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东吴电新】阳光电源调研纪要20201112
成岑
2020-11-13 08:21:08
逆变器:
市场需求:今年110-120GW,中国容量40GW占1/3,收入只占大约1/5,这是由于海外购买的服务比较多,产品有溢价。明年150-160GW,中国对全球市场的贡献很大。
 
业绩:19年海外出货9GW(市占率10%+),20H1海外7GW(市占率约15%),20Q3海外约6GW(市占率约22%)。今年高增主要由于1)国内海外统一品牌,运行效率高;2)欧洲市场调整负责人,今年实现翻倍增长;3)印度工厂不受关税限制,叠加华为退出,美国市场进一步夯实;4)海外市场营销及渠道的持续布局;5)规模扩大后,在海外银行授信大幅改善。
品牌溢价:由于逆变器并非标准化产品,公司通过原材料好、可靠性高、研发投入大、产品性能强等多维度建立品牌优势,因此公司产品售价有5~10%的溢价优势,产品具备差异性。
毛利率:估计未来价格稳中有降。但规模优势下,原材料成本上有3-5个点的优势,叠加品牌溢价,成本大概有5-10%的优势。但是研发投入、高标准的产品性能要求会抵消部分,最后综合下来降本幅度可以覆盖降价,不影响毛利率。
 
销售:大型项目采用直销,分布式用分销,需要做好区分,欧洲和东南亚表现很好,后续分销的渠道要继续拓展
 
海外布局:
1)优势:
①2000年就开始布局全球业务,积累了品牌效应,市占率不断提升。
②和国外统一品牌,规模化生产,标准还是按照当地的。
③海外市场营销加大力度,很多营销资金布局海外,本地化营销+网上产品推荐等方式。
④海外授信大幅改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总资产超过200亿,各大银行基本上都认可我们的产品。
2)市场:全球市占率目标30-35%
① 欧洲市场:市占率在18-19年出现下滑,撤换负责人之后市占率就很快上升;欧洲碳减排目标上调后预计每年做50GW,增量很大
②美国市场:由于性价比高+华为退出,市占率上升
③中东市场:专门成立中东区,每个项目都有几个GW
④东南亚市场:越南供不应求,主要是渠道商起作用
⑤ 中国市场:市占率20%左右,一方面是因为华为,另一方面国内补贴拖欠、价格恶性竞争,产品价值反而不重要。平价之后中国市场需要换一套打法来提高市占率
 
3)竞争:
①SMA整体情况有好转,产品好但价格高;
②PE价格低但产品性能差;
③Solaredge主攻户用,注重服务和品牌,有很多专利,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④GE、施耐德设计慢、质量差、竞争力不行;
⑤阳光的产品功能更强、尺寸更小、价格更低,海外这些品牌现在的市占率还有30-40%,每年都在减少,再过5年基本都消失了(户用除外)。
 
储能:今年收入10亿+,利润不多,只有几千万,国内是亏的。明年目标是翻倍。有小储能+分布式+大型储能三大类,小储能明年推出,分布式储能现在在美国做的不错,大储能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
系统集成:
业绩:预计今年收入100亿,是被市场低估的优势业务,得益于公司优秀的系统优化及获取项目的能力,在今年组件价格巨幅波动的情况下,净利率可达5~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长期规划是每年增长30-40%,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EPC的隐形冠军,19年排名第二,希望能保持住。
业务:负责从项目开发开始到最后交钥匙,行业资源开发有些溢价,自持部分是以平价上网为主,不依赖补贴。
规划:牢牢抓住系统优化和创新能力,扩大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市场。
风能变流器:
需求:明年估计在35-40GW,下滑不会太多,因为现在国家在放开,明年会略微下滑一点,到了后年就好了。
业绩:预计今年2个多亿利润,增长600-700%,超过禾望,明年会下滑一点,但阳光在风储上在做研发,力图克服明年可能会带来的下滑;
其他业务: 
电动车控制系统:亏损状态,但今年开始发力,配套了五菱宏光,每月一万多套,明年是每月两万套,利润不大。 
充电桩:计划明年发力,设计10年寿命的,市场上的一般是3年,华为的是5年。
水面光伏:今年表现不错,Q1-3有几千万利润,全球占30%份额,全球第一。
智能运维业务:预计收入达到1.5亿,基本没有亏损,明年收入翻倍
氢能:没有利润,每年投入大概7000万,计划连续投入十年,争取把电解制氢做出来。
Q&A
市场本身容量在增加,原以为疫情影响会跌20-30%,但实际跌的没有那么多。根据最近的统计,全球容量大概还有120G,算法可能不怎么准确。我估计今年加上在途的110GW左右,明年市场容量估计在150-160GW。明年全球增长幅度还是会比较大的。中国对全球市场的贡献很大,假如按照150GW的30%来算,明年大概增加50GW左右,也是在扩大产能。所以希望我们明年能够再突破。
Q:根据全球逆变器市场倒推,19年全球逆变器市场规模约是580亿,国内不到100亿,海外市场份额接近500亿。海外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一是因为同等功率的单价高,二是因为功率占比也比较高。想请问现在海外逆变器售价与国内同等功率的售价的差别,以及怎么看待未来的趋势?
A:国内外单位造价差别比较大,很多统计机构都单列出货量、兆瓦数,参考组件出货量调整得出交流的兆瓦数。这个不一定准确,因为组件、逆变器还有在途的、在渠道中的,这些理论上是不能算的。总的来说,逆变器每年的误差应该在5-8GW。另一个估计的方法是通过销售价格进行估算,小型的优化器加上小型的逆变器每瓦6-8毛,大的逆变器每瓦就只有1毛,加上中国恶性竞争,价格非常低。这就导致假设全球120GW,容量中国40GW占1/3,收入中国只占大约1/5。这是由于海外购买的服务比较多,也有溢价,所以整体价格条件比较好。所以我们重点要开发海外市场。这是金牛业务,很多企业都想做海外市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差异、竞争战略、产品质量、全球化经营能力来支撑。阳光2000年就开始布局全球业务,做到今天已经20年了,我们内部的办公系统可以切换业务,海外几百名员工与我们的沟通也很顺畅。这种全球化的能力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
单位造价问题大家都能算清楚,估计未来价格稳中有降。不影响毛利率,创新、优化、零部件成本降低基本能覆盖降低的价格。
Q:想问一下逆变器成本差异的体现。逆变器90%都是原材料,但逆变器企业毛利率差异较大。想请问同等功率段位上各家企业逆变器的单瓦售价是否有差异,还有成本差异是如何体现的?
A:成本差异一般不大。我们规模大,在原材料成本上有3-5个点的优势,我们也可以通过品牌溢价维持毛利率,品牌溢价加上原材料成本大概是5-10%的优势。但是研发投入、高标准的产品性能要求会抵消部分,最后综合成本其实并没有多少优势。加上我们原材料用的比友商要好,所以原材料环节不占优势。但是我们品牌有优势,原材料、可靠性、产品性能、美誉度都很好,所以总体略胜一筹。所有的东西最终都要为品牌溢价服务,才有可能胜出。这是我们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必须长期坚持。所以我们的毛利率近年也有所上升。
Q:可以理解为逆变器算是光伏产业唯一具备产品差异化的环节,别的产品比较标准化,售价上都比较相近,所以拼成本,逆变器非标化、售价上有差异,所以才具有品牌的优势?
A:以太阳能板为例,它主要看瓦数、尺寸两方面,如果品牌特别有优势或产品特别领先,那么可以做一些差异化,譬如隆基用了比较好的电池片,其他的组件很难脱颖而出。逆变器不一样,逆变器有上千个零件,没有两家能做的完全一样,不然会涉及侵权,因此有差异化。逆变器在创新的同时,有能力做到差异化,那么这个价值就能传递到客户,被客户理解。逆变器的差异化给品牌经营带来了大量便利,不然就要做大量广告了。像家用电器同质化严重,但仍然还是做品牌,靠的主要就是广告。工业品不能靠广告,还是得靠产品性能的提升来提高品牌力。
Q:我们海外的市场率从18年20%增加到现在30%,想问一下我们海外布局的变化?
A:首先,我们一个重要的调整是国内和国外统一品牌,目前看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成本压力大,各方面运行要求很高,所以我们现在产品都是在一个品牌上做,也就是中国的产品、美国的产品都是一个品牌,当然了它们的标准还是按照当地的。营销原则性不变,但是由于中国距离近,可以有很多渠道,海外距离远,因此有很多营销资金布局在了海外。
第二个是市场占有率提升。一直在提升,但有两个情况:1)欧洲市占率在18-19年出现下滑,主要是负责人不行,我们撤换之后市占率就很快上升了,一年能上升几个GW;2)美国市场由于华为退出,我们市占率上升了,但即便华为不退出,我们的市占率也在上升,因为美国EPC很强势,做的都是大型组串式电站。SMA和PE是我们的竞争对手,SMA的产品很棒但价格很高,PE价格低但产品性能不如我们。性价比方面我们领先。其次我们是印度生产的产品,没有关税的问题,进一步夯实了我们在北美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所以我们19年市场份额是10%左右,现在上升到了30%。在中国市场上,我们一直只持有20%左右的市场份额。一个是因为华为,一个是因为央企有一些政治任务,另外是因为国内市场欠钱,价格恶性竞争,产品价值反而不重要。所以要着重做海外市场。
第三个是海外市场营销,不光是销售,还有社交媒体、海外展会展览、平时小型的发布会之类的,今年由于疫情疫情影响,我们进行了多场网上路演、产品推荐会、跟客户的电话会议等等,非常多,所以有了很多起色。
最后一点是银行banking。我们规模越来越大,资本金越来越雄厚,总资产超过200亿,海外授信大幅改善。以前只有几家银行认可我们的产品,这几年一个很大的突破是各大银行基本上都认我们的产品了,可以在他的list上。核心措施还是本地化营销方式去做,要坚持、舍得投入,要创造对路的、适合当地的产品。海外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后面还会继续发力。
总的来说,总体营销网络与国内外的整合使得我们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Q:考虑今年整个出货情况,明年销售目标大约是怎么样的?
A:我们的目标一般会在12月中旬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现在还没做出来,不过也快出来了。这个月底下个月初会有大的目标设定,目标一般是一年期的、三年期的。
 
Q:公司对直销的评价很高,别的企业有些像分销这样的其他营销方式,想问问公司营销方面的优势?
A:大型的项目通过分销是做不成的,分销商是特殊的合作伙伴,他不是客户也不是代理或者分支机构,分销能力无法保证,大型项目的分销风险很大。还要留5-10%的利润给他,留了利润还不一定能做成。基本上还是要见到供应商本人。在这些项目上,我们始终是做大客户直销,但很多友商都在用分销,一个是因为他们还没到像我们这么大的地步,另一个是网络特别发达,譬如华为,但至少也要给分销商5个点,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给5个点还不一定够。还有一种情况,企业在海外根本没有能力,只能做分销。我们在海外有布局有能力,且处于上升阶段,不会做分销。
分销、直销有个边界点,要保证分销的积极性、直销渠道不会与分销产生冲突。未来我们分销会有所拓展,直销会保持住。欧洲会成为主要战场,有十几个GW。东南亚我们市占率很高,这个不愁。
 
Q:海外的竞争对手的情况
A:海外竞争对手大部分都不行了,剩下几家。SMA没有新增的量,主要在维护老的量,整体情况有好转,因为预计未来几年欧洲复苏很快,要完成2030的60%的减碳目标,因此每年预计有50GW新增。还有些PE已经很难和我们竞争了。他们欧洲、美国都在做,但产品性能差,经常烧机,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我们领先——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可以和日本媲美了,补救措施没有我们好。除了SMA不错,其他的产品远不如中国。施耐德、GE这些竞争对手设计慢、质量差、竞争力不行,自己的内部供应都不选自己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尺寸小、功能强。像日本的企业三菱等都很少选择他们的,综合实力还是中国制造更强。
Q:海外市场市占率总体是多少?
A:按量来看,海外这些品牌现在的市占率还有30-40%,每年都在减少,估计再过5年基本都消失了。户用的除外,户用是家电品牌类的,很注重服务,想占有全部市场不现实。美国有专利,我们很难进入。欧洲户用被中国企业长期把持,也是我们发力的部分,单价高,政策稳定,也有很多户用需求,有些国家都是强制装。他们注重融合家电、充电桩、储能的这些功能,不是那么好做,中国企业做的小家电有些地方也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总体的产品设计、软件水平、工业设计、网络能力、互联网整合能力、住址通讯能力、电池兼容性不行。下游不仅要便宜的产品,还要综合工艺设计水平很优秀,所以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华为目前都没有做户用的。
Q:出口的大型电站产品和其他产品各占多少?以及占海外户用市场份额是多少?
A:我们分为户用+分布式、集中式两类,各占一半。户面的市占率比较难统计,有很多是做在地面上的,卖给渠道商后也不知道他们装在哪里。
Q:海外未来哪些市场增速会很快?
A:美国稳住就行,减税政策3-4年后会更改,但拜登能否上台是一个未知数,是个或有事项。我们做好了两种情形的准备,两头都不会有损失。欧洲渠道是主要的,现在我们大概18-20GW,占15%左右,目标是达到30%。因为欧洲后面每年新增50GW,我们也就是做15GW,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和挑战。
第二个,中东油价击穿后都在转型,我们专门设立中东部门,增长的波动性大,有的一个项目几个GW,所以还会有一些分布式项目。
第三个,东南亚,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越南我们供不应求,主要是渠道商起作用。
第四个,这些市场中我们对家庭的销量不行,明年会推出新的产品。
最后是储能,我们今年做了十来个亿,利润不多,只有几千万,国内是亏的。明年目标是翻倍。有小储能+分布式+大型储能三大类,小储能明年推出,分布式储能现在在美国做的不错,大储能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的市占率占20%多。阿根廷、智利那里有得力干将。
 
Q:未来渠道竞争力在哪里?
A:我们还不具备渠道竞争力。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磨合、培养优秀的渠道商,他们不是你下一个命令就听,也不是忠实的客户。今年疫情大家都在建渠道,需要从理论、架构、内部组织上做好对渠道商的理解,克服直销的理念,他们管理比较简单。我们有些销售不愿意去做渠道,所以这个方向的进展不尽人意、做的很差,后续需要发力。
 
Q:EPC下游运营商拿到钱后,会对我们现金流影响吗?
A:大家不看好EPC。我们的EPC不叫EPC,叫系统集成,从项目开发开始一直到最后交钥匙,行业资源开发有资源性溢价。特变的EPC都没法儿看,我们在疫情影响下,我依然能保证100亿销售,还能保证5-6%左右的净利润,没有第二家可以做到这样。我认为这是块好业务,但是资本市场不太看好。
核心竞争力还是在装备这块,业务方面我们有1点几的利润来自自持电站,能旱涝保收。未来业务还是分为两个部分,自持部分是以平价上网为主,国家欠钱不可能那么快、也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我们以拿不到补贴的预期进行安排;EPC业务要有两点措施:牢牢抓住系统优化和创新能力,牢牢抓住中西部地区获得资源的能力,市场方面东南亚市场要扩大,今年缅甸一次中标十几个电站,风电也有几百MW。全球做EPC的供应商里只有我们有研发能力。这部分收入和利润每年一定可以稳步增长,大概率每年增长30-40%。我们规模越来越大,目标500亿。我们报表上的利润现在是分开记的,搞得透明一些,越透明越有利,我们已经成为全球EPC的隐形冠军,19年全球排名第二,希望能保持住。我认为这是金牛业务,不过很多人都不看好。
Q:全球市占率目标30%,美国已经30%了,未来的增量主要在欧洲?欧洲打法是直销还是分销?
A:欧洲两个都有,直销的比例还比较低。全球市占率30-35%,中国其实在拖后腿,因为中国只有25%左右,我们在中国估计还要有新的打法,把市占率提上去,因为中国市场容量占全球的比重很大。全球市占率的提高要注重国家经营和战略布局,每一个地方都得到35%,平均下来才会有不错的市占率。
 
Q:在中国市场利润和价格怎么样?
A:在中国不太能做出利润。国内比较依赖中标,另外欠钱比较严重,但到了平价时期可能会不一样。如果现在清一色是央企,平价之后民企、游资、外资可能会出现,毕竟中国的回报率在6-7%以上,对外资很有吸引力,这时候我们在民企的市占率可能很高。现在央企我们的市占率比较低,一个是受到爱国主义政治因素影响,第二是国内竞争者比较多,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排除可能有新一轮的洗牌,现在硅料、硅片在疯狂投资,国家3060目标大调整,规划要达到20%,上不封顶,那至少要装80GW光伏、40GW风电,虽然可能实际没有那么多。风电是个很好的项目,但很多地方不给干。少装一台3MW风机,相当于砍掉25万棵树。30、60远景目标出现之后,还要把各个目标分给各个省,这个政策非常好,否则地方是推不动的。十四五的规划关键的地方就在这里。
碳减排最先影响的就是山西、安徽这些地方,每年减掉的5%的碳排放量可以参与碳交易。广东这些地方要提前达峰,可能国家2026年会真正达峰,而不是2030年。新旧动能转换可以带来大量创新和经济繁荣,越早实现转型损失就越小。联合国明确告知中国政府不能再给煤电贷款,银行评测标准里增添了这部分绿色GDP考核,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成为中央生态环境督查项目,抓的很严。
 
Q:电动车控制系统业务的规划是什么样的?
A:我很想做好。这块这么多年来一直亏损,我们今年来发力,配套了五菱宏光,每月一万多套,没什么利润,但好处是打了个广告,其他车企会来找我们合作。明年是每月两万套。今年我们亏了3000万,研发投入比较多,产品我自认为比较好,但进不了大众这样大的车企,没什么用。不过除了乘用车,还有很多细分市场可以挖掘,估计做到20万套我们就能盈利了。我们还在探讨。
充电桩业务打算明年发力。最近搞了个集成的,效果还不错。现在市场上的充电桩模块寿命很短,一般3年,华为的是5年,质量很差,我们打算设计个10年的整体的桩,可以作为基础设施使用。
水面光伏业务不错,到Q3有几千万利润,全球占30%份额,做到了全球第一。
风电业务有两种情况,其一是EPC业务,不多,大概几百MW;其二风能变流器,今年改善服务,人也换了,最终超过禾望了,增长了600-700%,今年2个多亿利润,明年会下滑一点,但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差,持续性还是有的。另外我们在不断创新,将来份额还能增加,在风储上也在做研发,结合应用风电和储能,力图克服明年可能会带来的下滑;
智能运维业务,今年基本上没有亏损,收入达到1.5亿,明年翻倍,这块增长还可以。
氢能业务没有利润,每年投入大概7000万,准备连续投入十年,争取把电解制氢这块做出来,但大部分的研发费用还是要用在做渠道上。
Q:水面光伏业务未来的增长型怎么看?充电桩放量具体怎么说?
A:充电桩没办法量化,因为我现在0业绩。我们整合了深圳、合肥的团队,合肥的在做整体充电桩,深圳在做模块,明年的计划数据下个月可能会出。我们有工业设计优势,电池片优势,打算做到和华为平起平坐。不过要准好一开始会有3-4年不赚钱。我们有两个应对措施,其一做全球商业模式,到国外布厂,譬如东南亚。国外水面光伏业务比较自由,我们要利用自己的全球化布局能力,把逆变器、系统集成能力这些优势也都体现在水面光伏业务上,做成有差异化的产品,增强竞争力。所以我们要稳住水面30%的市占率,利润预计就能每年翻倍。
Q:逆变器是定制化的?
A:逆变器定制的属性不明显,要非说定制的话,那是国家定制,也就是国家标准。全球标准分两大类,一类是IEC的标准,譬如美标;另一类是中国和欧洲的标准。大概就这两类,不会每个国家一个标准,那样的话企业就做不成了。
 
Q:逆变器需要到每个国家做认证吗?
A:不需要的。大部分国家是可以互认的,每个国家做认证费用太高了,有的地方有贸易保护主义,但这也没关系,譬如澳大利亚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标准,但只要你能进入这个市场,这个门槛就能成为你的优势,而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怕的是信息不对称,做的时候不知道它的标准。
Q:这个环节是拼管理的,那这么大的企业架构,是怎么完善管理的呢?
A:主要是做集成产品开发,也叫IPD。华为也是这么做的。IPD是一系列产品矩阵,产品开发过程是资源线和产品线交联的,产品经理非常关键,他获取的资源里面包含前方市场代表、财务代表、营销代表、情报分析专家、零部件专家、采购,扁平化组织是不行的,需要矩阵管理。
Q: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有很多是研发人员?
A:我们人员主动、被动离职,总的加起来流失率是行业正常值10%。流失率不高的,大部分是一线的,也有些是被人挖走的。淘汰的也算在里面,占3%,有7%是主动离职的。
Q:海外市场比较看重哪些能力?
A:首先是企业的可持续性,这个评估放在bankability评估里面,企业必须要在list里面。第二个企业要能做大业绩,第三个是当地整合能力要比较强,有良好的服务能力,总部也有良好的支撑能力。
Q:后续有继续做大产品研发的打算吗?
A:是的。
Q:大家都说中国企业产品迭代能力很强,这个是怎么回事呢?
A:首先是因为中国人勤奋,礼拜天还在上班,国外星期五就休息了,日积月累下来不得了。其次是国内生态链完善,很多零部件都能直接获取,支撑了企业产品的快速迭代,国外零部件获取难、零部件加工也很慢。第三个是因为中国市场规模大,在太阳能方面有大量的应用,有很多经验,并不比国外差。中国每年有40GW的应用,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叠加速度就能越来越快。如果都要跑到国外去试验,速度不会那么快。国内研发周期大约是1年,国外基本上是3年。
Q:有哪些零部件环节未来可能出现瓶颈?
A:像IGBT,EMB芯片这些。这些中国还造不了,但没有关系,国际上有一些巨头,可以保证供货,我们不会被他们制裁。极端情况下,中国政府限制国内使用这些国际巨头的货,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海外生产。我们要做全球业务,分散风险。
Q:IGBT欧洲比较多,美国少。欧洲近年很多企业破产了,随着我们国内的扩产,欧洲扩产会不会跟不上?
A:这些战略物资不会拖延,因为会做好计划提前留产能。拖后腿的反而是那么渠道上容易买到的东西,越容易买到越容易出问题。
Q:风电业务预计明年利润有一点下滑,这一块的供货大概怎么样?
A:明年估计在35-40GW。装机量下滑不会太多,因为现在国家在放开,相关部门也认可他们搞的50GW规划量,但这个不会很快做到,明年会略微下滑一点,到了后年估计就好了。我们也在让储能和它结合。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阳光电源
工分
49.0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韭菜盒子
    明天一定赚的萌新
    只看TA
    2020-11-13 09:01
    感谢老师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后韭
    只买龙头的散户
    只看TA
    2020-11-13 08:59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王富贵008
    满仓搞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0-11-13 08:39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