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陈李最新观点:我有一个猜想,北上资金在5月之后再次涌入
夜长梦山
2023-04-17 10:08:50
陈李最新观点:我有一个猜想,北上资金在5月之后再次涌入 尽管即将涌入中国资产的海外资本没有去年12月今年1月那么迅猛,但持续的净买入,会对市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次涌入的资金,不再仅仅是对冲基金,还会包括一些长线资金,公募、主权基金等。 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测,因为没有充分的数据,显示有资金跃跃欲试。实际上,在交流中,多数资金还是显得犹犹豫豫。但我们觉得,有利海外资本进入中国资产的条件已经具备。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 美国股市或许在5月后下跌。sell in may and go away再次应验。因为:1,美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没有完全释放。中小银行存款在流失,商业地产抵押资本品亏损在扩大。2,信贷规模在收缩。3,作为经济滞后指标的就业指标一旦转弱,就正式确定经济衰退。4,同样的信息在不同阶段,市场解读完全不一样。如今经济衰退迹象被理解为正面,因为很快不再加息。5月之后,经济衰退就被理解为负面,因为真的不再加息了,投资者需要下调企业盈利预测了。在中美资本市场形成“跷跷板”效应下,美股下跌反而有助于投资者发觉中国资产投资机会。 - 美联储停止开枪——加息。美联储如果停止加息,将降大缓解当前港币与美元利差压力,港币不再被压制在弱势兑换区间,非常有利于港股反弹。人民币的息差压力自然也大幅减轻,降低海外资本投资国内的汇率成本。 - 中国2023年以来的外交行动,展现了与世界连接的决心。与中东、拉美和欧洲的外交行动,减少了许多海外资本的政治顾虑。有一些信息暗示,中美之间也在积极寻求多维度多方面沟通交流,比如布林肯、耶伦或许近期访华,甚至中美在文化教育方面恢复沟通等。如果属实,这些信息将极大缓解海外投资者的地缘政治焦虑。 - 全球的非北美资本,包括中东、拉美、东盟的资本开始更多关注中国资产投资机会。在G2新世界格局下,这些资本陆续选择“两边下注”。在美国武断处理阿富汗、俄罗斯资产之后,在联储再次扩张资产负债表,使用“窗口贴现”处理中小银行流动性危机后,美元长期信用受到损害,越来越多资本寻找美元替代品。比如黄金,比如加密货币,比如人民币。 - 中国经济处在正常复苏轨道上。从目前的信贷、社融、房产销售和出口数据来估计,1季度GDP增速可能接近4%,2季度GDP增速接近8%。处于正常恢复轨道。某种程度上,多数国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在“弱”和“复苏”中摇摆。疫情开放后,预期“复苏”,然后迅速蜕变成“弱”。倒是部分海外投资者始终合理预期“弱复苏”。广义需求确实要经历一年左右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2019、2021)水平,过于“心急”的投资者让市场这个“狗”跑到经济前面去了,紧接着又跑到经济后面了。逐渐回升到经济,对于海外资本是个正面的入场因素。 - 距离上次海外长线资金,在2022年3-4月离开中国资产,已经一年了。有足够的时间,让海外资本调整资产配置,重新增配中国资产。 风险提示: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环境,可能造成海外资本投资中国的顾虑居高不下。他们不愿意增配中国。又或者,美国通胀转而向上,联储加息延续到下半年,中美利差继续扩大,阻碍海外投资者入场中国。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2.9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