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充电运营数据及充电行业热点问题解读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22 19:47:04

会议要点

1. 2023年充电基础设施数据报告

国内充电基础设施2023年数据显示,公共充电桩达272.6万台,同比增长51.7%;私人配套充电桩高达587万台,同比增长26.6%。

2023年全年公共充电站数量与私装共享充电桩均实现稳定增长,充电总电量达到38.1亿度,同比增长78.1%。

2024年预计新增私人充电桩297.7万台,公共充电桩108.54万台,公共充电站保有量将达到23万余座,支持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趋势。

2. 新能源车与电网融合政策解读

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政策发布,目标至2030年推动车网互动,提升配电网接入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政策鼓励智能有序充电,完善电价及市场机制,激发新能源汽车资源灵活性,提升产业链技术体系。

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目标为45%,2024年预计销量达1200万辆,占比40%。保有量展望:2025年达4000万辆,2030年8000万至1亿辆。

3. 深度解析超充站市场及未来布局

国内超站建设与不同功率充电桩的应用场景差异化明显,社区充电主要是慢充,公共充电场站及高速公路场景需大功率充电桩。

800伏高压快充车型价格正在下降,20万元左右即可搭载,但由于保有量不高,高压快充渗透率提升有限。

超充站不会成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主流,主流依旧是社区充电,相关政府部门亦提出多项方案推动社区内充电服务能力。

4. 推动充电服务品质提升

建立充换电场站及服务评级体系;推进信息评价,财政补贴挂钩星级,上海已实施三年;运营商可根据评级提升服务质量。

优化补贴政策,补贴从建设转向运营,但对特定场景如新能源汽车下乡给予建设补贴;加强充电设备的质量检测认证。

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内,有土地资源、电力资源、车辆资源和地方资源的企业对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最为积极;2024年预计开展一系列充电桩下乡活动。

5. 推动车网互动的外部条件

车网互动技术无阻碍,但商业模式和电网承受能力是关键。目前V2G主要应用于封闭场景。今年有序充电推广将加速,电价峰谷调控将完善,价格差异激励车网互动。

车端V2G功能稀缺,残值评估不明确。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电池循环寿命用不完,反向充电对安全性影响可控。

超充网络现状:地方政府推动,车企800伏高压平台增多。中石油、中石化等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充电站将更多共享共建,超充比例提升。

6. 充电行业运营与前景分析

充电桩运营市场多元且盈利不均:中小微企业盈利占比高,大型企业盈利相对较差;运营效率不均,一些充电场站利用率可达70%,全国平均利用率约10%。

国央企入场增加民营企业压力:国央企进场后因政府资源和扩张速度,给民营企业带来挑战。市场中有潜力的4类企业包括:拥有土地、电力、车辆资源,以及地方资源的企业。

换电模式市场前景分化:工信部鼓励换电应用,公共领域换电车型或将增加,私家车换电需求存在但相对有限,消费者选择多样化。

7. 充电行业数据解读及热点通报

此段落内容与具体的投资分析无关,不含有价值的投资线索或信息。

Q&A

Q:在未来几年,充电行业将会推进哪些主要措施来提升充电场站的信息评价?

 

A:在未来24年,我们将推进充电场站的信息评价体系,确立一个星级评价体系。上海已经实践三年,将充电场站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级别,与财政补贴挂钩,补贴分别为1毛、4毛和7毛。全国的充电场站也将逐步实施评星。随着私家车增多,公众对服务品质的需求提高,评价系统会涵盖设备、基建服务及相关配套,大约有100多项标准,评价结果为1至5星。此外,也会根据充电功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服务费标准,例如高速公路上的不同功率充电位将会有不同的收费,并可能提供预约服务、环境和增值服务等,来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Q:充电行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优化趋势?

 

A:补贴政策中,将鼓励地方政府逐步从建设补贴转向运营补贴,但也会对特殊场景如新能源汽车下乡、高速服务区等进行建设补贴支持。我们也将加强充电安全体系和提升充电设备质量,包括完善技术标准、增强质量检测认证等,以及鼓励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融合。针对充电桩运维服务,将推动建立智能化运维服务平台,规范化运维服务行为。

 

Q:充电行业近期有哪些具体成果及未来规划?

 

A:近期主要成果包括发布2022~2023年度报告,成立了闪充委员会和国际化发展委员会,以支持高端车主以及充电桩出海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未来还将筹划换电平台,启动充电桩下乡活动,满足不断下层市场和乡村地区的充电需求,预计2024年开展系列活动。

 

Q:目前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有哪些类型的企业布局?

 

A: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有四类企业布局:第一类是有土地资源的企业,如能源企业、停车场产权单位和医疗机构;第二类是有电力资源的企业,如国网、南网、华润等;第三类是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包括车企和汽车销售代理商;第四类是有地方资源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速度预计更快。

 

Q:对于2024年直流充电桩及公共充电场站的预测是基于什么依据?

 

A:我们对2024年直流充电桩和公共充电场站的预测是55万套跟枪口,这个预测是基于多方面考量,包括历史数据、往年的历史数据以及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情况。

 

Q:请问V2G(Vehicle-to-Grid)技术和车网互动目前遇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有什么推动政策或市场条件?

 

A:目前来看,V2G技术和车网互动从技术层面上并没有阻碍,无论是车端还是充电桩端都没有问题。主要障碍在于商业模式上,例如电网能否准备好承受反向放电的电量。目前V2G主要应用于封闭场景下,如办公楼、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以及微电网状态下。国家预计将完善电力市场价格调控,价差将进一步拉大,促进车网互动和有序充电。另外,目前装备V2G功能的车型较少,影响了推广。还需要关注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目前看起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循环寿命是足够的,反向充电对电池安全性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不过,电池的质保问题和残值评估还没有确切的评估标准。

 

Q:目前车企和能源公司在构建快充和超充站方面有什么动态?

 

A:首先,各地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建设,例如广州、深圳、海南等都有相关计划。车企方面,大多新车型尤其是价格在20万以上的,都是基于800伏高压平台,但比亚迪尚未朝这个方向发展。现在除了车企自建品牌站,我们也看到宝马、奔驰等合作建站,表示超充站建设是对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有利补充。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也在加油站内外建立充电基础设施,其中会包括超充设备。但是,土地和电力资源是比较紧缺的,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支持。超充站的渗透率受几个方面影响,社区充电主要为慢充,占比50~60%,而目的地充电占比约20%,因此高功率充电或超充需求场景大约为20~30%。公共充电场站和高速公路新建充电桩中180千瓦以上的比例越来越高,低于120千瓦的配置正在减少,未来充电站建设会以高功率为主。

 

Q:当前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情况如何?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是什么样?

 

A:目前充电桩运营商数量多,盈利情况差异明显。中小微企业的盈利占比很高,大多数都在盈利,利用率高的充电场站能达到70%。反观大型企业,盈利能力通常相对较弱。原因是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早期布局不理想,建设了偏僻的场站,导致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大约在10%。未来,预计会有四类企业在行业中表现出色:拥有土地资源、电力资源、车辆相关资源的企业,以及拥有地方政治资源的民营企业。

 

Q:对于市场中退出的一些企业以及它们的充电设施将如何处理?

 

A:一些企业会购买还能运营的充电场站,国企有时会接盘。遇到因设备老化或接口问题无法使用的设施,可能会直接拆除。随着省市政务平台的智能化管理手段日益增多,能够实时监控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这类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Q:换电和充电在未来的市场比例如何?

 

A:工信部已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内容中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换电应用模式。公共领域的电动化,包括环卫物流、出租网约车、中重卡将推动换电车型占较大比例。换电在私家车领域对一部分有特定需求的车主来说也很重要,例如家中无法安装充电桩或者对于时间较为敏感的车主。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车主需求的不断释放,换电车型在私家车领域会有一定的市场。

 

Q:超峰站服务费和电价相较于普通慢充充电站的区别?

 

A:服务费和电价差异化。大多数地方实行分时电价,服务费取决于提供的服务质量和充电功率。有些品牌站的平均功率超过300千瓦,光服务费可能就达到两块钱以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充电站将类似酒店,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满足不同车主的需求。

 

Q:华为进入新能源车市场后,其在充电行业的合作伙伴和合作进展情况如何?

 

A:华为在液冷超充设备的推广上主要与国央企和政府合作,利用其在政府端的影响力。通常会与省市级政府或国央企的负责人对话以推动其液冷超充技术的布局。

 

Q:目前充电运营的行业数据能展现出什么趋势?充电运营商面临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A:目前充电运营行业的数据显示出了几个明显的趋势。首先,在车辆增速上,我们看到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非常快,预期未来几年这一增速将保持。这为充电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充电桩行业有很大的成长潜力。其次,关于充电桩的利用率问题,当前的数据表明,充电桩的使用频次确实不高,但是随着车辆增长量的上升,利用率有望逐步提升。这个问题的热点在于,充电桩运营商需要如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来增加用户粘性,进而提高每个充电桩的利用率。另一个热点问题是充电运营商的盈利模式。目前来看,大多数运营商都面临盈利困难。他们需要通过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来实现盈利。对于投资决策来说,需要关注各个充电运营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扩张策略。最后,政府的支持政策也是影响充电行业的重要因素。政策导向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重要参考,能够对充电行业发展起到稳定和鼓励的作用。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政策变动和导向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重点。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润泽科技
S
深信服
S
光环新网
工分
2.6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