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电力设备出海系列六-砥砺自强,乘势而为 - 电力设备出海行业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2-19 21:56:27

会议要点

1. 全球需求助推电力设备产业涌海外

孙红丽分析师提到,全球电力设备出海此趋势背后,主要是由于全球电网建设需求的提升及海外主要设备供应紧张引起。这为国内电力设备产业链的发展带来大的机遇。在全球电网建设需求上,未来的驱动力主要是能源转型、制造扩张以及电网更新改造需求。

全球能源转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根据REA数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可再生发电量相比于2022年要增长70%,占比全球发电量超过40%,其中风光占比应达到25%左右,这对电网建设有明确推动作用。

全球制造扩张会直接影响全球用电量增速,预计未来全球用电量有较明显恢复,特别是自动化制造扩张、交通电气化以及新型电设施如数据中心等的推进和建设,会拉动用电量增长,使全球用电量增速相比过去应有明显恢复,保持在良好增长态势。

2. 全球电网投资迫切需求及新变革

整个电力设备使用寿命落在30~50年之间,鉴于欧美地区电力系统设施主要在1950~1980年间建设,现大部分设备使用年限已超过40年,发达国家对电网设施的更新改造需求迫在眉睫。

全球电网投资未来有望实现加速,近年总投资基本稳定在3000亿美元水平。根据REA测算,到2030年实现近零排放需要把全球对外投资提升至7400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速需超过10%。欧盟10年投资计划为5840亿欧元,如果实现,其年化复合增速也需达到两位数,表明全球电网投资背景下的经济景气度将大概率提升。

欧美电力设备制造业面临需求爆发导致的供应紧张,加上新能源并网因素,造成电力设备供给紧张态势可能短期难以解决,为我国电力设备企业提供了赴欧美市场的机会。

3. 欧美电网并网申请高速增长与拥挤

美国市场:美国电网并网申请排队序列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这几年量级呈加速增长态势。到2022年,排队项目规模已达到已并网项目的1.5倍。排队等待的时间呈现延长态势,截止到22年底,平均并网等待时间达到五年,75%的项目并网时间达到40个月以上,25%达到75个月以上,且比21年延长了一年多。本土供应链对电力设备供应的能力已明显无法满足需求增加,美国对外进口电力设备金额持续增长。

欧洲市场:以英国为例,2022-2023年新增并网申请项目约1000个,而2019-2020年仅为200个。等待时间在2022年夏天从原来的20个月增长为50个月左右。整个电源项目排队,并网排队的等待时间和拥挤度反映出整个欧美在电力电网建设扩张的能力已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

投资见解: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数据均反映出电力设施接入或者建设扩张的压力,原有供应链的供应能力已无法满足需求增加,美欧对电力设备的需求在前景上预期持续增长。这将对相关电力设备出海企业链提供投资机会。

4. 中国供应链的机遇

核心问题分析: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场地,审批流程以及人工需求大,需要专业背景的技术工种,导致人力资源的短缺。国内的电力设备产业链以及制造业应当是最主要的补充。

欧美地区劳动力短缺与价格上涨: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人力增长相对较弱,而且面临专业技能人工短缺的问题。同时,电力设备产品价格在2021年出现快速增长,预计短期内该问题难以解决。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的主导地位: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迅速,特高压技术已经领先,全球最高的输电铁塔、最大容量的柔性直流项目都在中国。我们预测,国内电力设备产业链或制造业将在补充欧美市场上起到关键作用。

5. 低渗透率下的增长空间

整体出口情况:22 -23年,有一部分电力设备产品(特别是液体变压器、高压开关)出口金额保持在较高增速,印证了海外供给紧张和国内企业导向出口的结论。液体变压器的出口量在二三年在欧洲、北美、拉美实现了翻倍以上增长,主要出口省份为江苏、山东、广东。此外,高压开关和成套的高压柜23年之后也实现了金额上的放量和增长,主要出口地区是欧洲,出口进展相对较慢,但未来空间较大。根据数据,当前海关出口金额的增长较快,这是国内电力设备出海加速的重要信号。

市场渗透率:目前,大部分产品的海外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大部分都在10%以下,尤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智能电表和高压开关的渗透率相对较高,但是整体仍然在10%左右。因此,尽管22-23年增长较快,但当前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处在较低阶段,这意味着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巨大,预计未来增速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行业优势:海外市场竞争情况相对较好,出海产品的毛利率较国内更高,我们预计对于能走向海外市场的企业,未来在出口方面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尤其对利润的影响可能会大于收入。

6. 三模式并进,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内出口企业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工程总包模式,多为国有企业;二是利用自身在海外的销售渠道,直接对海外客户进行销售,这种模式多被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采用;三是通过国内配套进行出海。

当前,电力设备出海的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大型设备企业出海多,如电气装备集团下的西电平高等,这些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较大;民营企业出海则取决于各自的能力。

目前海外行业进展较快的是跟变压器相关的公司(如思源、金卡尼扬等)以及以电表为代表的配电领域的企业(如海信、三星等)。我们认为,欧美的供应紧张会推动国内供应链的导入,这对企业构成了良好的成长契机,因此,电力设备出海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会议实录

1. 全球需求助推电力设备产业涌海外

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我是长阳电信行业的分析师孙红丽,欢迎大家收听我们迎新春系列电话会议的第三场。本场主要是汇报近期我们关于电力设备出海的研究情况,这也是我们电力设备出海系列的第六场电话会议。

 

由于从去年开始,市场对电力设备出海的关注度非常高。我们认为,国内电力设备龙头企业“出海”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球电网建设需求持续旺盛,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海外主要地区的设备供给存在紧张,我们认为这两者共同导致了国内电力设备产业链出海的加速。

 

全球电网建设需求旺盛。我们认为全球电网的投资建设需求空间较大。其背后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源端装机量增加,二是终端用电量增长。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源端装机的变化,还是终端用户的用电量增长,都处在一个明显的变化阶段。

 

虽然全球各地的电网建设阶段不一样,例如: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美,电网建设已经历史较久,工业化程度较高。而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的国家电网建设历史相对短一些。此外,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电网建设处于初期阶段。但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全球电网未来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能源转型和制造业扩张。而在欧美等地区,还面临电网更新改革的需求。因此,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下,未来全球电网投资需求会有较大增长潜力。

 

主要的驱动力之一,就是新能源转型。新能源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不只是在国内,海外的速度也非常明显。未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根据可再生能源协会(REA)的数据,到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比2022年增长70%,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超过40%,其中风光电力将占25%左右。因此,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特别是新能源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是一个大趋势。

 

新能源建设对电网产生的拉动也是比较明确的。风光电力装机的增长肯定会带来源端装机的增加,这自然会带来配套电网需求的增加。新能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源距离负荷中心较远,单位面积能量密度和起始电压等级也较低,这使得对于电网的需求或者说拉动更加明显。

 

我们也可以从国内过去两年的主网投标和投资情况看出,国内电网投资需求的增长是非常快的。这背后的一个关键驱动就是近年来,国内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带来的拉动。

 

另一个驱动力则是制造业扩张。这主要影响中端用电量增速。尽管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宏观环境影响,用电量增速有些波动,但根据REA的预测,未来全球用电量增速将会明显恢复。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特别是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业扩张。另一方面,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电气化交通,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型用电设施,比如数据中心等,也会拉动终端用电量的增长。因此,未来全球用电量增速,相比过去应该还会有一定的恢复,并保持在一个较好的增长态势。

 

2. 全球电网投资迫切需求及新变革

首先,电量的增长从基础层面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电网投资的需求。其次,针对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电力系统或电力设施的建设已达历史长河,但电力设备本身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比如开关及变压器的通常使用寿命在30到40年,地下电的普遍寿命约在40到50年。

 

欧美地区在二战结束后进入工业化进程,因此骨干电网的建设基本上也是在1950到1980年代,至今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在欧盟和美国,大约有半数的电网已使用超过20年,其他发达经济体有45%以上的电网使用年限也超过了20年,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甚至超过了40年。所以,在此背景之下,发达经济体对于电网改造的需求,我们认为也进入了一个迫切阶段。

 

以美国为例,在过去的世纪70至80年代为变压器安装的高峰,此后基本上一直在走低,但变压器的使用年限虽在40年,15年后的故障率就相对较高。因此,定期更换变压器以保障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必要的。到达变压器超过40年的使用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对电网的更新改造需求也更为迫切。

 

在电量增长、设备老化和电网改造需求这三个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们认为全球电网投资未来有望加速。从全球这几年电网投资数据来看,基本上稳在3000亿美元的总体水平。其中,发达地区的增速相对较快,发展中地区相对增速较慢。但根据REA的测算,如果想在30年内实现近零排放,全球电力投资需要达到7400亿美元的水平,年化复合增速需要超过10%。达成各国提出的能源转型目标则需要约6000亿美元投资,年化复合增速接近10%。所以相比过去基本无增长或者小幅增长,未来全球电网投资可能会达到增长加速的阶段。

 

去年年底,欧盟提出了十年内投资5840亿欧元的计划,这在过去欧盟投资水平上看,未来达到这个水平,年化复合增速需要达到个位数,这相比过去0到5的复合增速,也显示了加速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全球电网投资有很大可能出现加速过程,全球电网投资景气度有大概率上升。

 

最后对新能源装机并网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供给紧张情况。以欧美为例,由于本身是全球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链的主要聚集地,面临着本土强势电力设备巨头的竞争。如果要在这个市场取得突破,比如应对与新能源并网时间显著延长等挑战,那么加速整个国内产业的发展将是关键。

 

3. 欧美电网并网申请高速增长与拥挤

从目前对美国电网运营商以及35家公用事业公司并网研究的数据来看,从2013年起,美国电网项目申请的数量正在持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增长的尤为迅速。从两年前至今,增长了大约700个计划,共有三千多个项目进入排队。这个数量远超过历史水平。相较于以往,排队项目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增加。如在2010年,美国队列中排队的项目仅为并网项目的一半左右,然而,到2022年,队列中的项目规模已经达到已并网项目1.5倍。并且撤回项目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项目的排队序列变得更加拥挤,这也导致了整体项目的周期不断拉长。

 

从我们当前的统计来看,截至2022年底,美国的排队项目中,平均并网等待时间已经达到五年,其中75%的项目要达到40个月以上,25%的项目则会达到75个月以上。也就是说,2022年的排队时间比2021年延长了大约一年。我们可以看出,电源项目的排队等待时间已经变得非常长。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目前美国在电力设施接入和建设扩张方面能力的不足。本土供应链对电力设备的供应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到,自2021年开始,美国变压器的进口金额在持续增加,我们认为,这也间接反映出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在美国之外,欧洲的状况也类似,以英国为例,2022年到2023年新增的并网申请的项目数量大约有1000个,而从2019年到2020年期间,只有200个。因此,到2022年夏天,排队时间已经从原来的不到20个月,上升到了大约50个月。因此,我们认为,从电源项目的排队等候时间和拥挤度来看,目前欧美在电力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4. 中国供应链的机遇

我们认为制约电力设备供应商产能扩张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欧美本土的供应商受到场地、审批流程及人工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力设备行业的产品品类和型号丰富,人工需求较大,例如变压器等产品。电力设备的生产不仅需要生产工人,也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技术工种。我们认为,针对欧美地区,当前人工资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我们查询到相关数据显示,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清洁能源部门工作人员增长情况远低于中国。这其中的风电和光伏可能贡献更多,因为过去几年这两个区域在欧美的发展较快。电网部门的人员增长可能更少。从整体的能源领域空缺率来看,这可能与共享雇佣无关,而更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人工补充。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以美国为例,从电器电子或通信工程毕业生数量来看,从2012年至2021年的毕业生数量仅达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其中,电子和通信方向的毕业生人数较多,纯电信方向的毕业生可能相比之前更少。因此,电器行业的人力资源短缺,且薪酬增速也高于其他行业。这也是导致电气相关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的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内这个问题难以得到快速解决,因此从其他供应链引入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供给紧张下,美国的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产品价格指数在2021年开始迅速上涨。相关的本土供应链的公司财务数据也能证实这一点。例如,美国本土公司伊顿的北美电器业务营业利润率已在四季度上升到近30%水平,相比之前20%多的水平,上升速度较快。因此,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欧美的供给紧张态势都非常明显。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专业人工的缺乏,当然也包括土地和扩张流程的影响。欧美本土的供应链短期内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从外部引进产能。

 

我们认为,国内电力设备产业链和制造业应该是能够缓解这一问题的主要力量。首先,国内电网设备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推进电网建设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两大公司。现在,国内的特高压已成为国家的名片。在技术能力方面,肯定不落后于海外的龙头企业。此外,国内还有全球最高的输电铁塔和全球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国内电力设备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的电网在直面市场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我们认为,国内电力设备产业链对于欧美的补充应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除了国内的产业链,很难找到其他产业能有效补充欧美的产能缺口。我们选取了国内的一些头部电力设备公司,并与海外的西门子等企业进行产品对比。海外电器公司的发展时间较长,经过多年并购已非常专注,基本实现所有产品的全覆盖。而国内企业比较专业,可能会对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开关和变压器等进行专门化生产。国内企业在产品和部件供应能力上完全没有问题。

 

在项目总包方面,国内电器装备公司可能稍显不足。但国内也有专门从事电气工程施工的EPC总包方,可以弥补电网装备制造业公司的差距。我们认为,现阶段国内电器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出海并无技术或解决方案压力。在此背景下,因为国内电力设备的出海推动力较大,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非常巨大。

 

5. 低渗透率下的增长空间

我们主要通过海关总署的数据进行分析。海关总署每月都会披露各个产品的出口数据。从2022年以来,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金额一直保持在较高增速,这印证了海外供应紧张以及国内企业快速出口的趋势。这其中液体变压器的表现尤其突出,2022年和2023年的增速最快,特别在欧洲、北美以及拉美地区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目前,江苏、山东、广东等省份的液体变压器出口量相对较多。

 

然后让我们谈谈高压开关。尽管其整体金额相对较小,增速较慢,但2022年至2023年间,我们依旧观察到了金额的显著增长。目前,高压断路器主要以出口欧洲国家和地区为主,与隔离开关的情况相似,因此,高压开关的出口进展相对其他产品略微滞后。我们认为,未来这部分的空间还会更大。主要的出口地区包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和北京。

 

接下来说说成套高压柜,从2020年开始,其出口金额一直在攀升且整体增速在加速,这反映了国内电力设备企业出口的趋势。此类产品的出口主要以欧洲和亚洲为主,非洲次之,欧洲、拉丁美洲、北美相对较少。

 

当谈到绝缘子和电表,它们的增速相对较快,并且普及面也较宽,因为它们的运输相对较快。绝缘子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拉美和北美的销售都很好。

 

而对于电表,我国在智能电表的发展相对较早,从2009年智能电网就开始推进智能电表的改造和升级。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接近百分之百的智能电表覆盖,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最高水平。因此,我国的智能电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绝对领先。电表出口始终走在前列,亚洲、非洲、欧洲和拉美的销售量相对较小。唯有北美销量较少,因为美国有一些限制,而其他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出口。电表出口量较大的地区包括浙江、广东、四川、江苏等。

 

总的来看,如变压器、高压开关、电表以及成套高压柜等关键产品,自2019年以来其出口金额的增长都相当快,我们认为这反映出了我国电力设备出海的速度在加速。从份额或渗透率的占比来看,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估算,我们用海关总署的出口金额,对各个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估算,算出了渗透率。绝大部分产品的渗透率都非常低。比如,不论是高压还是配电变压器,开关的渗透率基本都在10%以下。亚太和拉丁美洲可能相对较高的,而在欧美地区其实是比较低的。

 

电表和绝缘子的渗透率比前述产品稍高,但总体也只在10%左右。电表在中东、非洲,以及绝缘子在非洲、拉美,渗透率可能较高。但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渗透率都相对较低。

 

虽然过去几年增长快速,但现在海外的渗透率还处在非常低的阶段,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并且这些产品至少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海外市场的竞争格局相较于国内的,尤其是向外开放的市场要好得多。我们发现很多产品出海的毛利率都比国内高,换言之,能走向海外市场的企业,未来在出海方面将迎来新一轮增长。特别是,利润的影响可能大于收入的影响。

 

6. 三模式并进,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国内出口企业来说,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通常以国有企业为主,采用工程总包模式,随着国内总包方出海,实施ETC模式。第二种模式则是依赖自身海外销售渠道进行直销,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优质资源的民营企业表现突出,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在此领域长期运作,成果显著。第三种模式则是通过国内配套完成出口,这实际上还是依赖企业内部供应链。

 

目前看来,我们可以将公司分为两个阵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之中,国有企业通常以大型设备出口为主,比如电气装备集团下属的西电平高,或者国网的奶味等等,这些企业都面向海外进行了一些布局。其中,西电在海外的基地和其他布局可能相对较早,因此其海外业务收入在所有公司中占比更大。民营企业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各自企业的自身能力。

 

具体而言,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是几类。一类是与变压器相关的公司,如思源、金卡尼扬等,以及变压器上游企业华明、云麓、光边等,这些公司都在海外进行了长期布局。其次,以电表为标志的,并涉及配电的企业,如海信、三星、羚羊、聚华等,以及微信等,这些企业也在进行配用电和绝缘子行业的布局,如酥软等。另外一类则是线缆行业的公司,比如东南中天等。

 

海外业务的进展在近几年非常迅速。我们认为,国内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其实不少,主要是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因此,海外未来投资增长,以及欧美等地供给紧张导致的国内供应链加速输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成长机遇。我们建议大家更多关注电力设备出海这个方向的空间和投资机会。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联美控股
S
粤电力A
S
华能国际
工分
18.9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