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英可瑞调研纪要
投研掘地蜂
2023-03-05 17:25:03

模块
Q: 公司充电桩业务占比较高,但是增量比较疲软,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A: 公司目前做的是直流桩业务,交流桩在国内覆盖不多,但目前也在做欧标交流桩,直流桩近年增长量很大,但市场价格走向是在降低的,从最早的0.4元/瓦已经降到现在的0.1元/瓦。

Q:充电桩的利润情况如何?
A:最终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目前是按照平台与客户来区分的,既有国网系的又有运营商的,具体的财务数据还没有拿到。

Q:现在的模块里面像这种20千瓦30千瓦分布占比是怎么样的
A:现在基本上来说,如果30千瓦的情况下可以,可能大家都愿意用30千瓦。因为相对来说整个的综合成本会少一些,原来比方20千瓦我用三个,现在30千瓦我用两个。但是两个现在成本可能会比原来三个20千瓦稍微还有优势一点,就是单个价值会高一些

Q:所以30千瓦现在是主流
A:对,从现在来说那时候会变成一个主流,但是国网现在没有跟进30千瓦的标准

Q:所以国网那边采购的还是以20千瓦为主,那40千瓦这种大规模的推广,您觉得是大概是在哪一年来取代30千瓦
A:应该也就是明后两年,因为行业里头更新迭代很快

Q:恒功率产品是吧,它对应的是哪个,他相比于哪种技术来说
A:原来我们叫最高的功率值是等于电压乘以电流,那就等于说我不管是说你在高压的时候,我这个电源最低,然后在低压的时候电流最大

充电枪
Q:充电枪方面,用液冷的模块也要匹配液冷的充电枪吗?还是说这是两个概念
A:这是两个概念。液冷只是说充电模块是液冷的,而充电枪取决于系统的大小。

Q:充电枪是外采吗?
A:对,是外采的。

Q:公司现在有在使用液冷的充电枪吗?液冷充电枪哪家公司做得更好一些?
A:有的。目前中航是最主要的充电枪厂商,还有很多其他品牌,如永贵、沃尔核材。主要就是接口、线缆,如果不自己做线缆,成本不一定有优势

Q:从客户角度来看,充电枪国内和海外的差距是否比较接近?
A:从成本来看,国内有一些竞争优势,但是产品寿命等指标与海外相差不大,因为海外的充电枪品牌,产线也都在国内。中航的充电枪要好一些

液冷&风冷
Q: 公司去年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是以30千瓦为主还是其他产品?
A:去年的话公司30千瓦产品主推液冷,性能优于风冷,但是成本也较高,在前期投资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还是优选风冷,但从生命周期来看,液冷产品明显要高于风冷产品。

Q:公司目前液冷30千瓦产品的客户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
A:主要是面向运营商。

Q: 30千瓦液冷与风冷的价格相比情况如何?
A: 大约液冷比风冷高60%左右。

Q: 液冷和风冷两种产品的供应成本情况如何?
A: 具体的成本数值不方便透露,但是成本比大约液冷比风冷高60%左右。风冷是通过风扇强制冷却,对产品体积和功率要求相比液冷较低,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液冷的散热成本比风冷高很多,在器件选择方面,液冷比风冷器件余量选择更大。

Q:从新能源汽车的前期材料中看到,风冷原材料成本约占90%左右,现在情况如何?
A:现在原材料约占50%-60%。

Q: 目前30千瓦液冷采用的是浸没式还是管道?
A: 目前采用的是管道。

出口
Q:去年是否有出口产品?
A:还没有量产,去年主要在做产品认证。美国现在还没有开始做,目前主要在做欧洲这一块。22年产品认证有2款(160kw直流桩系统,11kw交流桩)。

Q: 出口是模块为主还是系统为主?
A:在欧洲没法做模块,主要都是以整机系统为主。

Q:公司以后的定位是以模块为主还是其他?
A:就目前的业务情况来看,国内还是以模块为主,国外以做系统为主。

Q:欧洲出口方面未来低端客户都有哪几类呢?
A:主要有两类客户。第一类是直接做运营的客户,第二类是针对强弱电施工的客户,与国内情况类似。

Q:公司对今年出口欧洲又怎样的预期?
A:由于去年处于产品定义和产品认证阶段,对于今年来说,希望销售能力有所突破,目前没有明确的销售额目标,因为目前还处于产品推广阶段。

Q: 国内与国外的交付周期一般约为多久?
A:国内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个月到45天,但外销部分周期会较长一些,一般为半年左右。

Q:国内目前采用风冷较多,而欧洲采用液冷较多,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液冷和风冷的投资回收期等量化数据情况如何?
A: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单还需要看具体客户保养的程度如何。

Q:公司目前出海的产品质保期是多长时间?
A:一般在一年。

Q:我们欧洲的那个认证是是160kw的是吧,欧洲现在就是优先做系统的,没做模块的原因是什么
A:因为它的市场不像国内,它有市场优势,但是它没有产品优势。国内你可以走这条路线,可以出零部件它去做。但在国外,因为人工成本高,你买核心部件它去装的时候,它的费用比买整套系统的费用更高。我们把产品拿到欧洲去生产,整个产品生产出来的这个成本会比我们翻一倍还多。

Q:就从模块组装过程是人力占比比较多的
A:因为他基本上靠人力来装的

Q:靠人装的,他们又比较贵
A:对,从材料成本上面相对来说,如果是按照像美国那种模式,一定是到60%的本土化生产的情况下,它的成本也不会降低到哪里去

Q:美国的情况跟欧洲差不多是吧
A:现在最新出了一个法案,要求本土化的器件65%以上要本土化生产,也就意味着你整体出货去,你先把拆散给弄走,等你在那边弄出来,你是卖不出去,人家也不让你卖

Q:现在对美国政策的应对?
A:现在是两种方式,第一个就是在国内或者是在周边做到70%-80%,在国内做后端的东西。团队在这样做出来的时候,的确是压力比较大。像你运到美国之后,还是像这样的销售,有些方面就百分之七八十的运到美国,成本超过50%。现在他能整个系统去弄,现在弄完之后只是做一部分部件过去,做到后面一定是要贴ma­de in USA。但是他不是要求里边的那些原材料零部件什么的,占比不能超过看整个部件。你可以做整个比方说我是充电模块是大部件,那我可以做模块,过去我可以做它,我们叫pc­ba过去,它考核的是整个系统的,不会考部件,每一个参与比例是一样的,它最后比如说把pc­ba买过去的时候,它的外壳就贴这个标签是ma­de in USA。这样模块就算美国公司,虽然70%是在国内生产的。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最直接的,叫技术授权。就是你给他弄完之后,他直接去做。

Q:美国那边谁来做组装?
A:他们就是本土的企业,b端的客户

Q:现在有整桩的企业跟你们讨论合作建厂吗
A:现在还没有对接,原来欧洲的对接会多一些,但是现在从欧洲整个谈下来的情况下,比如他们核算一下全球制造成本,也觉得花不了,但是美国企业我们现在对接的很少

Q:欧洲我们有没有一些意向大客户之类的
A:这个我们还没有研究,刚开始做,因为现在已经在出样机在测,但是肯定是已经在谈的事情

Q:那我们要出pc­ba过去是吧,到美国去这需要认证吗
A:他如果是要证明业务,等于说你不能整机出过去,你必须得是说单部件出去,因为在那边已经没法去做,再去把它拆成零件出来,我只能是做成一个部件出给他,他在这边去做一个小的产线,做完了以后装成模块,贴上USA的标签。可以这么做,不代表我们正在这么做

Q:这个咱们有啥经验吗,目前好像是以前有类似的。
A:原来有一年做过,基本上因为原来配合我们一个新客户的时候在做这个事情。是一个台资企业

Q:实际上这个是有先例的。这样子做的话,预计毛利率大概会有多少
A: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头,如果你做外销每个阶段的毛利都应该不会差的特别大。只是你没做这个东西,你也没法去收别人内部的钱。但是相对来说,如果是说有一定的差距,那么越简单越好。为什么大家以后都想办法走出去,第一个它相对来说他的结款好很多,另外毛利率会比国内的稍微再好一些。像国内基本上都弄完了,都是说是月结,说是月结30天,实际上3+6的方式走了很多,就是国内企业做了一个通病都是这样的

业务体量
Q:是否可以分业务板块来介绍一下公司的收入目标?
A:充电桩产品时主要部分,今年将推出40千瓦产品;另外一个是将在二季度或三季度推出的新产品(工业叉车充电模块)将会带来较大增长;第三个是直流照明系统。目前主要增长还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Q: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模块和电源模块都包含在1.68的收入中,能否透露其中充电桩具体占比多少?
A:充电桩占比相对较小,约为10%,主要以模块为主

Q:在公司目前在手的直流和交流订单来看,比例和金额情况如何?
A:国内来看,总订单不到1亿,还需要取决于订单量的交付情况。

Q:工艺器件目前采购的主要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A:主要是国外的。国内器件一直在测试,也有很多品牌在使用,但是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产线良率超出管控的指标(即千分之二)。

Q:在市场拓展方面目前公司投入的人力情况如何?
A:整个团队(包括营销和技术)来说有50人左右。

Q:公司对今年全年的收入目标预期如何?利润目标情况如何?
A:股权激励计划中包含,就是我们的收入目标。由于公司还在推广期,目前还是想办法做大营收,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都正在进行,将布局成本摊薄。

竞争格局
Q:如何看待国内模块的降价情况?如何看待其毛利率情况?
A:从短期来看,近两年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竞争对手淘汰替换了很多。

Q:对比同样做模块的通合科技,公司的主要优势在哪里?
A:目前来看,拓扑结构没有太大差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最主要还是在产品综合稳定性、成本的管控上、以及后面碳化硅方案提高效率的方面。

Q:公司的研发费用较高,那公司目前的研发方向都有哪些?之后还会做7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模块吗?
A:现在最大的是在做40千瓦的模块,目前应该没有做70千瓦的计划。

Q:在整个行业中,30千瓦的产品的转化效率如何?
A:模块效率一般在94%左右,整机效率约降1个点到93%,每家公司情况可能会有略微差异。

Q:技术来源是来自与之前做过的传统电源产品还是其他团队?
A:从最早的维也纳结构到现在的最新技术基本还是公司团队自己研发的,收购的很少。

Q:后面桩企都可以去做模块,接下来您怎么看
A:基本上不可能,就像我们做饭一样,就是家里可能每个人都会自己做饭,那为什么还有餐饮企业就这么一个概念。实际上以后真正你做,我觉得是你真的投入去做出来没问题,你做产品出来,另外一个就是要产品结构稳定性,产品计划你要投入进来,第三个就是最终的因为你一旦做了桩你就会封闭了,自己做的桩的情况下,公司需要能去有足够大的业务支撑模块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的情况下,对你来说内部需求给你模块你只能使用,你卖不出。因为我们是竞争对手,你跟我竞争,我没必要去买你的公司的东西

Q:其实长期来看可能是标准化的产品,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他们的成本是最优的。可能对于中小企业,他们考虑自己希望新技术留在自己手里,您觉得这两条路最后哪条路走的通
A:从前面我们了解出来,基本上以后你又想做桩,又想做模块的,让自己做模块,基本上全失败了

Q:为什么就他自己一家满足自己的话,他的那个成本降不下来
A:没有降下来,而且会技术断代,跟不上最新的市场需求。你做的只是卖给自己的,你在市场没有竞争力

产能情况
Q:现在有没有产能利用率的数据,因为这两年不断是有新的项目或者募投项目投产,但是营收规模没有很大的变化,或者说现有的深圳和上海基地投产之后,总的产值大概是什么样的规模
A:刚才你说的这两个基地在建,第一个是深圳这个基地,深圳这个基地原来最早的时候规划是在高峰期50%的产能是自己要完成的,因为原来工作基本上生产制造都是委外加工的,然后50%是要在自己的高峰期的产能,因为这个行业季节性比较强,在一季度比较淡的情况下,也就是我们定下来的材料,继续保证产能。

Q:就是说深圳和上海没有建成之前,我们全部都是委外的
A:那这之前都是委外的,深圳自己的产品建好之后,高峰期就有50%要自己来生产。

Q:那上海建完之后的话全部都可以自己承担
A:也不是这样子,你如果这样重新下去的时候投入太大,基本上也不会按照峰值产能去建厂,没有这么建的。

Q:那就是说我们建了自己产线之后,从委外到到自己生产,主要影响的是利润率是吧
A:相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英可瑞
工分
2.8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