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对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对内构建经济增长新动力。我国是全球首个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资源高效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效能;二是在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数字经济之际,有利于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筑起国家竞争的新优势。2023年3月国家组建国家数据局,7月底国务院任命首任国家数据局局长,表明政府高度重视并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数十万亿元,有能力接力土地财政。根据相关测算,全国数据资产市场总规模8.6万亿,带动相关产业数字化潜在受益34.4万亿,叠加数据资产衍生市场,其潜在总规模可能超过60万亿。此外,根据国内机构的观点,其认为数据资产市场最大可能接近百万亿规模。我们认为数据资产作为10万亿级别市场具备足够资本驱动力接过土地财政(近10万亿市场)的大旗。从长远看,数据要素将为下一个30年的黄金发展期打开一扇战略性的大门。
医保数据要素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大,有望先行先试。医保数据在临床诊疗、医疗科技创新、医疗保险和患者等具备巨大价值。医保数据维度非常丰富,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我们预计未来医保数据要素市场有望先行先试,成为第一个数据要素放开方向。根据我们测算,商保公司每年调用数据服务费将达554亿元,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市场调研带来的市场空间至少在106亿元,金融调用医保数据服务费将达到187亿元。未来随着疾病智能筛查、健康管理等大健康应用拓展,医保数据应用市场空间将达千亿以上。
交通数据要素市场空间近千亿元。交通领域数据体量大、种类繁多,包括高速大数据、车辆大数据、ETC大数据、运力大数据、运政大数据、北斗大数据等。根据我们测算,车险和汽车金融公司每年购买数据的相关费用将达817亿元,车企数据服务应用市场预计将有149.5亿元市场规模。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建议提升对数据要素整体板块关注度,具体标的方面:
1、医保数据运营:久远银海、山大地纬、国新健康、中科江南;
2、国资云:云赛智联、深桑达A、易华录、卓朗科技、广电运通;
3、其他数据放开方向:上海钢联、信息发展、中远海科、航天宏图、卓创资讯。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影响;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
1. 数据要素的格局和立意:全球首创,对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对内构建经济增长行动力
我国是全球首个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本世纪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2022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是我国专门针对某一要素的第一份基础制度。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将提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越来越有限。因此,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其最终的价值在于两个重要的目标指向,一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资源高效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效能;二是在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数字经济之际,有利于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筑起国家竞争的新优势。
通过数据资产化、资本化,数据财政有望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新动力。过去30多年,土地资产化是中国经济腾飞背后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之一。1987年,深圳“土地第一拍”实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成为土地资产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内生动力,目前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数据要素市场,通过数据资产化、资本化,数据财政有望引领地方经济继续前进。
组建国家数据局,加速建设数据要素市场。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2023年7月28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随着数据局局长的正式任命,我们预计数据局正式挂牌步入倒计时,围绕数据要素各方面的制度体系(确权、定价、交易、流通,以及各地实施细则等)和配套政策将有望加快出台,产业发展有望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2. 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十万亿量级,有能力接力土地财政
数据资产市场作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能,其潜在市场规模有多大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维度一:
2022年全国数据资产总规模在8.6万亿元左右。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测算,按照支出法,2022年深圳全市业务数据要素支出超过1000亿元,包括购买相应的软件、硬件产品等。以深圳占全国企业总数比例(2022年约为2.3%左右)和3年折旧率简单推算,则2022年全国数据资产总规模在8.6万亿元左右。
数据资产市场潜在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根据信通院报告,2022年数字产业化对产业数字化约有1:4的带动效应,则产业数字化潜在收益在34.4万亿元左右。两者相加,全国数据资产潜在总规模在43万亿元左右。进一步考虑围绕数据资产的评估、融资、质押等衍生市场,预计整个数据资产市场潜在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维度二:
通过公开资料整理目前国内主流机构的观点:
1)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
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1500万亿元,如果数据资产入表,可能再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
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志鹏:
目前估计数据资源的价值大概在10万亿,如果经过数据要素化,能够实现超过100万亿级的数据资产。
3)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
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
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十万亿元量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数据资产潜在总规模至少是数十万亿元量级,这样一个10万亿级别的市场和资本驱动力,有望接过土地财政(近10万亿市场)的大旗。从长远看,数据要素将为下一个30年的黄金发展期打开一扇战略性的大门。
数据要素市场是一个横跨各领域的综合要素市场,我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丰富:
1、金融服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画像、授信贷款、知识产权担保联合征信、金融反欺诈。
2、医疗健康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导诊、疾病诊断、比较效果研究风险识别、健康干预、医保反欺诈。
3、交通运输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红绿灯、智慧停车、港口停泊、智能公交车、运营车巡游。
4、生态环境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环保监测、气象监测、气象预警、移动源污染监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EP) 核算。
3. 医保数据要素: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大,有望先行先试
医保数据平台已建成,数据要素流通必要性凸显。医疗数据公认具有巨大的价值,临床诊疗、医院管理、医疗科技创新、医疗保险和患者等都可以从中获益良多。2022年5月,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该平台直接面向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涵盖全国13.6亿参保人、40万个定点医疗机构以及40万家医疗零售商店,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基础支撑。6月21日,为推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共享,国家医疗保障局起草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与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的协议(征求意见稿)》。医保数据维度非常丰富,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我们预计未来医保数据要素市场有望先行先试,率先落地。
市场空间测算:
1) 商保公司:
维度一:根据医保商保融合支付场景推算
通过医保商保融合支付等形式提升参保人体验,降低理赔和核保成本以及经营风险。目前部分城市,如天津、武汉,已经开始试点医保和商保融合支付,参保患者仅需通过刷入社保卡,诊疗后的结算过程全部自动通过数据传输与保险公司的系统完成对接,几秒钟内就可以同步完成社保报销和商业医疗保险部分的理赔。
以人保健康天津分公司为例,在天津展开的试点保障公司能够通过真实有效的诊疗数据,避免票据、就诊资料造假等骗保行为,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未来人保健康还考虑切入药企、药店,深耕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科技环节,拓展大健康领域的应用。我们以医保和商保融合支付场景为例测算市场规模。假设一家商保公司接入一家医院试点,愿意为接入平台支付给第三方信息化平台服务商每年20万元的服务费。我们根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2021年国内二甲以上医院数量大约为8114个;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统计,我国从事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86家。我们按照医院和商保公司不同的渗透率情况测算市场规模,在医院30%渗透率,商保公司30%渗透率的情况下,仅医保商保融合支付这一场景就有望打开126亿元的新市场空间,并且未来有望随着试点推进,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维度二:
根据医保商保融合支付场景一家医院试点面向一家商保公司收费20万/年服务费推算:
以天津北辰医院(三甲医院)为例,该医院2021年收治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一般认为,商业健康险渗透率不到10%,我们按照住院病人中10%,即3000人次购买了健康险计算,则20万/年服务费对应每次调用数据66元/人次。
除了理赔环节,医保数据放开后,商保核算保费也可以从原来的体检变为直接调用医保数据,医保数据对商保公司应用将贯穿全流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亿人次,按照商业健康险渗透率10%,调用数据66元/人次计算,则每年商保调用数据服务费将达554亿元。
维度三: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8653亿元,医保数据开放后,将节省商保公司理赔成本,并有效为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假设原先商保公司投入的理赔、产品设计前期市场调研、核算保费等环节成本占保费收入比例5%,则相关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33亿元。
2) 相关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市场调研:
根据产业调研,一般医药或医疗器械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公司开展市场调研或战略咨询项目来辅助产品设计、定价、营销策略规划,根据不同内容和周期要求,单次项目成本一般在几十万-几百万之间。一般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立项或在国内上市前都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202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受理注册申请品种7911个,医疗器械首次注册申请2660项。
我们按照平均每种药品和医疗器械从前期产品设计到后期定价和营销策略规划整体在市场调研上投入的成本为100万元计算,则2022年国内外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在国内的市场调研成本在106亿元左右。
医保数据要素放开后,医药和医疗器械厂商市场调研可以直接使用医保数据产品,数据可信度更高、颗粒度更细,范围更广,则该部分每年市场空间至少在106亿元。
3) 金融普惠小微贷款:
按照前文调用医保数据66元/人次计算,2022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5652万户,一般从业人员50人以下都是小微企业,按照平均每户平均调用5人医保数据,即每户调用数据收费330元/次计算,则每年金融调用医保数据服务费为187亿元。
4) 大健康其他应用场景:
1.
1.
1.
4. 交通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近千亿元
交通领域数据体量大、种类繁多,包括高速大数据、车辆大数据、ETC大数据、运力大数据、运政大数据、北斗大数据等。交通领域数据维度非常丰富,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我们预计未来交通领域数据要素市场有望持续推进和落地。
市场空间测算:
1) 保险和银行:
维度一:
截止2022年底,国务院统计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
截止2022年底,全国拥有公共营运交通工具:
1.
1.
1.
1.
1.
车险、车贷/抵押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测算:根据国务院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国民用+公用交通工具保有量为33643万个,假设一个交通设备的数据的购买价格为1元/年,我们按照车险公司和银行不同的渗透率情况测算市场规模,在车险公司40%渗透率,银行15%渗透率的情况下,仅交通数据服务费这一场景就有望打开351亿元的新市场空间,并且未来有望随着试点推进,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机动车辆保险8210亿元,民用交通车辆数据开放后,将节省车险公司理赔成本,并有效为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假设原先车险公司投入的理赔、产品设计前期市场调研、核算保费等环节成本占保费收入比例5%,则相关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11亿元。
根据中银协披露,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为8138.26亿元,假设民用汽车数据放开后,假设原先汽车金融公司投入的理赔、产品设计前期市场调研、核算保费等环节成本占保费收入比例5%,则相关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07亿元。
2) 车企:
车企数据服务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测算: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2年度中国境内125家乘用车企业,假设民用车辆数据打包费用为1元/辆,在30%渗透率下,民用汽车数据服务市场预计将有149.5亿元。
5. 数据要素相关标的
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建议提升对数据要素整体板块关注度,具体标的方面:
1、医保数据运营:久远银海,山大地纬,国新健康、中科江南;
2、国资云:云赛智联、深桑达A、易华录、卓朗科技、广电运通;
3、其他数据放开方向:上海钢联、信息发展、中远海科、航天宏图、卓创资讯等。
6.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相关政策推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节奏和力度可能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可能吸引更多公司参与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