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平安证券: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了哪些信息?
戈壁淘金
只买龙头的老司机
2022-11-17 14:46:51

一问:央行如何看待当前经济与物价形势?
央行肯定经济恢复势头,且对通胀高度警惕,这与市场“体感”存在差异。经济方面,报告认为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下一阶段要“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但市场对年内经济走势仍存担忧:一方面,10月经济数据偏弱,消费和服务业遭疫情冲击较大,进出口增速均同比收缩;

另一方面,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出台,但“阵痛”难免,冬季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对经济冲击依然较大。物价方面,报告“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较二季度“密切关注”警惕更高。三季度国内通胀屡屡不及预期,核心CPI持续低迷,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已大为缓解。

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CPI有冲高风险,但2023年通胀中枢下移,核心CPI较难达到2%的敏感水平。我们推测,央行认为国内通胀超预期的风险可能源于海外通胀黏性偏强、消费“恢复性反弹”、地产周期恢复斜率陡峭。

二问:如何解读当下货币政策的操作逻辑?
当前货币政策总量操作较为谨慎。原因可能有三:

首先,目前对经济偏乐观、对通胀高度重视的态度,意味着在央行眼中降息的必要性还不够强,而需警惕降息可能引致的通胀反弹风险。

其次,今年以来降成本力度已经很大(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008年统计以来低点,以LPR减点投放的贷款占比达2019年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最高点),但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货币政策遇“推绳效应”约束,此时财政针对性发力的效果可能更好。

最后,当前银行息差水平已经较低(上半年降至2010年以来低点,三季度环比持平),经营压力还将进一步凸显(2023年初大量房贷利率重定价),影响其输血实体经济的空间和意愿。

不过,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并未关闭。展望2023年,若外需大幅走弱、海外通胀较快下行的情形出现,则货币政策加码的必要性提升、空间进一步打开,可关注2023年二季度前后降息的可能性。

央行提升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重视程度。近期债市“巨震”,市场对疫情与房地产走势高度一致的预期被打破,国债利率较快上行。

但与此前不同的是,理财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散户因产品“破净”大量赎回,引发债券市场“踩踏式卖出”。流动性分层的市场环境下,非银、理财子等资管机构的资金有赖自上而下的传导,相对间接且滞后。

报告提出“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及传导功能”,后续平滑流动性政策有望跟进支持。

此外,央行在摘要中删去“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文仅1次提及(二季度5次提及),或意味着结构性工具重要性下降。

三问: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后续走势?
报告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在“专栏4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中详细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和政策面支撑,更突出强调“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本篇报告7次提及,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出现2次)。

海外方面,本次报告继续关注海外通胀高位的挑战,但对全球经济的看法更悲观,认为“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而二季度的措辞为“增长放缓”。

我们认为,面对经济下行、通胀趋缓、金融风险上升三重压力,美欧货币紧缩放缓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看,美联储将于2023年二季度左右停止加息,四季度或开始降息。我们预计,美元指数触顶节点可能在2023年二季度左右出现,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逐渐显效,经济疫后常态化回归步伐较快,届时作为一面镜像人民币汇率会获更多支撑,甚至重回升值通道。

四问:下一阶段“宽信用”的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在“量”先、更加务实。

其一,本次报告新增“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删去“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的表述,更看重“质”优的中长期贷款投放。

其二,报告提及“保持”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而非此前的“加大”。截止三季度末,我国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389万户,已经覆盖了近半数市场主体(2020年4月22日,银保监会发言人表示我国小微企业3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8000多万户)。同时,新增了“科学有序支持碳减排”的表述,对两项减碳结构性工具的态度也更务实。

其三,更加注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性、长效机制的构建,新增“落实落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敢贷会贷长效机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二是,对基建的支持力度增强。报告表示将“多措并举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配套融资,相比此前的“依法合规用好”,支持态度更强。据报告专栏2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近7400亿元,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

三是,重视为居民信贷“降成本”。继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后,报告再度提及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或是针对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信贷需求疲弱的现状。结合防疫政策在持续优化,一定程度上或有助于提升消费恢复斜率。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用友网络
工分
2.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11-17 16:18
    关注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