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安靠智电调研
投研掘地蜂
2023-03-05 17:23:39

先讲一下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主要业务大概有四块。第一块业务是电缆连接件业务。我们安靠成立于2006年,最早就是做电缆连接件的,也是凭借这块业务上市的。最早我们建厂的时候,中国的电缆工业大而不强,因为当时的核心电缆系统里的关键部件,叫超高压电缆连接件,它是国外垄断的。国内虽然有很多超高压电缆的立塔,但是却没有自己的超高压电缆系统。为什么呢?因为超高压电缆要配套超高压电缆连接件两个试验,预鉴定试验和型式试验,才能投入商业化运行。外国商家单独卖产品给我们,但不提供技术,就导致了整个中国电缆工业大而不强。
因为整个电缆工业,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制造业,每年产值接近10万亿。安靠06年进场之后,我们组建了多个学科的研发队伍。老板和研发人员吃住都在研发大厅里面。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做出了500千伏最高电压等级的超高压电缆连接件。做出来之后。陆陆续续的投商业化运行。第一个项目是在山西同华的轩岗电厂,一个火电厂。后面三峡的三江坝水电站。北京奥运会时期,北京城市电网里面的海淀变项目,安靠提供了电缆系统的总包服务。
2015年之前,国内的90%的超高压电缆系统,都是安靠提供总承包服务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有一句话是专门评价安靠,说安靠超高压电缆连接件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整个电缆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电缆连接件的市场规模和容量其实不大,每年国内也就50-80个亿。现在中低压这块的电缆连接件竞争非常激烈,利润也非常低。我们主要是做高压跟超高压,和长缆科技,还有常源,我们在国内高压电缆连接件市场应该占了70%-80%。
这项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从15年开始,到17年上市,到今年。除了去年因为疫情影响比较大,业绩略有下滑。长缆科技前两天发了年报的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下降接近90%。我们是略有下滑。
第二块业务叫具体绝缘输电线路,也就是GIL。最早在做电缆连接件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电缆输电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它的物理特性,它是铜导线,使用胶原续集来绝缘。它最大的电压只能到500千伏,最大的输电电流只能到1200安培。因为它的截面积最大只能到2500平方毫米,根据电学里的集肤效应,截面积越大,输电的能量、电流就越高。
而GIL是一种可以实现大容量、长距离、高电压的输电方式,最大的输电电流可以到6000-8000安培,电压可以到百万。GIL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德国的罗斯福水电站,国内的天生桥水电站都有使用。最早这个产品是大范围用在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出线的。因为电站出线的电流非常大,电缆系统支持不了,所以用了GIL。当时GIL非常昂贵,主要由国外ADB、AZZ这两家公司提供。
安靠发现了GIL的特点后,2017年率先运用在城市电网里面。2015年,我们做出了最高电压等级百万伏的GIL,也就是现在疏通项目的GIL。我们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拿到型式试验报告的。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安靠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也是上了央视大国重器第三季的报道的,气体绝缘输电线路里面三相共箱技术。我们创新的把三根导体放到一个壳体里面,原来是三根线,现在就是一根线。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IL就是一个输电管,三根线集中到一根线,产品整体的制造成本会更低。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管廊基建,空间成本会更低,空间会更小,基建成本也会更低。
产品出来之后,我们提供GIL的总承包服务。现在国内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也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GIL单元冠军。国内第一条城市电网的220千伏的三相共箱数据线路、第一条单向线路、第一条500千伏的数据线路、化工行业的现在全世界最长的GIL线路,这些都是我们安靠做的。
之前一直就是诟病于什么呢?安靠的GIL业务,基本上局限在江苏比较多。从去年开始,我们整体GIL业务放量,去年整个订单规模接近五个亿,然后在绍兴我们又中了三个项目,在重庆中了一个项目;在行业,在大工业侧,就是多晶硅行业,给通威做的一个项目,给石化,现在中化集团下面的华星石油化工,也做了一个项目。
GIL在行业里面其实是一个新东西,这两年国网和南网,才刚刚把它纳入到招标体系中。平高电气,也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刚刚成立了GIL事业部。在GIL行业里面,安靠绝对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工程业绩的经验上,都是行业领先的。
现在随着城市,城镇化、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的电能负荷越来越大。这几年其实大批量的城市里面,在改造22万站,有的地方在新建50万站。新建这些站,它就要有相应的线路。很多的一线或者二、三线城市,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空间是非常紧缺,非常宝贵的。架空线必须要放到地下去。电压等级越高,输电容量越大,电缆不能支持,必须要用到GIL的输电线路。因为它输电容量大,一般情况下,用在管廊里面,如果是用三个回路的电缆线路,需要22万伏,而只要用一根三相共箱GIL就能解决输电问题。而且我们GIL的使用寿命是50-70年,电缆可能只有十年左右。如果用电缆,挖电缆沟,可能一不小心就挖断了,所以虽然说成本相比电缆要稍微高一些,但是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上来说的话,包括我们提供的服务,GIL这个产品,远远优于电缆系统。
第三个叫智慧模块化变电站,它来自于最早的箱式变电站。国内其实最早做的是金智科技。我们现在的产品也是和原来金智科技出来的团队合作,这块业务主要是南京的控股子公司智能电站在做。但是相比于箱变,安靠做了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也是区别于竞争对手很重要的一个点。因为在变电站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当中,它里面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设备,变压器和GIS开关,一直都是分舱布置的。安靠率先提出来把这两个设备集成放到一个箱体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另外通过大电流出线和冷却技术,以及环保绝缘气体,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全绝缘可落地的这样的变电站。
现在的城市里面,很多变电站基本上已经老化了,很多也面临着兼容跟新建的问题,我们新一代的产品就是,面向未来城市核心,包括我们数据中心IDC的的变电站。变电站传统的消灭业务,其实我们也做。我们也在光伏、风电、储能这些领域里面做了一些项目。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变电站的产线,所以这块业务并没有去大范围的去铺,也基本上没什么利润。去年我们开发出了开片引擎的一代机,给腾讯做在仪征的数据中心做项目,中标金额是1.3个亿。按照业主的要求,这个项目会在今年5月份之前送电。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会是全世界第一个使用开片一体机的全绝缘地下变电站。后续我们还会在城市电网里面,包括IDC数据中心,大批量的做智慧模块变电站的推广。
相比传统的变电站,它的占地面积要减少70%。比如现在22万伏的城市变电站,占地面积大概在20亩左右。如果用模块化变电站的方案来做,只需要5-6亩地。而且可以把它放到地下去,做成全绝缘的。土地就可以置换出来,也没有辐射,对周边的土地价值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作用,也改善了城市的景观。它的施工周期也会更短,因为是工厂预制的。
第四块业务是去年刚开始做的,数字能源业务。我们下面成立了一个控股子公司,和当地的政府政府平台合作。这块项目主要是变电配电业务的延伸,做城市的变配电业务,柔性的变配电业务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在用户侧做光储存一体化的系统。我们的产品叫城市智慧海绵储存柜,这个系统是有专利知识产权的。去年我们中了一个标,和国网综合能源公司合作。我们溧阳公交总站的一个项目,一共是32台储存柜,可以满足溧阳公交总站137辆公交车同时充电的情况下,不对电网产生冲击,同时它也可以响应电网消峰填谷的功能,每一台柜子上配了160千瓦时的超重枪,可以和国网的车联网平台实施接入。
我们去年在工业侧也做了两个项目。比如说给当地的一个台湾的做大型的环形锻造件的零部件的风电企业,上项目,总投资五百多万,去年8月份投入运营。这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超过27%。每个月光收电费,就大概十几万元。同时因为这个产品出口欧洲,还有一部分碳税收入。其实在用户侧的这些光储存项目,是我们重点要去做的。因为现在城市里面的很多用户侧的,公交站、医院或者其他地方,要经过电网审批非常麻烦,而且周期特别长。我们就通过光储存的系统给用户做动态阵容。也不是说专门去为了做光储存而做。不像新民股份这些专门做光储存,这其实还是我们主业的延伸,做城市里的柔性变配电业务。

Q:GIL订单21年是接近六个亿。但是21年潮汕的一个项目就已经有5.7个亿了。如果把潮汕这个项目的GIL分出来,对比一下GIL本身业务的这两年的增长情况,是怎样变化的?
A:潮汕这个项目确实比较特殊。这个项目是给潮汕未来城做电力配套,整个投资是5.7个亿,GIL总长大概是10公里。我们现在的GIL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卖GIL产品,另外一种是去提供总承包服务,包括土建、电梯施工,主要是管廊。我们现在22万伏的GIL,产品本体安装制造加运维的成本,报价大概是两千多万一公里。单独去做22万伏的电力管廊的话,大概是6000-8000 万一公里。就是整体做EPC,大概每公里报价一个亿。
这里面有毛利的区分。单独的去做产品的,确保安装跟运维,也是我们去年中的几个标。比如说重庆,比如说浙江拱墅大有的GIL的项目,包括绍兴的项目,我们其实都是去做产品,销售产品为主,然后制造安装加运维。这个的综合的毛利率大概是40%-50%左右。如果说单独做电力基建施工,这个项目以前基本上都是在每个地方的供电公司手里,这块业务的毛利也是挺高的,也接近30%。也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单独做GIL线路总承包业务,综合毛利大概在30%-40%。如果是单独的去做产品销售安装跟运维,综合毛利大概在5%左右。

Q:去年公告的GIL大概有六个是吧?
A:对。重庆有一个七千多万。浙江有三个,一个拱墅的,大概七八千万,还有绍兴大明电力的两个项目,加起来大概两个多亿。一个德隆,宝润钢铁的项目,大概七千多万。还有一个给内蒙古通威的多晶硅园区做外线引入的项目,这个已经交付了,大概是一千八百多万。全部加起来大概是4.89个亿,接近五个亿。这些项目基本上70%-80%会在今年确认收入,潮汕项目还有30%的收入也会在今年确认。
下半年我们可能还会中一些其他地方的标。比如说在跟踪的验证一二期的项目,二期的验证机项目这一个项目预计就有5个多亿。还有我们在武汉跟着江夏的项目,还有其他一些项目。今年的整个GIL业务收入大概在7-8个亿左右。今年整体公司业绩,相比去年来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因为2022年,有很多项目因为疫情延期了,整个电缆辅件这块业务受影响也比较大。相对来22年可能会略微有一些下滑,所以导致23年的经营业绩相比22年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个是可以预见的。

Q:22年这六个项目,基本是卖产品的施工的很少是吧?所以毛利率其实也是会高一些。
A:对,基本上都是制造安装加运维。但其实我们还是倾向于做总承包。因为基建这块,这个钱我不赚也是白不赚,毛利也是挺高的。对客户来说,他也是倾向于总包加20的服务。我们为什么有几个项目是只卖产品的,因为我们还是要平衡跟电网的供电公司的关系。不像在江苏,有领导的支持,示范工程也多,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就不需要去让给别人做了。像重庆跟拱墅的项目,其实我们让了一个回路给南瑞做,为了平衡跟央企,跟供电公司的关系。

Q:根据咱们之前也公布过在跟踪的这些项目应该都有200个公里,往后落地的进度你怎么看,就是2023年,2024年订单情况的一个初步预计,因为很多项目我们是有进度的,比如招标或者科研
A:我们当时定增的在报告里面写得很清楚,就是我们200多公里在跟踪的项目。其实大家如果对我们公司有长期的跟踪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这里面说的项目基本上全部都落地了。很少可能有没落地的,可能就广东佛山的那个项目没落,被老外拿走了。但是那个也是有特殊原因的,我们整体的项目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对来说它的周期会比较长,因为我们的这个项目首先它可能是政府的项目,可能是电网的项目,它要立项,立项完了之后呢我们要做方案的可研,方案的可研之后他要经过层级的审批,可能先从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供电公司来审批,审批完了之后如果说这个涉及到主要的线路的话,他可能还要经过省一级的来审批,这个省级审批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安靠智电
工分
4.3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