卫星地面段则以用户主站为主体,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用 户主站连接的“陆地链路”以及用户主站与“陆地链路”相匹配的接口。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由军用需求逐渐拓展到民用市场,紧密结合各行业与消费者,带来 卫星需求急剧增加。全球卫星发射数量稳步增长,2021 年全球共发射卫星 1,336 颗,同 比增长 4.3%。

image.png2021 年我国共发射 102 颗卫星(占比 7.6%),与未来七年平均每年国内市场对卫 星需求 428 颗差距较大,卫星产能缺口约 75%。从 2021 年我国卫星成功发射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卫星总装主要由“国家队”完成,相关元器件很多也是由“国家队”制造的。 2021 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约为 792 亿元,同比增长 9.6%。

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对于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和业务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 天线制造技术的进步、星上发射功率的提升、卫星通信频率的升高,以及车载、机载、 船载等移动平台应用需求的增多,卫星通信终端天线也逐步从大型固定抛物面天线向动 中通、便携式、平板式等形态发展,总的趋势是低轮廓、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由 于政策和资金壁垒相对较低,我国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制造领域表现出较高的市场活力, 在西安、成都、北京等地出现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从事动中通、静中通、平板、相控阵天 线研发和制造的民营企业,有的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具有一定的行业竞争力。

卫星通信地面系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一般采用包括信 关站、用户站等构成的星形结构。信关站用于连接卫星和地面网络,主要由射频分系统、 基带分系统组成,基带分系统又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接入服务网、web 加速器、网络 路由和安全系统等;典型用户站主要包括天线、室外单元(ODU)、室内单元(IDU) 三部分。除此之外,卫星通信地面系统还包括网络运营中心,用于管理卫星网络和用户 服务。国内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以军用为主,随着天通一号、中星 16 号陆续投入运营, 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也开始起步。民用系统主要厂商包括中国卫星子公司航天恒星、 中电科 54 所、华力创通等。另外,随着国内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部分军用通信设备 厂商也开始加速在民用卫星通信领域的布局。

卫星通信行业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是更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的应用。高通量卫星在 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条件下,通信容量比常规通信卫星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传统通信卫 星容量不到 10 吉比特每秒(Gbit/s),而高通量通信卫星的通信容量可达几十吉比特每 秒到上百吉比特每秒,其应用领域包括个人上网、企业数据传输、基站回传、飞机通信、 航海通信、军事通信等。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卫星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商业化服务及国际化拓展,行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调研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卫 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 792 亿元,同比增长 9.6%。近年来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 的估算如下:

image.png

四、竞争对手

1、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内主要企业

航空航天行业需要长期经营的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也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 术壁垒。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短时间内仍将保持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的竞争格局。相 关产品的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如下:

(1)航空及相关领域

①广联航空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2 月,于 2020 年 10 月在创业板上市(证 券代码 300900,证券简称“广联航空”)。广联航空专业从事航空工业相关产品研发、 制造,并以具有突出优势的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积极开拓了航空零部件、无人机等业务,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航空工业各领域。广联航空的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工装、航空零 部件和无人机,客户主要为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国内航空工业核心制造商旗下的各飞 机主机制造厂商,航天科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军工央企集团下属科研院所及科 研生产单位,军队研究所等军方单位。

②新兴装备

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6 月,于 2018 年 8 月在深交所 上市(证券代码 002933,证券简称“新兴装备”)。新兴装备是专业从事机载悬挂/发 射装置、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综合测试与保障系统和军用自主可控计算机等研发、 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装备产品应用于航空装备领域。

③迈信林

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3 月,于 2021 年 5 月在科创板上 市(证券代码 688685,证券简称“迈信林”)。迈信林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 研发和加工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精密制 造技术;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迈信林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 业,包括汽车、电子等。

④爱乐达

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 3 月,于 2017 年 8 月在创业板上 市(证券代码 300696,证券简称“爱乐达”)。爱乐达立足航空领域,主要从事军用 飞机和民用客机零部件的精密加工业务,生产模式以根据客户规定参数及来料受托加工 为主,累积参与了多种型号涉及 3,000 余项航空零部件的配套研制及生产,客户覆盖中 航工业下属多家军机主机厂、多家民用客机分承制厂,以及一批航空装备主修厂和多家 科研院所。

⑤三角防务

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8 月,于 2019 年 5 月创业板上市(证券 代码 300775,证券简称“三角防务”)。三角防务主营业务为航空、航天、船舶等领 域的锻件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三角防务已进入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 各大主机厂供应商名录,特别是在航空领域,其产品目前已应用在新一代战斗机、新一 代运输机及新一代直升机中。

⑥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4 月,注册资金 1.69 亿元,主 营业务高性能复合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两个领域。其定位于民用航空领域复合材料产品 研制开发及产业化,通过了 AS9100 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和喷漆 工艺三项 NADCAP 认证。具备复合材料零件成型工艺、工装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组 件装配、产品检验、无损检测等专业领域的能力。

⑦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07 月,于 2022 年 3 月在上交所上市(证 券代码 603261,证券简称“立航科技”)。立航科技立足航空领域,围绕航空器的生 产、维护、保障广泛开展业务,是以飞机地面保障设备、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 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和飞机部件装配等专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企业。

(2)航天及相关领域

①盟升电子

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9 月,于 2020 年 7 月在科创板上市 (证券代码 688311,证券简称“盟升电子”)。盟升电子专注于卫星应用技术领域相 关产品的研发及制造,是一家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 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系列产品。盟升电子业务范围 涵盖军品业务和民品业务,为国防、民航、海洋渔业等多个领域客户提供终端产品和技 术服务。

②星网宇达

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 5 月,于 2016 年 12 月在深交所上 市(证券代码 002829,证券简称“星网宇达”)。星网宇达从事惯性技术开发及应用, 开展惯性组合导航、惯性测量、惯性稳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提供全自主、高 动态的位置、速度、姿态等信息的感知及稳定控制服务。星网宇达的主要产品包括:惯 性导航产品、卫星通信产品、光电/雷达探测产品、海工装备产品、无人机产品、无人 车产品。

③北京航天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华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2 月,是上市公司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 603131,证券简称“上海沪工”)旗下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 事航天系统装备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装配和试验测试服务,以及航天飞行 器结构件和直属件的生产、装配和试验测试。

④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66 年成立于山西省太古 县,2012 年研究所整建制搬迁至天津市滨海高新区五院超大型航天器研发制造及应用 产业基地内,是我国从事航天器地面机电设备、航天器结构件、结构件和卫星应用产品 研制的科研事业单位。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承担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遥感卫 星系列为代表的众多空间飞行器储运和总装测试设备、卫星太阳翼帆板展开机构和天线 机构等航天专用产品的研制。主要开展以大型航天器空间机构为代表的星上精密机构、 结构产品的制造、测试业务及星船地面机电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集成与测试业务。

2、发行人的市场地位

发行人是国内较早从事并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 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民营企业之一,且 已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公司在星载天线和微波无源产品轻量化、高频段太赫兹产品的研制攻关、大型波导 缝隙阵 SAR 天线研制、星载异型和复杂型腔产品的超精密加工、星载高频段高精度产 品电铸、准光学镜面精密加工、复杂薄壁型腔真空焊接、聚酰亚胺大型薄壁件成型等方 面走在行业前列。公司参与了星载机械可动天线、固定反射面天线、单元天线、螺旋天 线、喇叭天线、微带天线、波导缝隙阵天线、相控阵天线、滤波器、旋转关节、双工器 及多工器等各类星载天线及微波无源类产品的全部或部分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攻克了 200 余项技术难关。公司先后参与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 程、探月、火星等深空探测工程、神舟等载人航天工程、高容量通信卫星等国家航天重 大工程,公司于 2007 年获得航天科技评选的“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贡献奖”、于 2019 年获得多部委评选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于 2020 年获得“北斗 载荷”优秀协作单位等荣誉。

近五年来,公司承担了多项科研及产业化项目,包括省级及以上科技及产业化计划项目 10 项,其中,湖南省“5 个 100 工程”重大项目 3 项;此外公司还为载人航天与 探月、高分、北斗、大飞机等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 目提供配套产品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行人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积累了 一批优质客户,包括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以及中国商飞等大型军 工集团,并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优秀供方”等荣誉称号以及以感谢信形式对公司科研 生产贡献的肯定。发行人服务的优质客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发行人技术与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以及客户认可度。

发行人与中国商飞的全资子公司上飞公司合资成立了湖南飞宇,主要经营民用航空 工艺装备。发行人与上飞公司的合作具有排他性,即双方不得再与其他主体成立同业合 资公司;该项合作反映了发行人在航空工艺装备领域的综合优势。

五、发行人报告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

                                    2023年一季度                                                                            2022年度

营业总收入(元)                2538.31万                                                                                4.01亿  

净利润(元)                       557.28万                                                                                   1.23亿

扣非净利润(元)                -29.43万                                                                                    1.14亿

发行股数 不超过40,880,000股

发行后总股本 不超过406,880,000股

行业市盈率:41.41倍(2023.5.23数据)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估值(不扣非):40.62(广联航空)、-(新兴装备)、52.78(迈信林)、33.03(爱乐达)、30.73(三角防务)、76.05(立航科技)、287(盟升电子)、29.51(星网宇达)、-(上海沪工)去除极值43.79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估值(不扣非):59.88广联航空)、-(新兴装备)、76.25(迈信林)、30.85(爱乐达)、21.9(三角防务)、-(立航科技)、-(盟升电子)、75.65(星网宇达)、139.75(上海沪工)去除极值52.91

image.png公司EPS静态不扣非:0.3023

公司EPS静态扣非:0.2802

公司EPS动态不扣非:0.0548

公司EPS动态扣非:-

拟募集资金50,000万元,募集资金需要发行价12.23元,实际募集资金:亿元.

募集资金用途: 1军民两用通信、测控 与测试装备产业化 项目

5月发行新股数量26支。4月发行新股数量19支。

国防军工 -- 航天装备Ⅱ -- 航天装备Ⅲ

所属地域:湖南省

主营业务: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产品名称: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以及其他航天零部件 、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 、金属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 、装配型架 、非标装备 、一体化成型工艺装备 、部段 、整机装配生产线 、发动机叶片成型工艺装备 、透波雷达罩 、天线罩  、发动机叶片 、发动机短舱风扇罩 、发动机进气道唇口 、机身  、机翼壁板 、靶机结构件 、卫星通信产品 、地面测控产品 、特种测试装备    

控股股东:李完小 (持有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6.85%)

实际控制人:李完小、崔燕霞、李嘉祥 (持有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6.85、26.06、4.31%)

   

   

   

   

   

   

   

   

   

   

   

   

   

   

你是否有战略配售: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 445.5626 万股,约占发行总数 量的 10.90%。

股是否有保荐公司跟投:本次获配股数 1,829,826 股。

关键字:1、宇航产品2、航空航天工艺装备3、航空产品4、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

1、宇航产品(1)航天微波通信零部件:星载螺旋天线、各类星载反射面天线、喇叭天线、高精度星载器件及天线馈电部件、星载波导阵天线。(2)其他类型航天零部件:星体结构板及部装、碳纤维桁架、太阳翼。

2、航空航天工艺装备: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金属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装配型架、非标装备、一体化成型工艺装备、部段、整机装配生产线、发动机叶片成型工艺装备 。

3、航空产品:透波雷达罩、天线罩、发动机叶片、发动机短舱风扇罩、发动机进气道唇口、机身、机翼壁板、靶机结构件。

4、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1)卫星通信产品:卫星移动通信天线(动中通)、卫星静止通信天线(静中通)、卫星固定通信天线(固定站)、低轨卫星地面信关站天线(信关站)、卫通组件产品。(2)地面测控产品(机动测控天线、固定测控天线)(3)特种测试装备(紧缩场测试系统、紧缩场反射面)

行业:航空行业、

发行公告可比公司:航天环宇、爱乐达、三角防务、广联航空、新兴装备、迈信林。

航空及相关领域竞争对手:①广联航空②新兴装备③迈信林④爱乐达④爱乐达⑤三角防务⑥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⑦立航科技、航天环宇

航天及相关领域领域竞争对手:①盟升电子②星网宇达③北京航天华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 603131,证券简称“上海沪工”)旗下子公司。)④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航天环宇。

轻工制造一级细分行业:军工电子Ⅱ、航空装备Ⅱ、地面兵装Ⅱ。

航天装备Ⅱ二级行业细分:综合包装、纸包装、印刷、塑料包装、金属包装。

航天装备Ⅲ三级行业细分:武器装备、卫星及专网通信、军工电子、航天及卫星装备、航天及卫星装备、航天及卫星装备。

航天装备Ⅲ三级行业:中国卫通、中国卫星、航天电子、航天宏图、新余国科、星网宇达、中天火箭、航天环宇。

航空装备配套四级行业:中航电子、中航机电、中航重机、中航高科、三角防务、北摩高科、航宇科技、晨曦航空、江航装备、爱乐达、广联航空、新兴装备、航亚科技、迈信林、超卓航科、立航科技、润贝航科。

(科创板)

行业市盈率:41.41倍(2023.5.23数据)

行业市盈率预估发行价:11.60元,可比公司预估市盈率发行价静态:12.27元,可比公司预估市盈率发行价动态:14.83元。

实际发行价:21.86元,发行流通市值:亿,发行总市值:亿

价格区间14.83元,最高21.37元,最低6.14元.是否有炒作价值:无

动态行业市盈率预估发行价:11.60。

上市首日市盈率:398.91倍.行业市盈率是否高估: 是可比公司市盈率是否高估:是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估值(不扣非):59.88广联航空)、-(新兴装备)、76.25(迈信林)、30.85(爱乐达)、21.9(三角防务)、-(立航科技)、-(盟升电子)、75.65(星网宇达)、139.75(上海沪工)去除极值52.91

预计中报业绩:净利润1500万元至2000万元,增长幅度为21.26%至61.68% ​EPS0.0983pe222.38

疑似概念:航空发动机、大飞机、卫星导航

是否建议申购: 标的本身相对稀缺,估值,确实不低,这种,如果,觉得破发了无所谓,喜欢拿长线,在加加仓的话。。理论,还是没问题。

上市首日开盘价:溢价%,市盈率。是否破发: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感谢点赞+关注,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风险揭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直接买卖建议,投资者须对其投资行为进行独立判断。

公司航空产品业务主要包括:为航空领域主机单位的型号任务提供复合材料透波功 能件、耐热功能件、机身机翼大部件、发动机短舱部件等航空零部件的研制及技术方案 解决的配套服务。在航空产品领域,公司专注于发展复合材料透波功能件、耐热功能件、 机身机翼大部件、发动机短舱部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注重过程控制,配置了自动化程 度较高的各种专用设备,涵盖设计、工艺、制造、物料及成本管理的软件平台。公司取 得了 GJB9001C、AS9100D 认证,以及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多家客户的质 量体系认证,成功研制了多型号的功能及结构复合材料航空零部件并实现批产列装。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平安银行
工分
3.0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