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从医疗器械注册,看国产创新器械发展方向
发现牛股
中线波段的散户
2023-02-26 15:25:13

2023年2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2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从注册数量来看,2022年,药监局共批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11942项,与2021年相比注册批准总数量增长5.5%。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新器械的首次注册明显提速,共达2500项,YOY 46.2%(2021年首次注册1710项,YOY 8.8%)。从境内外注册情况来看,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1844项,YOY达到63%,近三年来增速首次大幅超越进口注册情况,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技术突破和领域拓展方面,进入到明显加速阶段。从具体批准品种种类来看(除体外诊断试剂),境内:注册数量前五位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无源植入器械,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医用成像器械,有源手术器械。与2021年相比,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注册产品数量超过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且相同类别注册数量均有大幅增加,其中有源手术器械增加76.6%,医用成像器械增加78%,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增加92.2%,无源植入器械增加68.4%。境外:注册数量前五位的进口医疗器械,主要是医用成像器械,无源植入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口腔科器械,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与2021年相比,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类产品取代眼科器械,相同类别产品注册数量略有增加。

  从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来看,2022年,共5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相比2021年,增加57.1%(2021年批准35个YOY 35%),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再次提速。我们对2022年55个创新医疗器械做了粗略分类,发现其中血管内超声/造影成像是2022年获批数量最多的方向,(相关获批注册证达7个,占比12.7%,涉及5家相关企业,包括全景恒升、深圳北芯、开立医疗、爱声生物和联影医疗)。

  建议重点关注国内血管内超声(IVUS)方向弯道超车机遇:IVUS作为冠脉血管检查新的“金标准”,可以大大提高病变的准确性,对冠脉介入治疗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IVUS已被纳入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应用场景正快速打开。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冠脉IVUS市场达到5.15亿元,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34.8亿元,并于2030年达到64.3亿元。从渗透率来看,2021年国内渗透率由2020年7%左右快速提升至16%,但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日本渗透率超过90%),国内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较大。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IVUS市场基本仍被波士顿科学、飞利浦等外资所垄断,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截至2022年,国内IVUS相关产品获批企业仅有7家,包括波士顿科学、火山公司(已被飞利浦收购),天津恒宇、深圳北芯、开立医疗(及全资子公司上海爱生)及全景恒升。我们预计,2023年随着相关国产产品的陆续上市,以及国产企业在IVUS方向持续的技术突破,我国IVUS领域国产替代步伐将迎来拐点,建议重点关注相关企业(如开立医疗)IVUS产品放量节奏。

  表现复盘:全板块调整,估值回落

  涨跌幅:本周医药板块下跌0.89%,跑输沪深300指数1.55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倒数第2。成交额: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为3368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比例为8.0%,较前一周环比下降0.3pct,略低于2018年以来的中枢水平(8.4%)。估值:截至2023年2月25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6.7倍,环比降低0.3。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39%,较前一周环比下降4.8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74.0%)。沪港通&深港通持股:截至2022年2月24日,陆港通医药行业投资1955亿元,医药持股占陆港通总资金的10.4%,医药北上资金环比减少42亿元。细分板块中,各自板块均有不同程度净流出,其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净流出较为明显。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根据Wind中信医药分类看,本周医药子板块均有所下跌,其中医疗服务(-2.1%)、中饮药片(-1.4%)、医药流通(-1.0%)下跌较为明显。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除仿制药(+1.6%)、生物药(+1.3%)有所上涨外,其他子版块均有所下跌,其中医疗服务(-1.6%)、CXO(-1.4%)、创新药(-1.1%)下跌较为明显。具体公司看,仿制药板块涨幅主要由仙琚制药(+6.4%)、健康元(+5.5%)和人福医药(+4.6%)等公司涨幅贡献。生物药板块中西藏药业(+16.8%)、欧林生物(+7.6%)涨幅最为明显,康希诺(-5.5%)、百克生物(-2.8%)跌幅较为明显。医疗服务板块中,金域医学(-6.1%)调整较为明显。CXO板块中,美迪西(+4.3%)、康龙化成(-5.5%)、维亚生物(-3.6%)涨跌幅变化较为明显。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我们认为在医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中对创新的持续鼓励(创新药、创新器械),以2023年度医药策略周期论角度,疫后主线、配套产业链、创新药械处于疫情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的多周期共振阶段,可能成为未来投资主线。我们也提示2023年注重疫情恢复主线(消费医疗、院内制剂等)、疫情受益主线(新冠特效药、药店、医疗设备)以及低估值高性价比的CXO等板块性机会。

  2023年医药年度策略:拥抱新周期

  疫情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把握2023年医药新周期主线。

  推荐方向:疫后主线(防疫产品/药店/医疗服务/疫苗)、创新药械及配套产业链(CXO/原料药)等;

  逻辑支撑:①疫情周期: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带来诊疗量恢复;②政策周期:控费政策持续优化带来合理量价预期;③产品周期:创新药械产品持续迭代满足未及需求的量。

  2023年行业边际变化:后疫情、集采时代“量”的修复。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新冠疫苗、新冠特效药、贴息等医疗新基建放量;卫健委、医保局等配套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政策持续推进,联盟集采促进放量;仿制药集采、脊柱等高耗集采、续标政策规则延续科学、合理化;

  疫后主线:济川药业、康缘药业、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智飞生物、康希诺,关注眼科等医疗服务;

  配套产业链: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百诚医药、九洲药业、康龙化成、诺唯赞、键凯科技、健友股份等;

  创新药械:迈瑞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心脉医疗、奕瑞科技、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科济药业、君实生物等。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疫情结束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药明康德
S
凯莱英
S
迈瑞医疗
S
澳华内镜
S
海泰新光
工分
0.6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