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兆易创新交流
夜长梦山
2022-02-25 20:33:25

兆易创新2022年资本市场年会20220225

 

纪要正文

 

一、领导发言

1.业务经营情况:兆易创新1月底发布2021业绩预增公告,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2.8亿-24.2亿元,同比增加158.88%-174.78%,实现扣非净利润约为21.67亿元-23.07亿元,同比增加290.25%-315.46%,相关数据已考虑商业减值测试结果可能带来的资产减值损失。重点关注扣非数据的增长,该数值与公司主营业务贡献能力密切相关。

 

2.2021年业绩构成,重点调整层面:1)21年产能大部分都给MCU,让MCU抓住市场机会、抢占市场份额和潜在应用领域,MCU有进入门槛,我们进入MCU并建立门槛后,其他厂商的替代难度高,因为这取决于客户的替换动力、厂商能否提供后续服务等。)调整应用领域和客户结构,MCU重点发力车工领域,21车工占比提升,贡献利润,未来继续坚持这个方向。3)Fash以消费电子为主,毛利贡献稳定增长,优化应用领域结构、客户结构,带来业绩贡献。4)深耕海外flash市场,海外占比提升,海外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需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和供货稳定,兆易创新通过flash增加海外营收,说明自身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较高,被替代的可能性小,另外与客户合作时间越长,客户信任度越高,客户粘性越强,业务稳定增长的确定性就越高,这也是公司过去持续稳健增长的逻辑。

 

3.兆易创新是否存在周期性表现研究过去十年flash的营收和毛利数据,2006~2015年的较长的下行周期中,兆易创新的flash业务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分阶段看,2016年前,全球flash市场整体萎缩,但兆易创新稳定成长,营收毛利稳增,2016年后,IoT打开新的应用空间,flash市场规模逐渐疲软,但兆易创新的flash产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营收毛利节节攀升,增长迅速。结合历史数据,兆易创新的flash产品和团队具备穿越周期的运营能力,在此基础上,兆易创新的管理团队稳定,不断尝试MCU、DRAM等新产品,复制flash的经验到其他产品,未来有多条可穿越周期的产品线。

4.兆易创新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兆易创新业务是多产品线组合,2010年前后着手NOR,后面做MCU,2019年前后,开始做DRAM,持续研究拓展更多产品,进行多赛道多产品的布局,如果发展顺利,能实现不同阶段产品交替爬坡、不断贡献业绩局面,受市场景气度影响较小,抗风险能力强,这也是兆易业绩长期确定的基本逻辑。例,2021年MCU营收贡献大,Q3季度营收翻番,利润增长一倍多,这是MCU产品爬坡的贡献,未来可能会有其他产品爬坡贡献(如DRAM)。

 

5.主要产品:1)21年,NORFlash产品需求旺盛,优化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新客户,工业等领域营收不断增加,车规级产品2Mb~2Gb容量已全线铺齐。NAND产品在做车规验证。2)21年,MCU增速最快,200%以上的增长,逐渐成为公司第二块基石,不断优化销售结构、应用领域结构。

 

二、Q&A

Q:公司定位在平台型公司(机构不愿意给高估值),底层支撑是什么?

A:公司主要提供通用型产品(NORFlash.、MCU等),很少定制化,追求平台型公司,有两点优势,其一:不局限于某一市场,不依赖于某一家大客户,给市场提供多方位产品,分摊公司风险;其二:平台型向专有型公司转型有优势,以MCU为例,8/16位MCU向主流32位MCU转型更困难,相反,主营32位MCU产品的平台型公司向周边(人机交互等)拓展更容易。公司早期做单一产品,08/09年制作NOR和NAND,11/12年布局MCU,19年布局DRAM,期间尝试过其他产品,但最终没成功。给兆易创新估值,应结合NOR、MCU、DRAM未来市场空间和增速,综合判断公司的成长性。

 

Q:为什么每个产品看起来布局早、成长快?

A:得益于早期规划和市场定位准备,11年着手准备MCU,21年才有爆发的成长,公司有明确的战略规划能力、较强执行力,保证公司在很早的时候能识别市场机会、捕捉市场机会,有耐心长期打磨产品,然后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业绩贡献。

 

Q:兆易创新两个竞争优势?

A:“跑得早”和强大的产品力。“跑得早”指战略规划方向清晰,起步早;产品力表现为产品品质稳定、品类齐全,持续创新、迭代能力强,不论产品第一代做得是否成功,团队持续沉淀、迭代产品,从而获得客户青睐。

从客户角度看,我们服务各个领域,客户基础强大,有中小客户、有国内头部客户、全球头部客户。中小客户是我们重要客户基础,“中小”是中性词,很多中小客户是细分行业龙头,专业性、影响力强;全球头部客户的认可带动营收、毛利增长,同时头部客户的影响力会助力市场拓展,如我们是三星连续7年的A级供应商,这种认可对于我们拓展客户非常有帮助,另外全球头部客户会从质量、合规等多方面督促公司成长,锤炼公司质量、供应、管理体系,助力公司高速成长。

多产品带来多客户,多客户反哺多产品,促进平台成长,平台和客户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营收、毛利、用户体验、应用领域方面的提升。

 

Q:之前预计22Q1发出,DMAM17nmDDR3产品进展?

A:关注后期产品新闻。目前进展顺利,量产时间不确定,DDR进展不错,考虑在年报中进行分产品披露,DDR销量、毛利、客户进展暂时没有量化数据。

 

Q:相较于21Q3Q4,预计今年MCU、NORflash价格水平,紧缺程度?

A:目前NOR和MCU价格基本稳定,没有降价的情况,紧缺有所缓解,最紧缺的时候我们只能满足30%的客户需求,目前有缓解,现在能满足约70%的需求(但不同产品不一样)。此外,1)NOR大容量占比持续提升;2)MCU产品,工业(不包括汽车)、消费占比基本持平。目前没有面临价格压力,现在难以确定未来紧缺程度,可能到22H2才能够更清晰了解行业景气度。

 

Q:汽车MCU进展?

A:预计6、7月量产,现在流片回来了,客户在测试,关注后续量产新闻。

 

Q:汽车、工业MCU的应用、优势和进展?

A:汽车主要是工规级产品,车规级暂未量产,工规级产品主要用于通用的车身市场,如车灯、雨刮、门窗,合作客户有蔚小理(造车新势力)、奇瑞(国产品牌)等,目前公司主要都是工规级后装市场,前装比较少。工业MCU下游分为五大应用领域,客户众多。1)工业自动化,包括变频器、伺服器、PC电极轨道等;2)能源电力,包括光伏、储能、充电桩、数据电源等;3)智慧城市,包括智慧路灯、停车场闸机等;4)医疗设备,主要是医院里面的非便携设备,要求MCU为工业级及以上,甚至到车规级;5)安防、监控、消防。

 

Q:自研DRAM应用领域?毛利率预期?

A:目前自研和代销DRAM的应用范围差不多,主要在消费市场,主要应用于网络摄像头、电视、机顶盒、影音娱乐系统。我们看好网通、安防和智慧家居市场,网通代表产品有光猫(全球年产1.7亿台,国内1.1亿台)、路由器(国内年产2亿台),智慧家居代表产品有智能音箱(21年全球年产2亿台,预计CAGR为30%)、扫地机(估计年产4千万台),还发力高端安防、V市场。

 

Q:传感器和NAND产品的规划?是否被边缘化?

A:1)NAND正在做车规,在持续推进ACE-Q1O0认证。NOR车规的最大容量是2GB,NAND容量从1GB到4GB,能够在汽车产品上进一步扩容,能用于车载的智能驾仓等,NAND需要争取更多产能。2)传感器不是被边缘化,只能说现在市场上很难看到爆发点,但是我们一直在进行产品升级,如现有指纹产品的升级,tof、生物监测都在持续投入,营收在增长,但是投入比较大,我们会坚持不断投入,未来一旦有市场爆发,我们就能抓住机会。

 

Q:21年MCU产能增加较多,22年聚焦在什么产品?

A:目前MCU增量较大,持续看好MCU,也在争取产能,如从现有的中芯国际、华虹等厂商争取产能,MCU发展前景良好,新增产能会向MCU倾斜。除了片数的增长,还有制程的提升带来的产量增长,MCU从110nm到55nm再到40nm,NOR从65nm到55nm,22年的产能会比21年更好,但暂时没有具体的增长数据。


Q:公司看好MCU,但是否存在销售压力?

A:22年,进入新的领域,面临新的客户,有持续增加的工业和汽车客户,21年刚合作,处于开门状态,未来合作会不断深入,会有导入更多项目。

海外大厂的中国市场占比约27%,因此缺货时它们会重点供应海外的欧美市场,而非供应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甚至会涨价,21年产能紧张,海外大厂因主要通过代理商销售、渠道不畅,产品大规模涨价,我们给予部分客户产能支持,相信会建立长远的合作。预计海外大厂在国内份额会继续减少在海外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健或持续增长。

公司目前的业绩规划是,即使价格不理想,但也以量取胜,但不保证能够百分百实现规划。

 

Q:工业MCU发展较快,工业MCU在国内外占比,2022海内外MCU发展展望?

A:没有具体的工业MCU占比数据,工业MCU主要是海外在做,我们的32位MCU在国内市占率约17%,工业比例可能更低。国内同行要补齐这一块短板有难度,我们做了十多年,从消费到工业、再到汽车,我们打磨产品,逐步获得国内客户订单、海外客户订单,和海外知名大厂商有合作,长期建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的竞争力。

 

Q:对公司而言,工业MCU中海内外客户占比?

A:海外营收占比相当不错,在部分海外地区市场占比超过OR,具体数据目前不方便透露。

 

Q:公司MCU和NOR订单能见度?

A:通常3个月订单不可更改撤销,3-6个月forecast可更改,平台型公司提前备货,不按客户订单排产。

 

Q:过去两年定增拿到50亿资金,加之经营状况良好,目前账上有将近100亿货币资金,未来如何利用?

A:资金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募集资金,包括当年收购思立微时募集9亿还有DRAM募集资金43亿(10亿补充流动资金,33亿做DRAM)。DRAM是产业化的项目,目前自研占比不高,前期不会花很多钱,后期自研DRAM量产会需要大量设备,包括Mask、探针和测试机台等(这是DRAM项目最大的投入)。目前DMAM17nmDDR3找代工做,量产后会加快生产速度,同时在多地制造。现在账上钱多,但对于集成电路行业,“小钱不缺,大钱不够”,一级、二级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估值回调,如果一级市场对某些公司给与低估值,我们可能做一些收购。

 

Q:DRAM的DDR3,1万片/月的产能会对应多少设备方面的开支?

A:这一款产品,我们需要测试机台、Mask等设备,还有晶圆设备。DRAM在fab厂的成本是70-80%,但没有具体对应的设备投入数据。

 

Q:22年没有较大开支,是否考虑保本理财、回购?

A:不方便透露。今年最大的项目依然是DRAM,设计方面,北京、外地的各子公司也会参与,如上海也可以自建团队;制造方面,主要还是长鑫代工,但不局限于合肥工厂,也会在其他工厂制造。

 

Q:测试机台、晶圆等设备主要是委托长鑫采购?

A:Mask委托fab厂采购,多数设备放在fab厂,但是产权在我们这里,设备开支取自募集资金。

 

Q:MCU工业占比提高快的原因?

A:主动向工业汽车转型,在客户选择上,优先工业、能源、电力客户。另外同规格的工规级产品比消费级产品价格高10%左右,工规级产品价格稳定,相对消费电子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稳定,另外进入门槛更高。工业方面,以32位MCU为主。

 

Q:目前单客户销售额占比不大,未来进入工业产品后,头部客户占比是否会提升?

A:目前累计服务客户超过万家,没有占比很大的客户,但随着头部工业客户进入,局势可能出现变化,但需要时间验证。21年进入工业产品市场,我们不想只做一个小供应商,因此希望22年单客户占比增加,能够参与客户的更多项目。

 

Q:公司MCU主要有工业和消费电子两大应用领域,未来工业MCU目标占比?

A:50%。

 

Q:MCU内嵌自己生产的NOR,向汽车工业转型,现在的内嵌技术是否存在技术优势,稳定性如何?

A:应用场景来看,差别不大,但客户需要NOR时,可提供自有NOR,无需外购,产能有优势,容量更灵活,稳定性没有差别。

 

Q:NOR里,消费、汽车、工业占比?

A:不方便透露,占比最高是消费,工业+汽车合计占比未达20~30%。

 

Q:展望22年,NOR中工业和汽车占比会持续增长吗?

A:会,但1)NOR在消费应用领域更多,如TWS耳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消费需求更多;)汽车成长速度最快,但基数低,需要多年成长才能达到高占比。

 

Q:之前的产品线主要服务消费客户,未来工业、汽车客户会增加,内部有客户服务调整吗?

A: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策略,但具体不方便透露。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兆易创新
工分
7.5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