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碳达峰专家交流纪要
爱国者
2021-07-14 21:01:40

时间:2021年7月13日
碳达峰是指达到峰值,在2030年,中国承诺碳的排放达到最大值。碳中和难度大一些,目标也更远,就是到2060年中国排出去的碳,还要吸收回来,简单来说尽量减少碳的使用。

就说最近这半年,在2020年9月22号,习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就明确承诺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中和。当时是说是尽力,因为只是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同时也提出向各国要创新协调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除了2020年联合国的大会上的一般性辩论以外的,在气候分配上的讲话是在去年的12月12日,这个是中国为了落实巴黎协定,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再次重申了2013年和2000年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碳达峰,一个是碳中和。

习主席当时是更进一步的宣布是在2030年的时候,二氧化碳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比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65%以上。而且还提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消费人员比重将达到25%左右。

所谓非化石能源就是指核电、水电、风电、光热发电等等。化石能源当然就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同时他为了强调就是碳中和,因为我们刚才也提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就是植树造林是吧?因为树木可以把二氧化碳给吸收回来,特别强调森林蓄积量较比2005年的增加60亿立方米,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数字。风电和太阳能自然装机农业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如果说9月22号的讲话只是提出了目标的话,那么习主席在12月22日这个讲话,更加明确细化了达到这个目标将采取的措施。

一个多月之后,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上议程对话上的特别致辞,习主席再次重申了相关的目标以及将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唱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等。

如果仅仅是为了应对国际上巴黎协定也好,这些国际相关的守则也好,但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国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还有他自身的需要,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刚刚突破了10000美元,接近于发展中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阶段。

那么我们也知道经常听到拉美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样的词汇,还能不能继续升级下去,继续保持增长下去,其实很多经济学家都指出了,很多国家到了一个阶段就开始停滞不前,最后走向倒退。

我们国家提出这个目标,其实还有它的内在需求,我们希望产业升级,实际上碳达峰和碳中和如果说是具体的目标,那么产业升级其实是具体的手段或者落实的办法,就算是没有碳达峰,碳中和的话,我们国家也需要产业升级,也需要转型。

接着来看一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目前我们国家的碳排放大概是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当然我们国家的人口是美国的三点几倍,欧盟的两倍左右。其实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还是没有美国或者欧盟那么多。

但是大家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国碳排放的总量是超过113亿吨,是当量,相当于把你其他的一些东西也算进来,折算成这样一个水平,绝对数字是比较大的,而且占全球的30%,我们的人口大概占全球的22%。总的来看排放量还是偏多的。

不过这个也不奇怪,中国毕竟还是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你像美国欧盟日本他们早就达峰了,所因为他们已经发展到位了,基础设施什么该修的都修完了。我们国家还不一样,还有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其实还是比较落后的,像钢产量还是非常庞大的,都是排放大国,这个也是客观的国情所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下中国的能源结构显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以煤炭为主,几乎达到60。30%多的石油,水电、核电、风电、天然气,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这个也是客观的国情决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虽然化石能源消耗量比较多,但也在提高风电和光电的发电量。同时核电的发展力度还是蛮大的,水电因为限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基本上也被开发的差不多了。像长江上游那几个都已经列入开发规划或者正在建设中。其实接下来可能就是雅鲁藏布江那一块可能还有一些大的资源,其他的地方的资源也不多了,所以说水电其实是跟自然环境有关系。

还有一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的是储能,目前最方便的是抽水储能,就是人造水库,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个方式其实也是跟地形地貌息息相关。可以看出来能源这个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天注定,你国家没有石油、缺油少气但是富煤。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情所在。

而水电水利像这些都受制于自然资源,当然我们国家的水电资源其实并不少,但是主要就是分布在比较难开发的地方。你像西藏那一块的水电现在还在修川藏铁路,其实也是为了以后开发西藏来做准备。

关于碳排放,其实我们国家目前单位碳排放发展是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人均排放量还是低于美日但略高于欧盟。

根据数据的判断,2030年达峰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的时间内,汽油、石油还是有一个增长。比方中国石油预测今年石油的消费量还是要增加1%。所以说在未来10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像这种传统的、能源行业、石油化工这些行业,它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发展。

很多人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就以为一夜之间汽车就不再烧油了,其实是一个很天真的想法。我说的难听一点的话,一看见什么就有点来劲,其实这个不好,因为我们也要看到碳达峰它毕竟是在2030年实现,所以说这个其实还是有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要走。

不单是技术方面的,各种手段其实都没有一个完全靠谱的或者稳稳能够彻底解决的,各个方案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同时特别强调,它不但有技术上的难度,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像各种博弈的成分在里面,这个就是我们今天也要重点分享的。
我们知道像碳达峰是2030年实现,那么2060年中间有30年间实现碳中和,很多媒体都宣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普通人的风口,各种夸张的说法。

实际上他们都没说错,但是就是过度的强调机会。我们也要看到任何机会都有风险,那么碳中和、碳达峰也不例外,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政府、国家之间的博弈导致的不确定性。

碳中和碳达峰需要很大的投入,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说白了就是要不要排除二氧化碳,或者你排除二氧化碳,你就是把它负责给吸收回来,或者你就花钱去买碳排放的指标。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实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这里面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主要的国际公约,像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些东西大家都可以有空的话就去了解一下。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使用化石能源导致碳排放增加了很多,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增温。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层以后长久不能收回,导致一系列的气候变暖问题。

但实际上问题提出来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开始不被相信,后来有些国家相信,后来达成全球共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中间有反复。

我举个例子,像特朗普,当了4年总统,公开退出巴黎协定,他就不玩了。像这种事情你很难保证以后美国总统不再玩一次。虽然拜登马上又回来了,但是谁知道拜登的下一代又会是怎么样,或者是又出现特朗普这种情况。

再说一个例子是关于俄罗斯。开始讲气候变暖的时候其实俄罗斯是蛮乐意看到这个事情的。因为气候变暖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北冰洋的冰雪融化以后,可以开辟北冰洋的航道,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另外俄罗斯天寒地冻,气候变暖可以开发很多极寒带的资源,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好处。所以一开始像俄罗斯是不太配合的。

但后来俄罗斯为什么又愿意配合了,他发现其实气候变暖以后,整个西伯利亚的基础设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俄罗斯的路修的时候都是按照冻土来修的,在冻土上建的铁路、公路,气候变暖这些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不能使用,以他目前国家的现状,基本上是没办法胜任的。他并不乐意看到这个情况,也就转型了。

要想达到温度控制在1.5度,并且尽可能控制在不能超过两度目标,这个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说一个国家办这个事情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光靠中国或者欧盟来减排,你美国和俄国不管的话,其实是意义不大。地球它就是一个共同的资源,如果说有一方不参与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办不成。

但是目前这个情况,我们看最近10年政策确实在某些国家有反复,这是碳中和碳排放最大的风险点,首先政府国家层面的博弈。你像京都议定书是97年12月在日本就搞出来的第一期承诺,2012年搞了修正案第二承诺期;2015年搞了巴黎协定。所以说这个事情要大家协同。

但我们也知道国际上的纠纷很多,很难说一定能够协同起来。如果大国间关系断裂,这个事情就很难办下去。你不能保证它接下来40年它不发生任何变化,一个政策要在1、200个国家协同,40年不变,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点。

另外大家要注意到,虽然碳达峰、碳排放是国际公约约束,但这里面还有一些细节,它并不是强调说所有的国家都是按一致的份额来承担义务和责任。有些国家它已经排放了很多东西了,他并没有收回来,现在他应该承担的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反过来像发展中国家它还没有发展起来,它可能就会多排放一点或者排放的时间更长一点。换句话说就是更晚一点的达到碳达峰,更晚一点的实现碳中和。

所以用白话来讲,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是一个官方的文件他它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它也强调每个国家的具体的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应该是有不同的、有区别的。

另外一个细节大家要特别注意到,公约里面也提到它有两点,一个是元硕士向大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另外一个汇集要清除温室气体。我们知道有些国家它是农业或者是森林大国,像加拿大、俄罗斯,实际上它天然的就具有碳排放的优势,森林面积足够大,它可以把它吸收回来。

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到,其实他们蛮烦的,不是说仅仅只是你排放二氧化碳,还包括吸收的这一环,有些国家有这个优势,同时公约也强调发达国家有义务转让相关的技术,提供资金帮助。

还有一个技术细节,其实在京都实际的议定书里面也提到了,明确了温室气体的种类。我们一讲碳排放和碳达峰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地球升温,但是我们知道温室气体不止二氧化碳一种,还有好几种,你像甲烷,像氧化亚铝、氧化亚氮还有各种各样的硫、氮、氮化物,大概有七八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有些像有些成分像六氟化碳的是它的量虽然非常少,但是它的破坏力的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说有些东西它会你搞一个折算,因为有些国家的产业可能特殊,它可能就需要排放某一种东西。没办法,技术上达不到。那么你要觉得就要折算成二氧化碳,把你相关的东西给算进去。

所以说这里面其实大家也要注意到,我们虽然讲碳排放、碳中和,但是其实跟制冷行业,因为这个制冷里面涉及到氟利昂,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化工业里面的一些排放物也有关系。

总之我们就记住这几个事实这个目的他其实是想呢把温度控制在工业化前两度之内,你地球升温的不要升太高,控制在两度之内,并努力提高在1.5度之内。

这里面是两个数值,不要小看这两个数字,其实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另外再强调一点,所有缔约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增加,使你每个国家都应该自主贡献,这一点大家特别注意到。

当然关键是强调每个国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其实是不同的。这一点其实在这个协定里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条款。

需要说明的是在过去十几年,很多政客特别是美国的政客对气候变暖这个事实这个是抱有敌意或者是不相信、不认可态度,特别是像特朗普是最典型的。除了特朗普以外,美国有些这种参众议员也公开质疑说它是气候变暖是一个很大的谎言。

那么这些事情其实表面上看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不难。如果说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股,它不是最大的,它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他不带头做承诺或者搞技术支持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很难跟进这一点。

所以说国际政治风险,我个人认为其实是碳达峰和相关概念最大的风险。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难保证它不出现这种差池。

目前公认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概是工业化前的145,换句话讲大概是200年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50。

讲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树木往往是变得更粗了,很大程度上也是跟这个东西有关系啊。很多农产品变得更大更甜,因为把二氧化碳当作肥料来释放在温室大棚里面了,直接添喷二氧化碳,它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手段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碳排放的表面上看其实就是减少碳,但其实跟各个行业的相关,它不仅是能源行业,因为我们知道不仅仅是能源发电这一块相关,它其实跟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相关,甚至跟农业都相关。

有些论文还指出跟某些宗教相关,比方说像牛作为一种很大的畜牧业的品种,其实很多温室气体其实是牛打嗝和放屁排出来的气体,但我们知道目前当下其实你要说用其他东西来替代牛肉,在全世界范围内还不太可信。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某些国家的宗教,它是不容许杀牛,或者是允许牛大规模的天然生产的。像某个人口大国,因为牛是神牛,他的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其实也是相当可观的。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碳排放的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某些东西可能会涨价,某些东西呢可能会消失,某些东西可能会转变它的运营方式都有可能。

还有一点已经在试点了,碳排放的交易权会形成一个交易所,比方说一个小公司,你要它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不现实,但是他可以去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某些大集团它可以集中的这种处理,相关的二氧化碳,所以说它可以拿到相关的碳排放的指标拿出来市场上卖。

还有一些这个机构可能比方说以林业为主的这些生产部门,它吸收了这么多二氧化碳,它就有权利来卖碳的排放权。因为具体的措施还不是很明细,所以我们以后有机会的和大家再详细分享。

讲碳交易权,其实大家要注意到一个细节,比方说炼钢排放出了很多二氧化碳,要么他们可能采取一些更环保的建材,比方说木头会不会作为以后的建材,也不需要水泥,而且这个木头它从林场如果是过来的话,它种树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际上水泥跟钢也是两个碳排放的大户。

我相信大多数听众都已经知道,一讲到碳排放、碳中和肯定是优先发展这种光电、水电或者风电,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发电以外的行业其实影响往往更大一些。

因为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核电,这些东西其实大家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很多人一讲到光伏发电其实往往搞混了,光伏是指把光转化成电子,就是电。就是但其实利用太阳能不止光伏发电一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光热发电,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在实行了。像上海电气就给阿联酋搞了一个比较大的光热发电,原理跟光伏发电有区别,虽然都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一定要电池板、薄膜板,但是光热发电把太阳的热量保存下来,融化某种矿物质——可能是某种盐,利用它的储热来发电。光热发电是比较小众但是比较新的发电方式。

除了在发电侧、在生产领域想办法以外,还有一个大家忽略的地方,储能。储能就是把能量给储备起来。

因为目前来看,核能不太可能大规模普及,比例多少各家说法不一,但是主流认识是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主流,大概占40,然后风电和水电大概各占20,最后才是核电。

这里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风电也好,光伏发电也好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他的能量输出不稳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

因为你能量输出不稳定的,会导致电网的大面积的故障,这个是非常难办的一个事情,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方法。

怎么把能量给储备起来。其实当下最好的储能方式是抽水发电。但是抽水发电我们刚才之前提到过,它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它的成本也非常夸张。

但其实除了抽水发电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储能的设施,包括锂电池,但是它的成本也比较高。除了这些主流的储存方式以外,大家还要关注到一些各种稀奇古怪的储能方式,像什么机械储能,主要是飞轮储能,还有重力储能,都是属于机械储能的方式。所以说新技术的出现也将使碳排放相对像它的路线做出一定的改变,这个是大家需要密切关注的。

最后我们还提一个比较让大家想不到的思路,如果说有一种技术能够把碳在排出的时候收集起来并且长期的储存,那么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其实这个方案已经有了,只是成本上有些高,所以说目前还不能推广。这个就叫做碳收集。简单的说利用某种酸性液体,在燃煤发电的时候,把碳或者是工业生产中,比方说水泥、炼钢的时候二氧化碳给收集起来,通过酸性液体的把二氧化碳集中起来液化,因为二氧化碳液化比较容易。放入地下存储,这个可以理论上讲可以存储到几千年,这也是一种方案。但只不过现在成本比较高。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三峡能源
工分
7.2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7-15 01:1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7-14 21:40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