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纵慧芯光总经理访谈-20221104
夜长梦山
2022-11-06 11:53:53
纵慧芯光总经理访谈-20221104丨中信证券计算机 时间:20221104 15:30 嘉宾:纵慧芯光创始人、总经理 陈晓迟 主持人:中信证券云基础设施首席分析师 丁奇 公司介绍: 2015上海成立,主打VCSEL,18年初搬到常州,18年进入手机供应链,19年是量产元年,2019一年出货10kk。2019下半年开始布局车用VCSEL,之后三年通过AECQ和IATF16949,车规产品去年底出货,用于DMS,激光雷达产品今年底明年初批量出货。 目前公司主打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可以排全球前三,目前研发重心在汽车电子。 Q&A 1.VCSEL企业不少但低端多(扫地机器人等)高端少(激光雷达、手机等),为什么能做激光雷达芯片的企业不多,激光雷达对芯片有什么要求? 不是新技术,90年代初就有商用VCSEL,真正火起来是2017的iPhoneX的faceID,所以17-19年有很多VCSEL创业公司出现。 做出demo并不难,实现比较不错的性能也不难(高校、创业公司都能做),我们认为真正壁垒在后面。VCSEL分三阶段,第一是性能,第二是可靠性和寿命,第三是可量产性。第二、第三阶段壁垒更高,没有大量出货难以发现问题。 车用VCSEL四大要求,光功率密度、光束质量、高可靠、低成本。 高功率密度和高光束质量比消费电子难很多,特别是汽车激光雷达要看几百米,而且希望出光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样光学系统可以大大减轻压力。 一旦光功率密度提高之后,对可靠性的压力也就更大。并且车用短脉冲有别于消费电子的长脉冲,会引入新的失效机制,如果没有大量出货是很难找到失效机制并调整工艺的。 2.为什么过去和现在的主流用EEL,现在开始用VCSEL(比如禾赛AT128)? VCSEL有低成本优势,而且由于出光方式其封装更灵活,温漂更小,更可靠。但之前不用的关键原因在于EEL光功率密度远高于VCSEL,因此目前还是EEL为主,VCSEL都用在消费电子。 但19年开始客户开始关注VCSEL,因为大家关注到激光雷达的量产了,需要低成本和可量产性了。现在随着多结技术发展,功率密度大提升,比EEL也就差一个数量级,不像以前差两三个数量级了。所以最主要还是功率密度。 3.为什么EEL格局这么集中,都是欧司朗? 第一是它在汽车电子布局早,性能领先而且通过车规认证,可靠性优良,出货稳定。第二是专利布局,低温漂专利解决了很大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垄断地位。 4.现在业内主要是5结,难在哪,我们能做到什么水平,未来能做到什么水平? 多结让激光器用同样的发光面积实现几倍的功率,并不是宏观VCSEL的堆叠而是微观外延生长更多层PN结。这需要做外延设计,通过MOCVD外延工艺实现, 多结的挑战比如氧化层会引入更多应力,应力会导致可靠性减弱。 市面上采用VCSEL量产的激光雷达不多,现在5、6结都有,将来会有更高结数。现在我们研发中已经开始做十几结的了。 5.不同结数对应光功率密度多少? 5-7结,现在量产产品大概达到1200-1500W/mm²,每平方毫米千瓦量级,比EEL低一个数量级,EEL能做到万瓦/mm²级别。 6.低温漂为什么重要? 温漂是发光波长随着温度变化。接收端有滤光片来滤掉环境光,温漂越大那么滤光片的光谱窗口就要越宽,就会导致噪音越大,信噪比低,探测距离就近。 现在VCSEL温漂差不多是EEL六分之一,低温漂可以让滤光片的光谱窗口更小。 纵慧芯光现在在开发新产品,不光温漂小,而且光谱线宽窄,可以极致提高信噪比。 7.解决温漂,加TEC来控温是否可以? 这会引入额外成本和功耗,对激光雷达并不友好,直接改良芯片是更好的方法。现在客户基本没有TEC模块。 8.A股还没有真正的VCSEL公司,VCSEL生产流程有哪些,什么关节关键,纵慧芯光做了哪些环节?fabless和IDM? 首先是设计,包括外延材料设计和layout设计。设计完进入生产,第一个环节外延生长。 大多硅工艺(CPU等)不用外延,直接曝光刻蚀就行,但VCSEL使用化合物半导体,需要先在GaAs衬底上生长10μm的材料,再刻蚀电路。外延生长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基本决定了最后做出来的VCSEL芯片性能和可靠性,能够决定70-80%。 VCSEL的外延生长比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更喊一下,因为需要DBR、需要量子阱,总层数可能有200层左右,每一层的厚度、成分都要精确控制,每一层工艺参数都要精确调节,比如生长温度、压强、气流等。这些属于各家的knowhow,不同参数长出来的性能可靠性完全不同。 外延生长之后是通常的fab流程,曝光、刻蚀、氧化这些。最后切片。 纵慧芯光自己做设计、外延生长,常州有自己的产线。我们自己做外延生长因为它决定最后的性能。并且我们希望自己掌握一些knowhow,我们认为能比代工厂做得好。后面fab这些环节采用委外代工。 传统化合物半导体厂商或光芯片厂商都是IDM,比如过去的Finisar、Lumentum和现在的II-VI。过去都是用在光通信,量不大,并且对工艺要求高。后来VCSEL进入手机,开始出现代工,因为数量急剧增长。目前我们采用代工,我们认为制造环节成熟并且对性能影响没那么大,没有差异性。但未来如果做更复杂的光通信产品可能会做IDM。所以我们是介于fabless和IDM之间,属于fablite,只做关键环节。 9.制造环节委外代工是否影响迭代速度?IDM迭代更快? 正确,IDM迭代的确更快,而且对于VCSEL,迭代很重要,工艺和可靠性都是要靠迭代的。最早我们外延生长也是委外代工的,那时候迭代一轮要一个季度甚至半年,现在外延环节我们最快1-3天就能迭代一轮。制造环节如果是IDM也会迭代很快,现在我们有紧密合作伙伴,能确保我们在一星期之内做迭代,速度和IDM差别不大。 10.Lumentum和II-VI分别是什么模式? Lumentum也有自己的外延和fab,但是它消费电子3D传感的VCSEL还是代工的,因为它订单特别大,在代工产业链话语权很强,产能、价格、交期都有话语权。现在从手机到激光雷达,它还是延续代工模式,这个模式已经很顺畅了。 II-VI一直都是IDM,可能和各自历史有关,II-VI一直就有fab,可能能够更好掌握工艺knowhow和迭代速度。 两种模式都没错,都有竞争力。 11.Lumentum和II-VI各自在哪些下游领域占优? 现在大家比较公认VCSEL老大是Lumentum了,消费电子出货量遥遥领先,汽车电子进展也很快,有头部项目量产,而且世界各地都有业务。 II-VI还是针对美国手机大客户,国内消费电子市场几乎没看见II-VI,汽车电子也少见,可能更聚焦服务好头部客户。 12.国内和全球有哪些激光雷达厂商会走VCSEL,前向和侧向分别介绍? 不便回答具体客户方案,但国内主流程上都开始把目光放到VCSEL,要么在做研发,进度快的量产。国外包括欧洲、韩国、美国,下一代都会陆续推出VCSEL的激光雷达产品。 从场景来看明确采用VCSEL的就是补盲雷达,有些客户前向采用光纤或EEL,但开发下一代补盲雷达的时候都一致采用VCSEL。前向目前市面上多种方案并存,1550、EEL都有,也有VCSEL,我们认为VCSEL也是有竞争力的方案。 13.补盲用VCSEL没什么疑问,为什么前向会用VCSEL,现在有哪几家? 前向VCSEL的优势在于光处理比EEL更容易,比如可以直接打出面阵或者线光斑,甚至可以通过2D形式进行纯固态扫描。 还有温度稳定性。 另外VCSEL光束质量好一点,打出来是圆形光斑,而不像EEL打出椭圆形还要进行快慢轴准直,有助激光雷达减体积降成本。 且VCSEL将来成本会很低,随着消费电子带起来供应链,激光雷达也能享受到消费电子的红利。而光纤激光器没有半导体的摩尔定律,没有这么强的规模效应。 14.9月一款激光雷达选用128个VCSEL但好像是与Lumentum合作,国内厂商VCSEL实力也很强,目前国内厂商选型到了什么阶段? 我们最快今年底明年初量产,是针对市面上已经开始量产VCSEL激光雷达的客户。其他客户量产时间基本明年底或后年,我们在大部分项目都是主力供应商。 15.昨天禾赛速腾的补盲雷达大概看30米左右,19万个点,前向现在能做153万个点了,未来补盲雷达升级趋势? 点密度不太熟悉,客户端对FoV提出了高要求,基本上要到100/120*75度,后续客户会持续提FoV的要求。现在技术阶段分辨率和距离都不是主要挑战,主要还是FoV做大。 16.消费级厂商搞不定激光雷达VCSEL,主要是在哪些环节?激光雷达VCSEL最难做的三点? 第一是光功率密度,很多厂商通过多结来提高。第二是光束质量,往往做多结产品时候发散角会很大,我们经过多轮迭代设计,可以在提高光功率密度的同时让发散角很小。第三是可靠性,激光雷达都是超短脉冲大电流,有别于消费电子,如果没有几十万颗的测试是没办法找到这种情况下的失效机制的。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不仅在VCSEL芯片本身做迭代,而且要设计车规驱动来模拟客户工作模式,做大量测试来找出失效模式,投入巨大,如果没有明确客户需求,很少有厂商会做这么大投入俩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在即将量产的客户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AECQ等所有认证都已通过,目前已经在跑小批量。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大港股份
工分
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