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经纬恒润研究报告:国产ADAS龙头,域控制器塑造未来增长空间
春韭369
中线波段的机构
2022-08-01 18:18:43

一、 经纬恒润:领先的综合性汽车电子服务商
1.1 公司简介

经纬恒润成立于 2003年,专注于为汽车、无人运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成立初期主要开展研发服务与解决方案业务,并于 2004年承接东风汽车发动机仿真测试项目。2006年,公司成立汽车 电子产品业务部门,并在 2010年开始智能驾驶电子产品的研发工作。2015年公司进入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领域,并形成完 整的港口 MaaS 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021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32.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5 亿元。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天津、南通建有现代化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深圳、武汉等地设有研发中心,销售 区域覆盖全国,并在美国和德国设有分支机构。

1.2 专注汽车电子业务,形成“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汽车电子系统展开,专注于汽车、高端装备、无人运输等领域。公司为上述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 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电子系统研发、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各个阶段。“三位一体”业务布局,公司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经过长期发展,公司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 体解决方案业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行业客户群等方面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公司可 以为客户研发活动提供覆盖研发工具、开发及测试完整流程的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在为客户研发活动提供解决方案同时,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用于整车的电子产品。公司深耕智能驾驶业务多年,形成了完整的港口 MaaS 解决方案,为公司贡献了潜在的利润增长点,也加速了公司在 SOA 架构、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5G T-BOX、以太网通信、智能驾驶、 OTA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三类业务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多维度地服务于客户,并与客户建立长期业务关系,相对单 纯电子产品配套或技术服务而言,公司与客户建立了广泛、深入的产业合作关系,形成了更高的客户粘性。

图片



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包括三部分:电子产品业务、研发服务、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2021 年三大业务营收分别 为 25.0/7.1/0.4 亿元,其中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和营收支柱。电子产品业务营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营收占比超过 75%。公司电子产品主要以汽车电子为主,配套国内主机厂和 Tier 1 供应商,同时包括少量高端装备电子产品。公司电子产品营收从 2018年的 9.1亿元增长到 2021年的 25.0亿元,年化平均 增长率达到 40%左右,其中智能驾驶、车身和舒适域、智能网联电子产品三部分对公司电子产品业务贡献较大。研发服务业务营收较为稳定。研发服务是公司最早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与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 务,为客户的电子系统研发过程提供各类技术解决方案、工具开发和流程支撑服务。2018~2021 年该业务板块营收在 6-7 亿元左右,营业收入较为稳定,增速相对较低,2021 年研发服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比例约为 21.7%。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是公司的新兴业务于 2015年开展。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已与多家整车厂合作,产品 服务覆盖多个场景,包括港口智能集卡、智能环卫车、智能园区物流车、智能接驳车等。

1.3 毛利率领先业内同行,研发投入较大

毛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友商,但逐渐下滑,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业务占比增加所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领先国内 其他友商,电子业务毛利率近几年在 27%左右,研发服务业务毛利率近几年一般维持在 40%~50%左右。公司近几年总体毛 利率有所下滑(毛利率由 2018年的 39.3%下滑到 2021年的 30.9%),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电子业务增长,占比逐渐提高所致, 随着公司电子业务营收占比的提高,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逐渐贴近电子业务毛利率水平。

图片



净利润率逐渐提高,研发费用率较高。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 1.5亿元,同比 2020年实现近翻倍增长,净利润率逐渐 增加,2021年公司净利润率达到 9.5%。由于公司营收规模的增加,各项费用率不断降低,公司研发费用不断增长,研发支 出全部费用化,研发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和物料消耗组成,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 4.6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 14%,2022 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率超过 20%。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到 7.1亿元,同比降低 2.7%,净亏损 3173万元,同比下降 198%。公司 2022 年一季度盈利下滑主要受到国内商用车业务疲软、芯片短缺、疫情爆发等多方面影响,另外公司 2022 年研发人 员规模增长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也是造成公司产生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客户资源丰富,与主机厂合作不断深化

通过长期业务积累,公司形成了以包括一汽集团、中国中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纳威斯达等国内外整车制造商和英纳法、 安通林、博格华纳等国际知名汽车一级供应商为核心的汽车领域核心客户群,同时获得了中国商飞、中国中车等高端装备领 域客户和日照港等无人运输领域客户。

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随着新客户放量,营收分布有望趋于均衡。2018 至 2021 年,公司前 5 大客户销售金额占 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2.62%、50.48%、52.56 和 48.63%,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中一汽集团是公司目前最大的 客户,2021年公司来自一汽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 8.5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26%,除一汽集团外,来自上汽集团、北汽 集团、吉利等车企的营业收入也较高,各自约占公司 2021年营业收入的 5%~6%左右。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增客户的放量, 公司未来的营收分布将更加均衡。

图片



二、 电子业务:聚焦汽车电子,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
汽车电子业务全方位布局,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是公司核心电子产品。公司在 2006年成立汽车电子产品业务部 门,2010 年开始智能驾驶电子产品的研发,2021 年公司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达到 25 亿元,占公司当期营收比例约为 77%。公司的电子业务围绕汽车电子展开,涵盖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智能网联电子产品、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底盘控制电子产 品、新能源和动力系统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等。其中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三大业务占公司电子业务 的比重最大,2021 年三大块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分别为 5.7/4.5/11.0 亿元,三大块业务占公司电子业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22.9%/18.0%/43.8%。

2.1 智能驾驶电子产品:ADAS 产品背靠 Mobileye,全面布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覆盖范围全面。公司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涵盖感知、决策、执行和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先进辅助驾 驶系统(ADAS)、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毫米波雷达(RADAR)、车载摄像头(CAM)、 高精度定位模块(LMU)、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控制器(APA)等。

智能驾驶电子业务快速增长,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增长点。2018~2021 年,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营业收入由 0.7 亿增加到 5.7亿元。占公司电子业务的营收比重由 2018年的 7.5%增加到 2021年的 22.9%,成为仅次于车身电子的汽车电子业务。2018~1H21,公司智能驾驶电子产品销量分别为 6.7/10.2/30.8/29.0 万套,单套智能驾驶电子产品价格约在 1200~1300 元 之间。

图片



公司 ADAS 产品打破了国外零部件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配套国内多家主机厂。公司 ADAS 产品以前视主动安全摄像 头(Forward Active Camera,FAS-Cam)为主,面向 L2及以下驾驶辅助功能需求。2016年公司 ADAS 产品配套荣威 RX5, 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自 2016年以来,公司已完成四代 ADAS 的迭代。目前公司 ADAS 产品已经配套上汽荣威 RX5、一汽红旗
H5/H7/H9/HS5/HS7/E-HS3/E-HS9、吉利博越 Pro/新缤越/帝豪、一汽解放 J6/J7、重汽豪沃 T7 等车型。2018~1H21,公司 ADAS 产品销量分别为 6.7/10.2/30.7/27.2 万套。

从竞争格局来看,公司 ADAS 市占率处于国内供应商第一梯队,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根据佐思汽研的统计,2020年,经 纬恒润乘用车新车 ADAS 产品装配量为 17.8万辆,市场份额为 3.6%,为中国乘用车新车前视系统前十名供应商中唯一一家 本土企业。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中,2020年公司 ADAS 产品市场份额占比 16.7%,居第二位,仅次于博世。从竞争格局 来看,目前国内 ADAS 产品主要以外资厂商为主,包括电装、博世、安波福、大陆等,我们认为与外资厂商相比,以经纬 恒润为代表的国内 ADAS 厂商在符合中国法规、了解中国特有场景、服务响应、成本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提供定制 化、差异化的开发,此外考虑到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等方面的考虑,自主品牌崛起也会给国内 ADAS 厂商带来更多的发 展机会。

图片



从行业空间来看,未来几年公司 ADAS产品市场空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预计 2025年中国将有超 1600万台乘用车安装 前视 ADAS系统。据佐思汽研数据,2020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前视系统(即公司 ADAS 产品)装配量为 498.6万辆,同比 增长 62.1%;前视系统装配量装配率为 26.4%,较 2019 年提升 10.9 个百分点。其中自主为 16.1%,同比增加 6.5 个百分 点;合资为 32%,同比增加 13.7个百分点。预计到 2025年,我国乘用车前视系统装配量将达到 1630.5万台,装配率将达 到 65%。

受政策影响,商用车 ADAS 装配率也将迅速提升。1)客车:我国在 2017年要求车长大于 9米的营运客车加装“LDW(车 道偏离预警)”和”FCW(前方碰撞预警)(双预警系统);” 2019年 4月起新生产的超过 9米的营运车辆需加装 LDW 和 AEB。2)货车:2020 年 9 月 1 日起,牵引车和总质量≥18000kg 的载货汽车,应安装 FCW 和 LDW(双预警)。2021 年 5 月 1 日起,最高车速大于 90km/h的牵引车、总质量大于或等于 12000kg且最高车速大于 90km/h的载货汽车需加装 AEB。在政 策法规和市场需求升级的驱动下,短期内 L1-L2 级功能上车将成为商用车 ADAS 的首要趋势。据佐思汽研预测数据, 2025/2030 年我国商用车 ADAS 装配率将分别达到 48%/59%。

公司商用车双预警与东软睿驰暂居行业第一梯队,重型牵引车 ADAS 市场份额居首位。重卡双预警(LDW、FCW)市场竞 争较为激烈,目前公司与东软睿驰在双预警领域暂居第一梯队。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2020年 9月至 12月新规实施以来,国内重型牵引车(营运类)搭载 ADAS 预警产品新车上险量为 36.79万台,经纬恒润 ADAS 搭载量 11.2万台,市 场份额占比 30.44%,居市场首位。

图片



背靠 Mobileye,公司 ADAS产品将受益于 L2级自动驾驶普及。Mobileye是全球 ADAS 芯片的龙头,2021年 MobileyeEyeQ 芯片出货量超过 2800万颗,同比增加 45.6%,截至 2021年底,Mobileye EyeQ系列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 1亿颗,2021年 Mobileye在全球 30多家车企中拿到了 41个新的 ADAS 项目,据高工智能车数据,Mobileye以 36.29%的市场份额在 2021 年度中国市场前装 ADAS 视觉感知芯片/算法方案商中排名第一。我们认为,尽管在高级别辅助驾驶领域 Mobileye的市场份 额逐渐被英伟达、高通、华为、地平线等厂家侵占,但从车型价格区间搭载率来看,20 万以及下价位新车不管是 ADAS 还 是 L2 级搭载率都处于相对低位,同时,作为主机厂在这个价位区间主打性价比,对于方案成本以及开发效率要求更高,经 纬恒润依托 Mobileye 打造的 ADAS 产品成熟度高,价格便宜,有望随着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而持续受益。

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合作方不仅限于 Mobileye。Mobileye是公司的深度合作伙伴,但并非公司唯一的芯片供应商。除 Mobileye 外,公司新一代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 HPC 选用的是 TI 的 TDA4 以及英飞凌的 TC397 两款芯片。公司在 2021 年与黑芝麻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自动驾驶(包括域控制器、泊车等)、智能座舱产品以及相关应用开展全面的技术和商务合作。此外公司未来将基于英伟达 Orin 芯片推出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针对 L2+/L3辅助驾驶场景,公司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配套量产红旗 E-HS9:公司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基于 Mobileye EyeQ4,针对 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设计,支持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及驾驶员监控等信息接入, 除可以实现 ADAS 产品相关功能外,还可实现包括驾驶员确认换道、高速驾驶辅助、交通拥堵自动驾驶、高速路自动驾驶 等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2020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量产配套一汽红旗 E-HS9 车型。

针对更高级别辅助驾驶,公司的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已实现定点。公司从 2019 年即启动自研 HPC 产品研发,至 今已推出两代产品,新一代 HPC产品选用 TI TDA4 及 Infineon TC397 两款高性能芯片,支持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 达、高精地图及驾驶员监控等信息接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系统级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实现自动主动换道、自动 辅助导航驾驶驾驶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目前公司 HPC 产品已实现赢彻科技、宝能汽车的定点。(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图片



2.2 智能网联电子产品:T-BOX 和网关增长迅速

智能网联电子产品是公司电子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2021年,公司智能网联电子业务营收分别为 1.0/2.5/3.5/4.5亿元, 2021 年公司智能网联电子营收占公司电子业务的比重约为 18%。公司智能网联电子产品主要包括远程通讯控制器(T-BOX)和网关(GW)。(1)远程通讯控制器(T-BOX):公司的 4G-TBOX 产品为整车客户提供包括行车数据采集、高精度位置信息、车辆故障监控、车辆远程查询和控制(开闭锁、空调控制、发动 机启停等)、智能行车预警、驾驶行为分析、4G无线热点分享和 OTA 等丰富的车联网服务,配套车型包括一汽解放 J6、一 汽红旗 HS5/HS7、广汽埃安 S/V/LX、江铃福特领界等车型。(2)网关(GW):公司 CAN(FD)网关早已实现大规模量产, 百兆以太网网关完成研发且已量产,千兆以太网网关已完成设计和可靠性试验,公司网关配套车型主要包括:别克 GL8、奇 瑞瑞虎 8、吉利缤越/帝豪/远景/远景 X3/几何 A、广汽传祺 GS4/GS8/GM8、小鹏 P7、一汽解放 J6/J7、重汽豪沃 T7等车型。

2021年中国乘用车 T-BOX装配量接近 1300万台,2025年装配量预计超过 2000万台。据佐思汽研数据,2021 年中国乘 用车 T-BOX前装装配量为 1294万台,同比增长 31%,装配率达 60%,较 2020年增加约 10个百分点。未来乘用车车联网 将进一步得到普及,T-Box装配量及装配率将持续保持上升,佐思汽研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 T-Box前装装配率将达83.5%, 装配量超过 2000 万辆,T-Box 和车联网将逐渐成为乘用车标配。T-BOX 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竞争较为激烈。从成本端来看,占 T-BOX成本最高的为通讯模块和芯片,二者合计占总成本 的 76%。公司 T-BOX产品在 2020年居行业第 10 位,本土厂商第 5位。2021年中国 T-Box 供应商 TOP10厂商占比达到 64%,公司 T-BOX产品装配量排名有所下滑,排名靠前的本土供应商主要有联友科技、东软、慧翰微电子等。

图片



公司 T-BOX将受益于 5G T-BOX 发展。随着 5G网络建设的推进和 5G通信模组应用的落地,国内 T-BOX产品在未来 3-5 年内将逐步从4G迈向5G,2021年 5G车型上险量约4万台,占 T-BOX总装配量的0.3%,公司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 5G T-BOX 供应商,其他供应商主要包括联友科技、东软、慧翰等。经纬恒润 5G T-Box 采用 AP+NAD+MCU架构,提供高通、MTK 多 平台支持,呈现独立式、智能天线式、多通信模组集成式等多种形态。功能接口包含 5G SA/NSA、C-V2X、CAN/CAN FD、 千兆以太网、双频 GNSS、WiFi6、蓝牙 5.2、USB 等,已量产于东风岚图等车型,还可集成 TPMS、ETC、换电控制、蓝 牙钥匙(可扩展 UWB)等专项行业业务,同时面向智驾域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场端/车端 AVP、万兆以太网高速通道等服 务。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和大规模量产,5G 低时延、高速率等特性能够为自动驾驶带来更高效的网联服务,同时随着通信技术、行业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成熟,5G T-Box 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2.3 车身电子产品:车身域控制器实现量产配套

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是公司目前营收规模最大的汽车电子业务,2021 年,公司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电 子产品总营收的 43.8%。公司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防夹控制器、乘用车车身控制系统、智能座舱感知系统、无钥匙进入及启动 系统、车身域控制器、商用车车门控制系统、商用车车身控制系统、顶灯控制器、电动后辈们控制器、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控 制器、车门域控制器、座椅控制器、氛围灯控制器、智能防眩目前照灯系统控制器等产品。2018~1H21 公司车身电子产品 销量分别为 643/618/689/428 万套,2021 年上半年单套车身电子产品价格约为 124 元。公司在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量产经验丰富,基于平台化算法和 AUTOSAR 软件架构,公司生产的防夹控制器、电动后背 门控制器以及车门域控制器等产品已为众多主机厂成功配套多款车型,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公司车身电子产品中防夹控制器 销售比重最大,2018~1H21,公司防夹控制器出货量达到 278/252/248/176 万套,主要配套客户包括英纳法、毓恬冠佳、 艾习司等天窗零部件厂商。

图片



公司是少数实现车身域控制器量产配套的供应商。传统的车身控制器(BCM)功能主要包括内/外部车灯、雨刮、车窗、车 门等功能的控制,通过 CAN/LIN 与各个节点进行通信,随着汽车各类功能的不断增多,近几年在传统车身控制模块(BCM) 的基础上,集成了无钥匙启动系统、纹波防夹、空调控制系统、网关等功能,从而升级成为车身域控制器。比如华为推出的 CCA 架构当中,除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域控制器,其他车身控制功能全部集成到了车身域控制器(VDC整车控制平 台),形成了中央计算+区域网关的架构。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1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前装搭载车身域控(车 身控制+网关集成)上险量达到 50万台,国内厂商经纬恒润、东软睿驰、诺博科技、德赛西威等厂商有望打破传统 BCM、 网关市场的外资供应商垄断格局。经纬恒润于 2020 年推出车身域控制器,在原有 BCM 功能基础上,集成了无钥匙进入及 启动系统(PEPS)、空调算法、门控逻辑、胎压监测等整车控制逻辑,已成功配套一汽集团、华人运通等主机厂。

2.4 其他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业务延伸

除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外,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同时向底盘控制和新能源领域延伸,但目前公司其他电子业务的营 收占比相对较低,2021 年,公司底盘、新能源、高端电子和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0.3/0.8/1.2/1.6 亿元, 占公司电子业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1.2%/3.1%/4.7%/6.3%。

底盘控制电子主要以 EPS 为主,底盘域控制器定点蔚来汽车。公司于 2006 年成立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EPS)团队,目 前能够提供支持自动驾驶的 EPS 产品,公司 EPS 产品已配套东风风神 D01/D02、长安跨越 V3、塔塔 Intra 1000/Intra 1300 等车型。2018~1H21,公司 EPS 销量分别为 19.11/22.78/24.27/9.65万套,此外公司 L3/L4级自动驾驶的全冗余 EPS 产品 获得一汽集团 EHS9/江铃合同,面向 B 级车的 DP EPS 产品获得一汽红旗/江铃/福田等车型定点,面向商用车市场的电液转 向产品获得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项目合同。底盘域控制器方面,公司底盘域控制器获蔚来新平台车型定点,满足蔚来全栈自 研的需求,随着蔚来 NT2.0 车型的放量,公司底盘域控制器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新能源和动力系统电子方面,公司在 2010年推出了第一代整车控制单元产品,经过多次的平台迭代开发,产品功能不断优 化。目前公司整车控制单元主要包括新能源整车控制器和商用车整车控制器,主要客户包括一汽解放、江铃汽车、吉利、中 国重汽等。此外公司电池管理系统覆盖 12V-800V 各电压级别电池包类型,并兼顾乘用车及商用车使用环境,主要配套客户 包括北汽集团、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

图片



2.5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展望: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域控制器塑造未来增长空间

汽车电子规模与成本占比逐渐提升。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据赛迪智库数据,乘 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到 2025年有望达到 60%。另外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单车汽车电子成本的提升,汽车电子市 场规模迅速攀升,据中汽协预测,2022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21399 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9783 亿元。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布局全面,将受益于汽车电子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整车性能更加依赖汽车 电子进步,汽车电子种类增多,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检测验证,全流程的汽车电子技术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大型汽车电子企业凭借技术积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随着本土汽车电子产 业技术的成熟,一批具备头部汽车品牌配套能力的本土汽车电子企业,逐渐突破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的技术壁垒,进入到全球 主要汽车主机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公司定位综合性的 Tier1,汽车电子业务涵盖范围全面,相比国内的其他可比公司, 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范围更广,定位类似于国外的博世、大陆、安波福、国内的联电等。

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带来域控制器的发展机遇,公司是国内仅有的几家具备域控制器能力的零部件公司。汽车智能化使得汽车 电子电气架构由传统的分布式逐渐向集中式过渡,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迈向中央计算的过程中,控制功能逐步被集成 至域控制器中,域控制器和软件模块供应商将获得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据麦肯锡预测,全球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在 2025/2030 年有望达 1280/1560亿美元。公司是国内仅有的几家具备域控制器集成能力的公司,除动力域外,公司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车身域控制器和底盘域控制器均已实现定点或量产配套,座舱域控制器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域控制器集成 的功能增多以及迈向跨域融合的过程当中,公司作为综合性的国内汽车电子龙头将更加受益。

三、 研发服务方案完备,高级别智能驾驶成为未来增长动能
3.1 研发服务方案完备,切入汽车核心开发环节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是公司最早布局的业务,营收稳定。公司从 2003 年成立初期便从事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 2018-2020 年公司该项业务营收分别为 6.17、6.16、6.34 亿元,2021 年,公司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加至 7.07 亿元,同比增 长 11.55%。毛利率方面,公司该项业务呈下滑趋势,2018-2021年,公司该项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9.43%、48.70%、49.84%、 42.01%,基本稳定在 40%-50%之间。

图片



公司的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十分完备,覆盖面广泛。公司可为客户提供贯穿电子电气系统开发的多种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 其中包括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与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与电子产品业务相互赋能,协同发展,为不同行业客户的电 子系统研发过程提供各类技术解决方案、工具开发和流程支撑服务。覆盖客户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主机厂,安波福、博士视听、麦格纳、法雷奥等国际 Tier1客户,以及中国商飞、中国中车等高端装 备领域客户和日照港等无人运输领域客户。

公司的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和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务:

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公司基于自身在电子系统领域的长期实践经验,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了贯穿整车电子电气系 统开发的多种解决方案和多项服务业务,包含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咨询在内的十多项开发服务,可以概括为咨询类、测 试类、研发类三大类服务。

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主要包括航天系统解决方案、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电机系统解决方 案、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与列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过去几年在研发服务的营收在 6-7个亿左右,营收相对稳定,2021年增速稍高,增速达到 11.55%,从营收规模和增速 来看均低于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该业务板块未来的增速主要取决于公司新客户的拓展以及新兴领域的进入情况。我们认为 研发服务作为公司最先布局的业务板块,尽管增速和营收规模不高,但对于提升客户粘性,促进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拓展具有 较大的作用,同时公司基于对客户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方案等更加直接且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客户需求, 开发更适用于整车的电子产品。考虑到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对研发服务需求的增加,我们预计公司该项业务在未来 2-3年内 将保持 10%左右的增速。

3.2 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新兴业务,有望成为未来增长动能

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是公司提供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的形式,即以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来对外提供出 行相关服务。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包括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公司于 2015年进入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领域,目前公司该项业务处于起步阶段,营收和毛利率波动较大,营收占比也较低。2018-2021 年,公司该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0.04/0.08/0.4/0.4 亿元。毛利率方面,公司该业务毛利呈现逐渐下滑趋势, 由 2018 年的 94.5%下降到 2021 年的 22.7%。

图片



公司已形成“单车智能+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车-云数据中心”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为了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出行即服务 (MaaS)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运营,公司开发了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和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单车智能解决方案:公司基于 SOA 模式设计的整车电子电气系统架构,自主开发了 AI环境感知、多源信息融合、高精定位、 智能决策、路径规划、车辆动力学控制等软件算法,以及车规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远程通讯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以太 网网关等多款硬件产品,同时着力强化了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机制,形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系统,为客户提供 特定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基于 4G/5G/V2X通信构建的车联网系统,将智 能车辆与数据后台连接,建立了车队运营调度监控系统、车队远程驾驶系统、车路协同系统、现场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从车队出班、生产作业到收班回库的全流程自动化运营管理。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公司的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工程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系统和 OTA 软件升级管理系统,利 用车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场景仿真测试、远程故障诊断、异常工况分析、算法优化和软件更新,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快速产品迭代。

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已与多家整车厂合作,产品、服务覆盖多个场景,包括港口智能集卡、智能环卫车、智能园区物流 车、智能接驳车等。2018 年至今,公司先后在青岛港、唐山港和日照港开展港口 MaaS 业务,主要进行集装箱和散货场景下的单车智能解决方 案开发、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开发以及车-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 MaaS 解决方案的发展,以适 应封闭园区、干线物流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等领域的需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图片



四、 盈利预测
基本假设与公司盈利预测

电子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汽车电子在未来将处于较高增长期,未来有望迎来汽车电子量价提升周期。预计公司 电子业务在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2.8/43.9/59.6 亿元,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27.6%/27%/26.6%。

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方面,公司 ADAS 产品背靠 Mobileye,随着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公司 ADAS 产品市场份额 有望持续提升,此外面向高级别辅助驾驶的自动驾驶域控器(ADCU)和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已经实现量产配 套,随着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走向中央集成,公司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有望更加受益,公司智能 驾驶电子产品符合量价齐升的逻辑,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智能驾驶电子营收分别为 9.5/14.8/22.4亿元,同比增速为 66.7%/56.0%/50.6%。

智能网联电子产品方面,公司 T-BOX产品将受益于渗透率的提升,预计到 2025 年 T-BOX渗透率将达到 83.5%,相比 2021 年增加约 23.5个百分点,公司 T-BOX完成由 4G向 5G的技术升级,随着 5G T-BOX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智 能网联电子产品将迎来量价提升周期,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智能网联电子营收分别为 5.8/7.3/9.1亿元,同比增速分 别为 29.2%/25%/25%。

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方面,公司是少数实现车身域控制器量产配套的供应商,在 2020年推出车身域控制器,目前已 配套一汽集团和华人运通,在电子电气架构走向中央集成的过程中,车身域控制器将集成更多的分布式 ECU,公司的 车身电子业务也将迎来量价提升周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营收分别为 13.4/17.4/23.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2%/30%/35%。

研发服务业务:公司过去几年在研发服务的营收在 6-7 个亿左右,营收相对稳定,增速也较低,考虑到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 对研发服务需求的增加,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该项业务将保持 10%左右的增速,考虑到公司该项业务模式并不会产 生较大变化,预测 2022~2024 年毛利率将与 2021 年基本持平,达到 42%。

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该项业务处于起步阶段,营收规模和增速波动较大,未来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在更多场 景的落地,公司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有望获得更多订单,我们假设公司该项业务在 2022~2024年将保持 50% 左右的增速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经纬恒润
工分
2.5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8-01 18:5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